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片鉗技術的應用進展(三)
4 膜片鉗技術的主要用途 膜片鉗技術廣泛用于研究細胞離子通道,已經成為研究細胞水平生理功能的常用技術。歸納其主要用途包括[4] :1)可分辨單通道電流,直接觀察通道開啟和關 閉的全過程。通過測得的單通道特征參數可鑒別通道類型,同時可驗證和研究通道的開關動力學模型。2)單通道記錄可以解釋某些藥物的作用機制,以研究特定藥 物對電壓和遞質依賴通道的影響。3)膜片鉗的空間分辨率高,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可分離細胞體與軸突和樹突的電流;在周圍神經系統中可深入了解受體的分布區域,繪制細胞表面的特定離子通道的分布圖。4)“內面向外”和“外面向內”膜片記錄允許任意改變膜片內外溶液成分,分別研究單一組分對通道特征的影響,避免了其他成分的干擾。而全膜片記錄可用來研究常規電壓鉗無法研究的小型細胞,在控制細胞內一定離子濃度的同時監測整個細胞膜的電活動。這種方法已被用于采 用......閱讀全文
膜片鉗技術的應用進展(三)
4??膜片鉗技術的主要用途???? 膜片鉗技術廣泛用于研究細胞離子通道,已經成為研究細胞水平生理功能的常用技術。歸納其主要用途包括[4] :1)可分辨單通道電流,直接觀察通道開啟和關 閉的全過程。通過測得的單通道特征參數可鑒別通道類型,同時可驗證和研究通道的開關動力學模型。2)單通道記錄可以解釋
膜片鉗技術的應用進展(一)
【摘要】? 膜片鉗技術是研究離子通道的“金標準”,應用該技術可以證實細胞膜上離子通道的存在,并能對其電生理特性、分子結構、藥物作用機制等進行深入的研究。?【關鍵詞】? 膜片鉗技術 離子通道 進展??? 1976年由德國馬普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的Neher和Sakamann首次報道了應用膜片鉗技術在蛙胸
膜片鉗技術的應用進展(二)
2.3??實驗的一般操作步驟???? ①拉制微電極和充灌微電極;②將預先處理的實驗標本置于顯微鏡載物臺上的灌流槽內;③于顯微鏡低倍鏡下,用微操縱器將電極移動到浴液上方,換用高倍鏡按一 定標準選擇合適的細胞,然后接近靶細胞或組織,完成電極與標本的封接;④給予鉗位電壓或電流等指令條件并分別記
關于膜片鉗技術的應用介紹
(1)與藥物作用有關的心肌離子通道 心肌細胞通過各種離子通道對膜電位和動作電位穩態的維持而保持正常的功能。近年來,國外學者在人類心肌細胞離子通道特性的研究中取得了許多進展,使得心肌藥理學實驗由動物細胞模型向人心肌細胞成為可能。 (2)對離子通道生理與病理情況下作用機制的研究 通過對各種生理
膜片鉗技術的應用學科相關介紹
膜片鉗技術發展至今,已經成為現代細胞電生理的常規方法,它不僅可以作為基礎生物醫學研究的工具,而且直接或間接為臨床醫學研究服務, 目前膜片鉗技術廣泛應用于神經(腦)科學、心血管科學、藥理學、細胞生物學、病理生理學、中醫藥學、植物細胞生理學、運動生理等多學科領域研究。 隨著全自動膜片鉗技術(Au
電生理專題——膜片鉗技術的應用
膜片鉗技術發展至今,已經成為現代細胞電生理的常規方法,它不僅可以作為基礎生物醫學研究的工具,而且直接或間接為臨床醫學研究服務。 目前膜片鉗技術廣泛應用于神經(腦)科學、心血管科學、藥理學、細胞生物學、病理生理學、中醫藥學、植物細胞生理學、運動生理等多學科領域研究。 隨著全自動膜片鉗技術(Au
RNAi干擾技術及應用進展研究(三)
3.2?基因治療及藥物篩選探索由于RNAi是針對轉錄后階段的基因沉默,相對于傳統基因治療對基因水平上的敲除,整個流程設計更簡便,且作用迅速,效果明顯,為基因治療開辟了新的途徑。 其總體思路是通過加強關鍵基因的RNAi機制,控制疾病中出現異常的蛋白合成進程或外源致病核酸的復制及表達。尤其針對引起一
膜片鉗的應用舉例
(1).膜片鉗技術在通道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應用膜片鉗技術可以直接觀察和分辨單離子通道電流及其開閉時程、區分離子通道的離子選擇性、同時可發現新的離子通道及亞型,并能在記錄單細胞電流和全細胞電流的基礎上進一步計算出細胞膜上的通道數和開放概率,還可以用以研究某些胞內或胞外物質對離子通道開閉及通道電流
膜片鉗的在離子通道技術中的應用
應用膜片鉗技術可以直接觀察和分辨單離子通道電流及其開閉時程、區分離子通道的離子選擇性、同時可發現新的離子通道及亞型,并能在記錄單細胞電流和全細胞電流的基礎上進一步計算出細胞膜上的通道數和開放概率,還可以用以研究某些胞內或胞外物質對離子通道開閉及通道電流的影響等。同時用于研究細胞信號的跨膜轉導和細胞分
膜片鉗技術的技術原理簡介
膜片鉗技術是用玻璃微電極吸管把只含1-3個離子通道、面積為幾個平方微米的細胞膜通過負壓吸引封接起來,由于電極尖端與細胞膜的高阻封接,在電極尖端籠罩下的那片膜事實上與膜的其他部分從電學上隔離,因此,此片膜內開放所產生的電流流進玻璃吸管,用一個極為敏感的電流監視器(膜片鉗放大器)測量此電流強度,就代
膜片鉗記錄技術
中文名稱膜片鉗記錄技術英文名稱patch-clamp recording定 義研究離子通過膜離子通道運動的一種技術。即用一微電極封住(鉗住)細胞膜片表面,然后測量通過這一部分膜上的電流。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細胞生物學技術(二級學科)
膜片鉗技術簡介
膜片鉗技術被稱為研究離子通道的“金標準”。是研究離子通道的最重要的技術。目前膜片鉗技術已從常規膜片鉗技術(Conventional patch clamp technique)發展到全自動膜片鉗技術(Automated patch clamp technique)。 傳統膜片鉗技術每次只能記錄
膜片鉗技術原理
可興奮膜的電學模型????? 細胞膜由脂類雙分子層和和蛋白質構成。脂質層的電導很低,由于雙分子層的結構特點,形成了細胞的膜電容,通道蛋白的開閉狀況主要決定了膜電導的數值。在細胞膜的電學模型中,膜電容和膜電導構成了一個并聯回路。在細胞膜的電興奮過程中,脂質層膜電容的反應是被動的,其電流電壓曲線是線
膜片鉗技術在神經藥理方面的應用(2)
二 操作步驟 1. 膜片鉗微電極制作 (1) 玻璃毛細管的選擇:有二種玻璃類型,一是軟質的蘇打玻璃,另一是硬質的硼硅酸鹽玻璃。軟質玻璃在拉制和拋光成彈頭形尖端時錐度陡直,可降低電極的串聯電阻,對膜片鉗的全細胞記錄模式很有利;硬質玻璃的噪聲低,在單通道記錄時多選用。玻璃毛細管的直徑應符合電極支
膜片鉗技術在神經藥理方面的應用(3)
2. 溶液的組成 (1) 電極液:根據記錄的電流不同電極液的成分也不同。基本要求是等張的KCI 溶液,Ca2+ 濃度為10~100nmol (pCa 7~8),pH 值7~7.4。這里介紹一個在全細胞記錄模式時,通過改變保持電位,能分別記錄到Na+、K+、Ca2+ 電流的電極液成分(mmol/
膜片鉗技術在神經藥理方面的應用(1)
1976 年Neher 和Sakmann 建立了膜片鉗技術(Patch clamp technique),這是一種以記錄通過離子通道的離子電流來反映細胞膜上單一的或多數的離子通道分子活動的技術。1981 年Hamill, Neher 等人又對膜片鉗實驗方法和電子線路進行了改進,形成了當今廣泛應用
膜片鉗的相關應用舉例
1、與藥物作用有關的心肌離子通道 心肌細胞通過各種離子通道對膜電位和動作電位穩態的維持而保持正常的功能。國外學者在人類心肌細胞離子通道特性的研究中取得了許多進展,使得心肌藥理學實驗由動物細胞模型向人心肌細胞成為可能。 2、對離子通道生理與病理情況下作用機制的研究 通過對各種生理或病理情況下
全自動膜片鉗技術及其在藥物篩選中的應用
一:全自動膜片鉗技術介紹:膜片鉗技術被稱為研究離子通道的“金標準”。是研究離子通道的最重要的技術。目前膜片鉗技術已從常規膜片鉗技術(Conventional patch clamp technique)發展到全自動膜片鉗技術(Automated patch clamp technique)。傳統
PCR技術應用進展
? PCR技術自1985年建立以來,發展之迅速、應用之廣泛,表明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近些年來,基于PCR的基本原理,許多學者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對PCR技術進行研究和改進,使PCR技術得到了進上步地完善,并在此基礎上派生出了許多新的用途.?原位PCR技術 原位PCR就是在組織細胞里進行PCR反應
膜片鉗技術的操作步驟
(1)膜片微電極的制作 拉制 膜片微電極是將玻璃毛細管用拉管儀拉制而成。 涂硅酮樹酯 將硅酮樹酯涂于微電極的最尖端以外的部分,然后將其通過加熱鎳鉻電阻線圈而烘干變固。 熱刨光 在顯微鏡下,將微電極尖端接近熱源進行熱刨光處理可提高巨阻抗封接的成功率。 充灌微電極液 用于灌充微電極的
膜片鉗技術的基本介紹
1976年德國馬普生物物理研究所Neher和Sakmann創建了膜片鉗技術(patch clamp recording technique)。這是一種以記錄通過離子通道的離子電流來反映細胞膜單一的或多個的離子通道分子活動的技術。它和基因克隆技術(gene cloning)并架齊驅,給生命科學研究
實驗離心技術進展(三)
轉頭:突出的改進表現在經計算機計算優化后的輕型轉頭;碳纖維材料制造的超速和大容量超輕轉頭;適用于生物大分子(DNA,RNA,蛋白等)離心分離用的小傾角轉頭(固定傾角 7°~10°);超高速,特大離心力轉頭等等。?鋁合金制造的輕型大容量轉頭:以往的6×500ml 角轉頭自重24kg 以上,經過計算 機
膜片鉗技術(patch-clamp)
Instruments For ElectrophysiologyProducts include microelectrode, voltage and current clamp amplifiers, perfusion chambers, perfusion heating systems,
光譜界專家分享光譜技術的新進展、新應用(三)
——第十九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16年光譜年會大會報告(三)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0月28日,第十九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16年光譜年會在福州盛大開幕(詳見本網報道:光譜領域專家匯聚福州 共同探討光譜學發展),會議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
體內熒光成像技術的進展(三)
成像新策略的出現改進探針親和性的多種途徑探針同靶點的緊密和特異性結合通常是成像成功的關鍵。因為許多成像靶點都位于細胞表面之外,所以多途徑原則可以用來改善探針的結合親和性。最近有兩篇文獻報道了用于異種移植腫瘤αvβ3 整合素(integrin)體內成像的RGD(Arg-Gly-Asp )寡肽的
膜片鉗及其原理和應用
膜片鉗是一種可以直接觀察單一的離子通道蛋白質分子對相應離子通透難易程度等特性的一種實驗技術。其基本原理是用一個尖端光潔,直徑約為0.5~3um 的玻璃微電極同神經或肌細胞的膜接觸而不刺入,然后在微電極另一端開口處施加適當的負壓,將與電極尖端接觸的那一小片膜輕度吸入電極尖端的纖細開口,這樣在這一小
腦片膜片鉗實驗方法(三)
4、突觸反應的判斷及其波幅穩定性的評價突觸信號的判斷 ? 突觸信號樣的假象波有三個來源。第一、鄰近纖維的活動使靜止細胞產生電壓波動;第二、如果恒流刺激強度過大,電流就可被注入突觸后神經元,使其產生失活時間類似EPSP或EPSC的信號,其信號幅度隨刺激強度的變化而變化;第三、直接刺激突觸后神經元誘導
膜片鉗記錄技術的方法介紹
中文名稱膜片鉗記錄技術英文名稱patch-clamp recording定 義研究離子通過膜離子通道運動的一種技術。即用一微電極封住(鉗住)細胞膜片表面,然后測量通過這一部分膜上的電流。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細胞生物學技術(二級學科)
關于膜片鉗技術的發展歷史
該技術是由電壓鉗(voltageclamp)發展而來的,電壓鉗技術由Cole和Marment設計,后經Hodgkin和Huxley改進并成功地應用于神經纖維動作電位的研究 [2] 。其設計原理是根據離子作跨膜移動時形成了跨膜離子電流(I),而通透性即離子通過膜的難易程度,其膜電阻(R)的倒數,也
PCR技術(六):PCR技術應用進展
PCR技術自1985年建立以來,發展之迅速、應用之廣泛,表明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近些年來,基于PCR的基本原理,許多學者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對PCR技術進行研究和改進,使PCR技術得到了進上步地完善,并在此基礎上派生出了許多新的用途.?原位PCR技術 原位PCR就是在組織細胞里進行PCR反應,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