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養蛇業何去何從?
長期以來,野生動物的貌似與疾病爆發密切相關,其與2002年的非典疫情、2013年的埃博拉疫情和如今的COVID-19爆發都有關聯。為了應對COVID-19的爆發,中國暫時禁止了許多野生動物的養殖,這一舉動也受到了國際社會很多人的贊揚。 但是,過去十年來我們在亞洲的工作卻截然不同,禁止合法的養蛇場或許會抑制疾病的發展;盡管蛇是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最早起的“嫌疑”,但是爬行動物從未與世界衛生組織羅列的十大傳染病聯系在一起,這十種流行病會對人類帶來極大的健康威脅。 圖片來源:sketchfab.com 蛇是不同的 原因之一很簡單,蛇是一種冷血動物,其與人類有著非常不同的生理性機能,而病毒會與其宿主共同進化出高度特化的關系,這通常具有種特異性;一個偶然的突變可能會讓病毒感染其另一個物種,但新舊宿主之間的差異越大,這種可能性就越小,與哺乳動物之間、甚至是鳥類和哺乳動物之間的傳播相比,病毒從冷血動物傳播到溫血動物身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閱讀全文
食客用蛇餐后中毒 貨源“瘦肉精蛇”來自南昌
“賣了十幾年蛇,沒聽過喂瘦肉精的!”昨日,從化興富三鳥市場賣蛇者說。本月初,深圳福田區品順達農家菜館13名食客用過蛇餐后中毒,后經診斷后為“瘦肉精”中毒。記者昨日經過采訪確認,含“瘦肉精”的蛇來自從化興富三鳥市場一蛇檔,該老板已前往飼養蛇的養殖場江西南昌探問究竟。廣州、從化兩級林業
面對疫情 養蛇業何去何從?
長期以來,野生動物的貌似與疾病爆發密切相關,其與2002年的非典疫情、2013年的埃博拉疫情和如今的COVID-19爆發都有關聯。為了應對COVID-19的爆發,中國暫時禁止了許多野生動物的養殖,這一舉動也受到了國際社會很多人的贊揚。 但是,過去十年來我們在亞洲的工作卻截然不同,禁止合法的養蛇
基因“掰手腕” 蛇就變得長
數年來,研究人員一直試圖弄清蛇軀干如此長的起源。這是一個動物發育之謎,能闡明形成軀干的組織的控制機制。近日,由葡萄牙IGC 研究所Moisés Mallo領銜的團隊,發現了調控脊椎動物軀干發育的關鍵因子,并解釋了蛇為何有如此不同的身體。該研究成果近日刊登于《發育細胞》期刊,或為脊髓再生研究開辟了
科學家幫蛇認祖歸宗
本報訊 蛇的祖宗到底是誰?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動物學家John J. Wiens和同事在9月18日出版的《生物學快報》上報告說,大部分現代蛇類都進化自一種挖掘洞穴的祖先。 基于對來自161個物種代表了現存的大部分蜥蜴和蛇的4
揭開蛇“毒”基因里演化的“秘密”
近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團隊基于多種高通量測序技術,組裝了染色體水平的銀環蛇參考基因組,同時結合多組織轉錄組,對銀環蛇毒素基因家族的構成進行了深入探索,并進一步解析了眼鏡蛇科毒液中重要毒素成分之一——三指毒家族的演化。相關研究成果以《三指毒亞家族的新發現及其結構和功能的分化》為題
首次測定玉米蛇基因組序列
在現有的5000種哺乳動物中,有超過100種已經進行了基因組測序,但是,只有9種爬行動物(在10000個物種當中)的基因組對科學界來說是可用的。最近,瑞士日內瓦大學(UNIGE)的一個研究小組,構建了一個大的數據庫,其中就包括一種爬行動物——玉米蛇的新基因組測序,這種蛇越來越多地被用來了解爬行動
廣州海關查獲瀕危蛇干386公斤
近日,經華南野生動物物種鑒定中心鑒定,此前廣州海關隸屬海珠海關根據海關風險布控指令,在某企業以一般貿易方式申報進口的10.82噸干制蛤蚧(大壁虎)和烏梢蛇干(烏梢蛇)中查獲的疑似瀕危蛇干為滑鼠蛇干、南洋眼鏡蛇干,共計386公斤。其中,滑鼠蛇干256.8千克、南洋眼鏡蛇干128.8千克,屬《瀕危野
研究發現蛇和蜘蛛毒液有助緩解疼痛
據國外媒體報道,眾所周知,蛇和蜘蛛分泌的致命毒液令人膽寒,但事實上,與它對人類的貢獻相比,這確實顯得微不足道了。研究人員發現,蛇和蜘蛛的毒液可以緩解疼痛。而且實際上,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已經開始使用它研究緩解人類病痛的方法。 近日,倫敦科學博物館舉辦了名為“更少的疼痛:未來的疼痛緩解”的展覽
新冠狀病毒為什么不傳染蛇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確診的病例數不斷增加,科學家們正積極努力地試圖找出病毒的源頭,確認引發病毒動物的身份。在昨天發表的一項有爭議的研究中,來自北京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寧波大學以及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指出,蛇或是這場疫情的元兇。 但其他科學家認為,沒有證據表明爆發后的病毒可以感染
校際食品安全管理切忌虎頭蛇尾
開學了,開展兒童食品和校園及其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成了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一個習慣動作,這當然非常必要。但是,為學生食品安全保駕護航,執法不能指望一勞永逸。 開學初的習慣性動作,天知、地知,食品店的老板當然也知道,何況整治時間表都清清楚楚給出來了——“9月起至10月”。本來“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