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體動物體內生物發光和熒光成像技術基礎原理與應用簡介 文章目錄:一、活體生物發光成像技術二、活體動物熒光成像技術三、生物發光成像與熒光成像的比較四、活體動物可見光成像儀器原理與操作流程活體動物體內成像技術是指應用影像學方法,對活體狀態下的生物過程進行組織、細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技術。活體動物體內成像技術主要分為可見光成像 (optical imaging)、核素成像(radio-nuclear imaging)、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成像和超聲(ultrasound)成像、計算機斷層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成像五大類,其中可見光成像和核素成像特別適合研究分子、代謝和生理學事件,通常稱為功能成像;超聲成像和CT則適合于解剖學成像,通常稱為結構成像。功能成像與結構成像比較,前者更能夠反映細胞或基因表達的空間和時間分布,從而了解活體動......閱讀全文
1、背景和原理1999年,美國哈佛大學Weissleder等人提出了分子影像學(molecular imaging)的概念——應用影像學方法,對活體狀態下的生物過程進行細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傳統成像大多依賴于肉眼可見的身體、生理和代謝過程在疾病狀態下的變化,而不是了解疾病的特異性分子事件。
活體動物體內光學成像(Optical in vivo Imaging)主要采用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與熒光(fluorescence)兩種技術。生物發光是用熒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標記細胞或DNA,而熒光技術則采用熒光報告基團(GFP、RFP, Cyt及dyes等)進
小動物活體成像主要采用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與熒光(fluorescence)兩種技術。生物發光是用熒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標記細胞或DNA,而熒光技術則采用熒光報告基團(GFP、RFP, Cyt及dyes等)進行標記。利用一套非常靈敏的光學檢測儀器,讓研究人員能夠直
小動物活體成像 主要采用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與熒光(fluorescence)兩種技術。生物發光是用熒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標記細胞或DNA,而熒光技術則采用熒光報告基團(GFP、RFP, Cyt及dyes等)進行標記。利用一套非常靈敏的光學
實驗方法原理活體生物發光成像技術的原理:在小型哺乳動物體內利用報告基因(熒光素酶基因)表達所產生的熒光素酶蛋白與其小分子底物熒光素在氧、Mg2+存在的條件下消耗ATP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將部分化學能轉化為可見光能釋放。因此只有在活細胞內才會發生發光現象。并且光的強度與標記細胞的數目線性相關。實驗材料裸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8月17日,第十四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學術會議繼續召開(相關報道:創新時代技術|第十四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學術會議召開)。 本日大會,特邀了中國科學院化學所毛蘭群研究員、湖南大學張曉兵教授、普渡大學劉曉麒教授、西南大學袁若教授、麥克馬斯特大學李應福教授、上海儀電科學儀器股份
下村修 做出應獲諾貝爾獎工作的科學家,幾十年默默無聞; 被廣泛應用的分子,很少人知其發現者; 原始論文鮮為人知,后繼論文倒很熱門; 曾失明的人,發現了美麗的發光蛋白; 低調的父親,出了高調的兒子。 這里簡介一項生物化學研究,講一個科學家的故事,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由于核酸分子雜交的高度特異性及檢測方法的靈敏性,它已成為分子生物學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基因克隆的篩選,酶切圖譜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變的檢測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條核酸單鏈在一定的條件下(適宜的溫室度及離子強度等)可按堿基互補原成雙鏈。雜交的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
二、活體動物熒光成像技術 (一)技術原理1.標記原理活體熒光成像技術主要有三種標記方法。(1)熒光蛋白標記:熒光蛋白適用于標記細胞、病毒、基因等,通常使用的是GFP、EGFP、RFP(DsRed)等;(2)熒光染料標記:熒光染料標記和體外標記方法相同,常用的有Cy3、Cy5、Cy5.5及C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4月26日,珀金埃爾默與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合作組建的轉化醫學共建實驗室正式掛牌成立。該實驗室是在原有的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珀金埃爾默小動物活體影像示范實驗室” 基礎上的擴建和升級,技術平臺將拓展至涵蓋分子-細胞-動物水平的轉化醫學解決方案。合作雙方的高層領導以及業
關于印發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檢驗機構技術裝備基本標準和現場快速檢測設備配備基本標準的通知 國食藥監食[2011]13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為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以及《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逐步建立
多色熒光蛋白在所跟蹤細胞中的圖示。 下村修現年80歲的下村修1928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府,1960年獲得名古屋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后赴美,先后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波士頓大學和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實驗所工作。他1962年從一種水母中發現了熒光蛋白,被譽為生物發光研究第一人。 ▲馬丁·沙爾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年10月17日,第二屆全國質譜分析學術報告會(質譜大會)在浙江大學紫荊港校區體育館盛大開幕,本次大會由中國化學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中國化學會質譜分析專業委員會、浙江大學化學系承辦。浙江大學副校長羅建紅教授、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中
2014年10月16~17日,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快速檢測技術及儀器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學術研討會在浙江嘉興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及快速檢測技術及儀器專業委員會主辦,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檢測與認證領域中心、浙江
CRISPR/Cas系統是目前發現存在于大多數細菌與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種后天免疫系統,其以消滅外來的質體或者噬菌體并在自身基因組中留下外來基因片段作為“記憶”。 CRISPR/Cas系統全名為常間回文重復序列叢集/常間回文重復序列叢集關聯蛋白系統(clustered regularly inte
美國 遺傳學研究精彩紛呈;細胞學研究成果豐碩;藥理學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與治療獲得突破性進展;腫瘤學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開發出一種繪制DNA之間接觸位點的新方法,并利用計算機模型繪制出一個細胞中完整DNA鏈——基因組的精確三維圖像;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制造出一個能折疊成
2014年度諾貝爾化學獎頒布后,高分辨率成像技術也變得備受關注。高分辨率成像技術的出現突破了傳統光學分辨率的極限,帶來了一場變革。各種顯微成像技術,比如熒光、探針、quantum dot技術、共聚焦顯微鏡技術、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等在疾病診斷以及生物研究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2015高分辨率成像
在科普今天的知識前,不禁讓小編回憶起大學校園的美好時光,那個時候小編還是個走在綠樹蔭下的青澀少年啊,在一次參加關于腫瘤免疫學的學術會議上,看到了類似下面這種圖,我就在想,這小鼠是修煉了什么內家功法,被打通任督二脈了?那五顏六色的東東是什么?經過向老師還有身邊的小伙伴們請教才知道,這是利用活體成像技術
摘要:隨著小動物成像技術的發展,活體小動物非侵襲性成像在臨床前研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圍繞五種小動物成像專用設備,綜述其特點及主要應用,比較各種設備的優勢和劣勢,總結小動物活體成像設備的發展趨勢。動物模型是現代生物醫學研究中重要的實驗方法與手段,有助于更方便、更有效地認識人類疾病的發生、發
可見光成像的主要缺點是二維?平面成像及不能絕對定量,新一代熒光分子斷層成像(fluorescence molecular tomography, FMT)采用特定波長的激發光激發熒光分子產生熒光,通過圖像重建提供目標的深度信息和對目標物進行立體成像,并且可以定量及多通道成像,能夠在毫米量級的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日前發布了《關于發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09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是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對我國未來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帶動性的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主要支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基礎研究領域和重
奧林巴斯(中國)有限公司 齊冬工程師 奧林巴斯(中國)有限公司的齊冬工程師作了《活細胞分子擴散測量的共聚焦解決方案》的報告。 共聚焦一般成像和活細胞成像沒有辦法得到分子擴散信息。通過熒光關聯譜(FCS)可總結分子熒光的變化規律,得到下列信息:分子量信息、分子濃度、胞內動力學、胞間環境和分子相互作
(二)熒光成像技術優點在活體動物可見光成像技術中,相對于生物發光成像技術,熒光成像技術的優勢主要表現在:1. 熒光染料、蛋白標記能力強熒光標記物種類繁多,包括熒光蛋白、熒光分子、量子點等,可以與基因、多肽、抗體等生物分子標記,作為分子探針使用范圍廣。同時,不同的熒光蛋白或染料還可對樣本進
日前,科技部發布了《科研條件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規劃中明確指出要加強科學儀器設備研發和應用,具體包括科學儀器設備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術、前沿科學儀器設備、通用科學儀器設備、專用科學儀器設備、科學儀器設備關鍵部件和配套系統、科學儀器設備(裝置)二次開發6大方向。關于印發科研條件發展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近年來興起的活體生物發光成像技術隨著背部薄化、背照射冷CCD技術的產生而產生,并隨著該CCD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由于具有更高量子效率CCD的問世,使活體生物發光技術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可以方便的應用到腫瘤學、基因表達和藥物開發等各方面。從市場分析的角度,xenogen公司首先利用了先進的CCD技術來檢測
2013年4月24-26日,第四屆中國上海化學與藥物結構分析會議(CPSA Shanghai 2013)于在上海浦東淳大萬麗酒店召開。本屆會議的主題是“利用轉化科學、監管效率和創新模式振興醫藥研發”。來自國際知名藥企、跨國大制藥公司、中國
如果腫瘤細胞剛剛生成,就可以被精準地“揪”出來,那將給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帶來巨大變革。而要想實現這一點,成像方式就必須具有極高的靈敏度。 近日,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在基于人工智能(AI)技術的新型成像方法研究上獲得了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將小鼠顱內腦膠質瘤的三維定位精度,
如果腫瘤細胞剛剛生成,就可以被精準地“揪”出來,那將給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帶來巨大變革。而要想實現這一點,成像方式就必須具有極高的靈敏度。 近日,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在基于人工智能(AI)技術的新型成像方法研究上獲得了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將小鼠顱內腦膠質瘤的三維定位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