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自然|2020“中歐人才項目”初審結果出爐
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共同資助“中歐人才項目”,支持中國研究人員赴歐盟開展研究訪問。經公開征集,我委共收到40項申請,經初步審查并與歐方協商,確定39項申請通過初審,現將通過初審的項目申請公布如下:序號科學部編號項目名稱申請人單位名稱11201101305基于LAMOST中低分辨率光譜研究密近雙星的形成與演化田海俊三峽大學21201101306生物相容性和互動性微納泳動機器人制備及其應用研究理記濤周口師范學院31201101308聲學超材料隨機調制的超聲擴散場單通道成像研究朱琦上海大學41201101310Mg基雙金屬氫化物電子結構和儲鈉機理的理論與實驗協同研究錢釗山東大學51201101311基于數值實驗和機器學習的非均質粘彈性材料等效參數預測楊海天大連理工大學61201101313變角度復合材料的多尺度力學張超西北工業大學72201101254......閱讀全文
國自然|-2020“中歐人才項目”初審結果出爐
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共同資助“中歐人才項目”,支持中國研究人員赴歐盟開展研究訪問。經公開征集,我委共收到40項申請,經初步審查并與歐方協商,確定39項申請通過初審,現將通過初審的項目申請公布如下:序號科學部編號項目名
2017年度國科基委與歐盟委“中歐人才項目”初審結果通知
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共同資助“中歐人才項目”,支持中國研究人員赴歐盟開展研究訪問。經公開征集,我委共收到17項申請,經初步審查并與歐方協商,共有以下14項申請通過初審:
走出“8顆牙”困境-中歐加強青年農業人才交流
“有一個笑話:一個村里的村民在開會,一共5個農民,數一數他們總共有8顆牙。”中國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副巡視員葉安平在近日在京舉行的中國—歐盟青年農業實用人才能力建設項目第二批赴華學習考察活動閉幕儀式上說。 而這短短一句話折射出困擾中國和歐盟農業領域的關鍵問題之一:如何破解農業人口老齡化,鼓勵青
國務院發文:提高國自然資助青年人才比例至45%以上-|-附解讀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明確提出包括提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青年科技人才的資助規模,將資助項目數占比保持在 45%以上等措施,著力破解青年科技人才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的共性問題。 《若干措施》提出要引導支持青
《自然》社論:中國應當留住科研人才
8月4日出版的《自然》雜志發表社論——《留在家中》(Staying at home),認為當前中國應當采取措施,努力留住年輕一批的科研人才。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在中國,幾乎所有剛剛取得博士學位的優秀人才都選擇將出國作為自己科研事業的起步,而呆在國內的博士通常選擇離開學術界,進入到待遇
2019年度基金委與歐盟“中歐人才項目”指南
2019年度基金委與歐盟“中歐人才項目”指南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雙邊合作協議,2019年雙方共同資助“中歐人才項目”,著眼未來合作,面向國際人才培養。 一、項目說明 1. 合作內容:本項目支持中國研究人員加入已獲得歐洲研
基金委與歐盟委員會“中歐人才項目”指南發布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雙邊合作協議及后續達成的共識,2022年雙方將繼續共同資助“中歐人才項目”,著眼未來合作,面向國際人才培養。一、 項目說明(一)合作內容本項目支持中國研究人員加入已獲得歐洲研究理事會(ERC)資助的歐盟項目團
基金委與歐盟委員會“中歐人才項目”批準通知
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歐盟委員會“中歐人才項目”批準通知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雙邊合作協議,2017年雙方共同資助“中歐人才項目”,支持中國研究人員赴歐盟開展研究活動。經過公開征集,我委共受理申請14項,根據評審
基金委發布與歐盟委員會“中歐人才項目”指南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261.shtm ???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歐盟委員會“中歐人才項目”指南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雙邊合作協
《自然》社論呼吁解決女性人才浪費問題
難道女性永遠只能坐在科學研究的后排嗎? 女性科學家是否想去慶祝每年3月8日的國際婦女節可能取決于她們讓時光倒流回多久。事態一直在改變,如果談論的是數十年時間里發生的改變,可能有相當多的勝利值得歡呼,但是,這些勝利、進步現在看起來已經失速了。 《自然》雜志近日刊登的一篇社論指出
國自然研究熱點—eccDNA的前世今生
2019年11月,頂尖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和《Cell》相繼發表了關于染色體外環狀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的重要研究,徹底顛覆了人們對癌基因的傳統認知,同時也迅速引爆了整個生物醫學界,一時之間,將人們的目光都吸引到這個科研界的新寵
過完年,別忘了還有國自然呢!
???????? 大過年了,可千萬別忘了還有國自然呢!這基本上就是時下最惡毒的拜年方式了。 “國自然”的全稱自然不是“國家自然保護區”,而是“國家自然不會痛痛快快出錢給你搞科學基金”。要中國自然自然不容易,但如果要讓自己的國自然在一審就被槍斃,那基本上還是比較容易的。 只要做
國自然研究熱點—eccDNA的前世今生
?1. eccDNA為什么火?它到底是何方神圣? 2019年11月,頂尖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和《Cell》相繼發表了關于染色體外環狀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的重要研究,徹底顛覆了人們對癌基因的傳統認知,同時也迅速引爆了整個生
中歐協副會長代軍楊:“雙碳”帶來中歐合作新機
近日,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專題推介會暨中歐協會春季交流會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會議期間,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以下簡稱中歐協)副會長代軍楊在接受 《中國科學報》等媒體專訪時表示,在“雙碳”目標之下,中國與歐洲的技術交流、經濟合作將越來越密切。 2023年是中國歐盟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20周
國自然研究熱點——eccDNA的前世今生(二)
(3)?形成特征早期的研究發現eccDNA是基因擴增的產物,是基因組不穩定性的一種表現形式。腫瘤基因擴增往往以兩種方式,一種是在染色體上進行基因的擴增,另一種則是形成eccDNA。目前關于腫瘤中eccDNA的形成機制還沒有定論。早期的研究認為短重復序列是介導eccDNA形成的因素,主要通過基因重組機
重磅:2023年國自然項目申請時間公布!
1月10日,基金委官網發布了《關于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結題等有關事項的通告》,公布了2023年國自然項目申請接收時間等相關事宜。關于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結題等有關事項的通告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
2022年國自然指南擬發布時間公布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機關服務中心印發了關于《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征訂的通知。在該通知明確,《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預計于2022年1月中旬正式出版,屆時將以電子和紙質兩種形式同步刊出。 與以往征訂有區別的是,22年的紙質版《項目指南》擬分為上下兩冊(套
2018國自然標書撰寫全攻略
今天已經是2018年1月23日,到2018年3月初,2018年NSFC只剩1個月就提交了!為何說是只剩1個月呢?請大家仔細看看: 首先,我們來看看基金委去年的要求: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2017年度項目申請集中接收工作自2017年3月1日開始,3月20日16時截止
國自然進入函評階段!評審專家解析!
一年一度的國自然函評已拉開帷幕。 按照往年的情況,多數學部的杰青、優青等項目已經開始函評,甚至有的學科函評已結束。一般人才類項目函評會在5月下旬之前全部結束。 關于函評的過程和函評專家的情況,學者都非常關心,本文省略了形式審查之前的部分,重點關注函評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國自然評審流程)
官宣|2024年國自然改革多項舉措
12月18日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改革舉措。 其中明確:取消面上項目連續兩年申請未獲資助后暫停一年申請的限制。 取消面上項目、青年基金和地區基金不允許博士后研究人員變更依托單位的限制。更多具體改革舉措詳見下圖:
國自然研究熱點——eccDNA的前世今生(三)
小編在這兒也給大家整理了eccDNA表達譜的研究思路,如下圖。?(2)生物標志物eccDNA優于線性DNA的生物穩定性以及獨特的分子結構特征,為迅速發展的無創活檢道路增添了新的方向,如果有較多的臨床樣本,它非常適合做生物標志物的研究。下面這篇文章是eccDNA在液體活檢方面探索的先驅文章,小編帶大家
國自然研究熱點——eccDNA的前世今生(一)
1. eccDNA為什么火?它到底是何方神圣?2019年11月,頂尖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和《Cell》相繼發表了關于染色體外環狀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的重要研究,徹底顛覆了人們對癌基因的傳統認知,同時也迅速引爆了整個生物醫學
國自然放榜后,這些評審意見怎么讀?
每年都有超過80%的人申請國自然失利,放榜后也是哀嘆聲遠大于歡呼聲。看完評審意見后,中了的人一聲歡呼就跑去游山玩水了,沒中的人則反復把評審意見翻了個底朝天,恨不得拿個放大鏡在每個字眼筆畫里找答案——為什么沒中?沒中的原因到底在哪? 沒中的朋友們不要氣餒,不要挫敗,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看看評審意
《自然》社論:科研人才引進應不拘一格
11月18日出版的《自然》雜志刊登社論——《懸賞征求科學家》(Scientists wanted),討論英國移民政策的收緊對科研人才引進的影響。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一般而言,一家世界級的研究機構如果招不到合適的本土人才,那么它總還可以引進海外人才。畢竟,科學研究是一場世界性的游戲,
中歐探索環境治理項目
由歐盟資助的歐盟-中國環境治理項目(EGP)的課題之一“提高試點地區公眾參與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作用”課題日前在北京召開項目結題會。 項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彌補我國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的不足,增加試點地方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能力、透明度和效率,推進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公平高效的展開。
《自然》選出十位中國科學之星
2016年6月21日北京時間凌晨1點,《自然》雜志發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這篇新聞特寫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號"Nature自然科研”同時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國科學之星》。 從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經科學,中國的頂尖研究者們正在發揮巨大的影響——并提升
2023年國自然各學科不予資助內容
《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已發布。指南“科學部資助領域和注意事項”部分明確提出了各學科資助范圍、優先資助領域和不予受理的內容,需要特別關注,部分學科在指南上明確的提出了不予受理內容,這些雷區千萬別去踩。 整理匯總如下: 一、數理科學部 數學科學處 數學(A01~A06 )
4.5億!頂尖高校,國自然獲批結果公布
據武漢大學消息,為做好學校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工作,充分宣講2022年度基金項目深化改革舉措,1月7日下午,武漢大學召開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動員大會,副校長李建成,各院系和科研單位相關負責人、科研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出席會議。會議形式為線上線下相結合。 會上,科學技術
國自然主任竇賢康發文:重塑科研生態
今日,國家基金委黨組書記、主任竇賢康在紅旗文稿發表重要文章《推動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 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夯實根基》。 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基礎研究,把創新擺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自立自強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多所高校公布國自然立項結果,創造歷史!
8月24日,國自然基金委正式發布《關于202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接收申請項目評審結果的通告》。根據公告,202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資助面上項目20321項、重點項目751項、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74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2879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630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