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12月8日——今日,第十三屆“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在北京公布評選結果,天津大學元英進、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萬里、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楊輝等3人獲頒“杰出成就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杜杰獲頒“科技成果轉化獎”;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葉定偉等16人獲頒“學者獎”。 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獲獎者合影 設立于2007年,“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旨在獎勵從事生命化學及相關領域研究,并在科研創新、成果推廣及高新技術產業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科技人才。截至目前,共有225位優秀科學家獲獎,其中有19位獲獎者先后入選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注重激勵中青年科學家投身科學研究,在其原創性研究成果發布初期給予關注和支持,助力他們進一步取得成果突破。歷屆獲獎者的平均獲獎年齡為45歲,今年的獲獎者中也涌現出了優秀的90后科研人才。獲獎者們的科研成果,對生命化學領域的技術創......閱讀全文
查爾斯河實驗室國際有限公司Charles River(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International Inc)7月30日宣布,已與中國制藥外包服務公司無錫藥明康德達成共識,雙方將終止此前達成的收購方案。 Charles River與藥明康德
2010年第四屆“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頒獎典禮日前在京召開,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楊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蔣華良等17人獲得該獎項。 據介紹,第四屆“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評選于2010年5月拉開帷幕,評獎領域為藥物化學和天然產物。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中央
11月以來,伴隨著APEC在京如火如荼地召開,我們的基因檢測行業也爆發了許多新鮮的大事。本文由測序周報(資訊篇)重點搜集了與無創基因檢測相關的國內外最新資訊,回顧了9條上周關注及13條綜合資訊。大家品讀完之后,一定會覺得基因檢測離我們已真的不遠了! 上周關注 01 達安基因測序儀和唐篩試劑盒
擬從紐交所退市的藥明康德正積極向基因醫學和大健康跨領域擴張。藥明康德基因組學中心主任陳巍在周末一場基因+互聯網醫療的論壇上表示,公司目標是做國際領先的基因醫學公司。 陳巍指出,公司目前是中國大陸唯一得到美國CLIA認證的中國實驗室,擁有包括Illumina最先進的高通量測序儀HiSeq X10
前言: 作為一家全球知名的制藥、生物技術以及醫療器械研發開放式能力和技術平臺公司,近年來,藥明康德在生物分析、藥物代謝及其動力學服務、研發生物學、藥理學、制劑、毒理學、基因組服務等領域深入研發,也因此與美國Phenomenex公司結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緣。 深入對話,促進合作 藥明康德集團在產
在中美兩國均有運營實體,全球領先的醫藥、生物制藥以及醫療器械研發外包服務企業藥明康德,11月8日宣布其蘇州毒理中心獲得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 中國制藥行業的權威規范機構頒發的優良實驗室管理規范(GLP)證書。優良實驗室管理規范認證是一個涉及非臨床研究機構的組織管理體系、人員、實
2014年年末,天演藥業(蘇州)有限公司(Adagene Inc.)宣布完成了8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機構為醫療健康領域的國際知名投資者富達(波士頓)生物科技基金(Fidelity Bioscience)、富達亞洲成長基金(Fidelity Asia Growth)以及藥明康德創投基金(Wu
“花費七八萬元”研發的藥誰敢吃 山西開元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平說,從2005年到2006年,該公司一共報送了9個藥品的申請材料,結果只批準了1個濃縮六味地黃丸的生產文號。而這些品種從研發到申報整個程序,平均每一個得花費7萬到8萬元,但“最后被駁回,功夫全白費了”。 我們知道,一個藥品的研
今日,藥明康德合作伙伴Arvinas宣布,其領先PROTAC蛋白降解療法ARV-110斬獲美國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資格。這有望讓這款廣受關注的明星療法早日來到患者身邊。 本次快速通道資格的適應癥為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作為美國男性中第二常見的癌癥,美國癌癥協會估計大約每9名美
藥品器械審評體系迎來了近五年內的首次重大調整,8月18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意見》明確指出,將新藥的定義由現行的"未曾在中國境內上市銷售的藥品",調整為"未在中國境內外上市銷售的藥品",同時規定研發機構科研人員可以持有新藥上市許可,優化創新藥審批程序,并允許
上海,2016年4月25日——藥明康德旗下研究用化學品電商采購平臺覽博網(LabNetwork)今日宣布與十家行業領先化學品服務商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秉承著“連接全球科學家和優質供應商,創建經濟有效的科研用品交易平臺”的愿景,覽博網與這些化學品服務商在信息管理、市場開發、系統對接等方面開展全面
“我們需要事實,不需要恐慌;我們需要科學,不需要謠言;我們需要團結,而不是污名”。面對疫情,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博士曾在多個場合重復這段話,呼吁全球齊心協力,共同對抗新冠病毒。掃描圖中二維碼,即可訪問線上論壇官方頁面并進行注冊。 北京時間2月26日上午9-12時(美國太平洋時間2月25日下
國內藥企“觸網”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日前,在美上市、國內最大的CRO(藥物研發外包業務)企業藥明康德創辦了國內首家為罕見病患者提供專業咨詢醫療服務的網絡平臺“博士360網站”,旨在為罕見病人群及病因不明患者提供從疾病咨詢、篩查、到診斷及治療的全方位醫學服務,同時推動罕見病領域的臨床研究及相關藥
2013年12月5-6日,梅特勒-托利多贊助的2013藥物研發研討會在杭州圓滿召開。此次研討會以“藥品質量控制與工藝優化”為主題,來自知名制藥公司、API原料藥生產廠家、合同生產組織(CMO)、醫藥科研機構從事藥品生產、工藝優化、質量控制和實驗室管理的百余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就藥品
六家企業卷入人類遺傳資源泄露風波讓公眾吃驚,但業界卻并不意外。“很多流傳于江湖的故事終于浮出了水面。” 非法采集的資源已由傳統人體組織、細胞等實體樣本轉向人類基因序列等遺傳信息,出境途徑也由攜帶樣本轉變為通過互聯網發往國外。“隱蔽性越來越強,這很難發現。” 網上下單、支付,兩天內收到采樣盒,
藥明康德上海地區 GMP 制劑生產以及藥物分析實驗室通過歐洲藥品管理局檢查 在中美兩國均有運營實體,全球領先的醫藥、生物制藥以及醫療器械研發外包服務企業藥明康德(NYSE: WX),今日宣布其在上海的 c-GMP 制劑生產以及藥物分析實驗室榮獲由瑞典藥品署 (MPA) 代表歐洲藥品管理局 (E
伴隨著圣誕節的悄然而至,2015年即將過去。回首2015,體外診斷投資并購發生的大事不勝枚舉。本文總結了2015年體外診斷投資并購行業一覽(1月到12月)。 一月 迪安診斷收購愽圣生物,進軍優生遺傳檢測領域 2015年1月9日,迪安診斷與杭州博圣生物技術簽署了《股權轉讓并增資協議》,累計使
隨全球醫藥外包轉移及國內外包需求釋放,我國醫藥外包未來成長空間較大,行業呈現“一超多強、兩極分化”格局,CMO成長迅速且以化學藥為主,國內具備國際資質認證的CRO企業是國內外藥企進行藥品全球化布局的首要選擇。 一、我國醫藥外包行業發展歷程 我國外包服務行業與全球有著相似的發展軌跡,受政策環境
Targos公司宣布:將為制藥客戶無錫藥明康德公司提供生物標志物服務和質量標準提供其專業知識,支持藥明康德生物分析工作,并作為其生物標志物研發的協作公司。 兩家公司表示,Targos和藥明康德重點驗證和分析臨床組織在癌癥生物標記,增加Targos提供的培訓和教育,幫助病理學家和血液化驗設備操作
201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昨日,我們選擇“中國”作為藥明康德年度關鍵詞,共慶這個中國醫藥自信走向世界的時代。今天,藥明康德微信團隊選擇“基因療法”作為我們的年度盤點對象,以記錄這一重磅臨床突破在今年為人們帶來的驚喜。 三款基因療法獲批 今年8月,醫藥行業迎來里程碑——由諾華(Novartis
201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昨日,我們選擇“中國”作為藥明康德年度關鍵詞,共慶這個中國醫藥自信走向世界的時代。今天,藥明康德微信團隊選擇“基因療法”作為我們的年度盤點對象,以記錄這一重磅臨床突破在今年為人們帶來的驚喜。圖片來源于網絡 三款基因療法獲批 今年8月,醫藥行業迎來里程碑——由諾華(N
CRO產業簡介 隨著國內新藥研發熱情的日益高漲,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迫在眉睫,CFDA成為ICH成員的推波助瀾,國內藥品監管、審評標準提升加速,開始真正融入國際藥品監管體系,CRO的身價也隨之水漲船高,一大批本土優秀CRO企業迅速崛起,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中國CRO產業也迎來了新的高峰。 CRO
2017年年底,港交所對香港上市制度進行了一次全面檢討,尤其在吸引新興產業和創新型企業方面,上市門檻的限制削弱了香港相對于全球其他主要上市地的整體競爭力。為此,港股上市制度作了重大改革,拓寬了上市條件,其中一項改革便是“允許無收入生物科技企業在香港上市,預期最低市值須達15億港元”,這是香港市場
據某媒體圖片傳出,王剛,以藥明康德副總裁身份出席某次會議。 王剛,何許人也? 王剛博士:任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首席科學家,主要負責建立、實施和完善與CDE藥品審評相關的合規和檢查方面的工作。在加入CDE之前,王剛博士在美國FDA工作近12年,在生物制品審評以及國際GMP
2014年4月16-18日,第五屆中國上海化學與藥物結構分析會議(CPSA Shanghai 2014)于在上海浦東淳大萬麗酒店召開。本屆會議的主題是“個性化藥物新時代:藥物研發的創新方法”。會議吸引到來自國際知名藥企、跨國大制藥公司、中國CRO、生物醫藥研究所和高校的高管、
12月8日,第十三屆“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在京揭曉,天津大學教授元英進、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劉萬里、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輝等3人獲頒“杰出成就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教授杜杰獲頒“科技成果轉化獎”,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教授葉定偉等16人獲頒“學者獎”。 “這些
世界首個胃病疫苗有望近期在渝投產 9月11日從第三軍醫大學獲悉,國家I類新藥——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簡稱胃病疫苗) 的Ⅲ期臨床試驗已在渝完成,有望近期在重慶正式投入生產。 據悉,這種疫苗由第三軍醫大學檢驗系教授鄒全明率科研團隊歷時十余年完成,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Ⅲ
藥明康德全資子公司藥明生物近日在無錫開工建設總投資1.5億美元的全新國際最先進的生物制藥生產工廠,項目完工后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采用一次性生物反應器的動物細胞培養生產設施,同時也將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生物制藥生產工廠。活動開始,無錫藥明康德董事長張朝暉先生致辭 新廠區開工儀式于4月30日在無錫成功舉
(轉載自:藥明康德公眾號) 自18世紀末首次誕生以來,疫苗就成為了人們健康的“護身符”,它的出現使無數人能更好地預防疾病。在這次疫情中,用疫苗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疾病,也是大眾翹首以盼的方向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全球范圍內已經有超過20家創新生物技術和醫藥公司在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發。
最近赴藥明康德公司參加生命化學獎獲獎人聚會,聽其研發副總裁陳曙輝博士介紹了公司最近推出的“Idea-VC-CRO”(創新思路-風險投資-研發服務)的輕資產新藥開發服務,心頭為之一亮。多年的科研成果應用轉化難題看來有解了。 各屆各級政府無不痛感科技投入的經濟效益低下,反復呼吁產學研結合,大四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