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消化道中居住著大量的微生物,它們被統稱為腸道微生物組。腸道微生物組在人類代謝食物、抵御感染和應答藥物等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許多人類疾病都與微生物組失衡有關,但揭示其中的因果關系并不容易。
2014年七月,華南理工大學、華大基因、哥本哈根大學等單位在Nature biotechnology發布了人腸道微生物組參考基因集。研究人員構建了一個高質量、近乎完整的人類腸道微生物基因集數據庫,有助于進一步認識腸道菌群與人體生理機能的功能性互作。(更多詳細信息參見:人類腸道微生物最高質量參考基因集數據庫問世)
現在,華大基因、Paris-Saclay大學和Copenhagen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宏基因組測序構建了豬腸道微生物組參考基因集。這一重要成果發表在九月十九日的Nature Microbiology雜志上,文章通訊作者是華大基因的王俊(Jun Wang)、Karsten Kristiansen和Paris-Saclay大學的Claire Rogel-Gaillard。
豬不僅是一種重要的經濟動物,也是研究人類生理和疾病的重要模型。研究人員對287頭豬的糞便DNA進行了深度宏基因組測序,鑒定了719種腸道菌的7百多萬基因。微生物組研究過去主要依賴16S rDNA基因測序。隨著測序成本的直線下降,針對整個菌群的宏基因組測序越來越受到青睞,因為這一技術能夠提供更全面的基因組和功能信息。
研究顯示,在人腸道微生物組參考基因集中發現的功能性通路,有96%也存在于豬腸道微生物組參考基因集中。這些數據有力支持了豬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的潛在應用。這項研究還指出,性別、年齡和宿主基因都可能影響豬腸道微生物組。
今年七月,王俊和華大基因的Huijue Jia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雜志上發表了宏基因組關聯分析(MWAS)的綜述文章。MWAS是挖掘微生物組寶藏的有力工具,可以高分辨率研究微生物組與復雜疾病的關聯,比如二型糖尿病、肥胖癥、肝硬化、大腸癌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這篇文章介紹了MWAS研究最近的一些發現,探討了這些發現對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的潛在影響。(更多詳細信息參見:華大基因前CEO王俊發表Nature綜述)
去年五月,華大基因和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對98名一歲以內的瑞典嬰兒進行了腸道菌群分析。嬰兒的微生物組需要在成長過程中慢慢成熟。我們一直以為引入固體食物是改變嬰兒腸道菌群的關鍵因素,但這項研究表明推動微生物組成熟的其實是斷奶。研究人員發現,即使引入了固體食物,非母乳嬰兒的微生物組仍舊比母乳嬰兒更接近成人。(更多詳細信息參見:華大基因宏基因組研究獲顛覆性發現)
作者簡介:
王俊是iCarbonX公司的CEO,也是該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曾任華大基因CEO。北京大學人工智能方向學士學位、生物信息學方向博士學位。1999年博士期間參與創建華大基因,主持包括千人基因組、腸道微生物和復雜疾病研究等多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課題。主導了華大科技、華大醫學、華大股份的三輪融資,約10億美金,并帶領華大股份進入上市軌道。曾獲國家杰出青年,973首席科學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杰出專業技術人才,《自然》雜志2012年度全球科技界年度十大人物,《財富》雜志評出2013年度全球40位40歲以下精英,CNBC2014年全球100名“下一個25年最具影響力人物”,湯森路透統計顯示2013-2015連續三年被評為“高引用、最熱門科學家”等榮譽。
南昌大學熊濤教授團隊:鼠李糖乳桿菌NCUH061012通過調節腸道微生物和代謝物來緩解高尿酸血癥近日,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資源挖掘全國重點實驗室XuetingZhao(第一作者)、熊濤教授(通訊作者)等......
科學家設計了一種基因編輯工具,可以改變活小鼠腸道微生物組中的細菌。7月10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該工具是一種堿基編輯器,可以修改小鼠腸道內90%以上大腸桿菌菌落的靶基因。“我們一直夢想能夠做......
7月11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利用腸道微生物開發精準的工具診斷自閉癥譜系障礙(簡稱“自閉癥”),有助及早評估兒童患上自閉癥的風險。港中大醫學院早前進行大規模的自閉癥與腸道微生態的研究,共招募1......
中新社香港7月11日電(記者韓星童)香港中文大學(港中大)11日召開記者會公布,醫學院研究團隊利用腸道微生物開發精準的工具診斷自閉癥譜系障礙(簡稱“自閉癥”),有助及早評估兒童患上自閉癥的風險。港中大......
據新一期《自然》發表的論文表明,雄性小鼠腸道微生物組的紊亂可能會影響其后代健康。眾所周知,導致腸道微生物生態系統失衡的環境因素會塑造宿主的生理和疾病相關反應。但父系腸道微生物組對后代的影響尚不明確。為......
即使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也需要微生物的幫助來消化植物。盡管人類口腔、胃和腸道中的酶可以分解糖果和土豆中的簡單碳水化合物,但它們不能自行溶解植物細胞壁的關鍵成分纖維素。相反,人們依靠腸道中的細菌來完成這項......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王剛教授團隊在《Microbiome》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Multi-omicsrevealmicrobialdeterminantsimpactingthetrea......
3月7日,受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通過《生物安全法案》提案的不利消息沖擊,港股藥明康德與藥明生物分別遭受20.56%和21.47%的大幅下跌,A股藥明康德更是觸及跌停線,華大基因也下滑4.40%,當......
1月26日報道稱,今日午后,“藥明系”領銜一眾CXO、創新藥板塊閃崩,原因是一則美國《生命安全法案》提案。多家被提名的上市公司表示正在評估影響,但不過于悲觀。業內專家指出,該法案目前只是提案,不一定能......
目前,新出現的研究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組或與機體的認知功能結局和神經發育障礙存在一定關聯,但目前研究人員并未詳細闡明腸道微生物代謝對經典神經發育的影響,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ScienceAdv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