最近,來自法國Collège大學微生物系的一項研究證明,腸道菌群失衡會促進大腸癌的發作。作者發現,將結腸癌患者的糞便菌群移植到小鼠中會引起惡性腫瘤發展的病變和表觀遺傳變化。 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PNAS》雜志上。 散發性結直腸癌是由于個人與其環境之間復雜的交互作用而發生的。在不利的環境下,可以觸發宿主細胞的遺傳和表觀遺傳學DNA的改變,從而促進散發性結直腸癌的發作。(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此前一些研究調查了微生物群作為這些相互作用的媒介的作用。基于小鼠的研究結果表明,微生物群中某些細菌觸發的表觀遺傳機制有助于散發性結直腸癌的發生或惡化。他們隨后在人類中驗證了他們的發現。 這項研究中,136只小鼠被移植了9名散發性結直腸癌患者的新鮮糞便或9名無結腸疾病的患者的新鮮糞便。之后,作者在移植后7和14周檢查小鼠的結腸。并且重點研究了異常隱窩灶(或ACF,一種癌前病變類型)的數量和惡化情況,微生物特征以......閱讀全文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腸道微生物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 【1】Nat Microbiol:腸道微生物調控諾如病毒感染過程 doi:10.1038/s41564-019-0602-7 高度傳染性的諾如病毒會引起腹瀉和嘔吐,并且因迅速在人口密集的空間中傳播而臭名昭著。每年
人類消化道中居住著大量的微生物,它們被統稱為腸道微生物組。腸道微生物組在人類代謝食物、抵御感染和應答藥物等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許多人類疾病都與微生物組失衡有關,但揭示其中的因果關系并不容易。 2014年七月,華南理工大學、華大基因、哥本哈根大學等單位在Nature biotechno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