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激素受體(Growth Hormone Receptor, GHR)基因的一個缺失突變將抑制矮腳雞的骨骼肌生長和脂肪沉積。華南農業大學李玉谷教授和張細權教授領銜的課題組從miRNA角度入手,分析了miRNA調控GHR表達進而影響骨骼肌生長和脂肪沉積的機制。這一研究成果于近期發表于BMC Genomics*。 課題組利用miRNA微流體芯片(聯川生物提供技術服務)和基因芯片篩選分析了同一發育階段和不同發育階段矮腳雞的差異表達miRNA和基因。在相同發育階段,相比于正常雞,矮腳雞骨骼肌中有4個miRNA存在差異表達(miR-1623,miR-181b,let-7b,和miR-128)。而在不同發育階段,則有更多差異表達的miRNA。相比于14天齡胚胎,7周齡矮腳雞中有11個miRNA表達上調,18個表達下調,而在7周齡正常雞中則有7個miRNA表達上調,9個表達下調。在骨骼肌中,相比于7周齡矮腳雞,14天齡胚胎......閱讀全文
生長激素受體(Growth Hormone Receptor, GHR)基因的一個缺失突變將抑制矮腳雞的骨骼肌生長和脂肪沉積。華南農業大學李玉谷教授和張細權教授領銜的課題組從miRNA角度入手,分析了miRNA調控GHR表達進而影響骨骼肌生長和脂肪沉積的機制。這一研究成果于近期發表于BMC Geno
生長激素受體(Growth Hormone Receptor, GHR)基因的一個缺失突變將抑制矮腳雞的骨骼肌生長和脂肪沉積。華南農業大學李玉谷教授和張細權教授領銜的課題組從miRNA角度入手,分析了 miRNA調控GHR表達進而影響骨骼肌生長和脂肪沉積的機制。這一研究成果于近期發表于B
日 期 時 間 會 議 內 容 11月10日 08:30-17:00 會議注冊 11月11日 08:30 集體照 08:30-12:00 開幕式和主題論壇 12:00-13:00 午餐
Cell創刊于1976年,現已成為世界自然科學研究領域最著名的期刊之一,并陸續發行了十幾種姊妹刊,在各自專業領域里均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Cell以發表具有重要意義的原創性科研報告為主,許多生命科學領域最重要的發現都發表在Cell上。本月《Cell》前十名下載論文為: 1. A Whole
利用生物學及工程學的方法創造丟失或功能損害的組織和器官,使其具備正常組織和器官的結構和功能一直是再生醫學領域研究的內容。而對再生醫學領域理想“原料”的干細胞的研究一直是近年來的研究重點,雖然2018年“心臟干細胞”相關研究被曝造假事件震驚了整個干細胞研究領域,但是科學家們依舊前赴后繼的努力工作,
內含子(intron)的存在,是真核細胞蛋白質編碼基因與原核細胞最大的區別。在真核細胞基因表達的過程中,需要經過RNA剪接反應將其去除。一般來說,內含子的長度遠比編碼蛋白的外顯子序列長,并且執行剪接反應的酶——剪接體高度復雜,由170多個相關蛋白組成。剪接反應需要高度精準,移碼錯位一個堿基都會導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 )在2003年順利完成,基因組測序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直接導致了每兆基因組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檢測的基因組數量越來越多。人們對基因組的復雜性深感震驚,這也引導著測序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最近的一些突破性技術使得測序技術在更短的時間內可以
來自西南大學蠶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家蠶全基因組芯片分析家蠶多種組織基因表達特征,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國際生物學權威期刊《Genome Biology》網絡版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夏慶友教授,現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原文檢索:Genome Biolog
應用WGS正在成為NGS中最廣泛的應用。通過該技術并且結合生物學應用,研究人員可以獲得基因組信息中最值得注意的信息73。舉例來說,2012年,Ellis等報道了基因與乳腺癌患者芳香酶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治療法之間的關聯。他們指出突變,后果與診斷之間的關聯,同樣還有
來自Dana-Farber癌癥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分子開關,證實其可在無雄激素刺激的情況下促使晚期前列腺癌擴散。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有可能促成對不再受控于激素阻斷藥物的前列腺癌的新治療。研究論文發表于12月14日的《科學》(Science)雜志上。 來自Dana-Farber癌癥研究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有云 :“夫良藥苦于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良藥苦口由此而來。最近,國內研究團隊揭開了這類“苦口良藥”的神秘面紗,成果相繼發表在Nature Genetics(2013)、Science(2014)和Nature Plants(2016)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
文章導讀 2019年m6A修飾曾創下單月發表100+篇10分影響因子文章佳話。2020年1月17日何川教授團隊最新Science揭示了m6A新功能---調控染色質狀態和轉錄預示m6A等RNA修飾將仍然是目前最為熱門的科研方向。 云序生物是國內最早提供m6A測序的科研平臺,也是客戶發表
2019年m6A修飾曾創下單月發表100+篇10分影響因子文章佳話。2020年1月17日何川教授團隊最新Science揭示了m6A新功能---調控染色質狀態和轉錄預示m6A等RNA修飾將仍然是目前最為熱門的科研方向。 云序生物是國內最早提供m6A測序的科研平臺,也是客戶發表文章最多的RNA甲基化測
文章導讀2019年m6A修飾曾創下單月發表100+篇10分影響因子文章佳話。2020年1月17日何川教授團隊最新Science揭示了m6A新功能---調控染色質狀態和轉錄預示m6A等RNA修飾將仍然是目前最為熱門的科研方向。m6A甲基化與mRNA關聯分析案例一:非洲爪蟾睪丸組織中m6A甲基化圖譜發表
在過去的幾年里,長非編碼RNAs(lncRNAs)已經得以廣泛研究。有研究已在小鼠、大鼠和人類中鑒定了大量的lncRNAs,其中一些已被證明在肌肉發育和生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對于覆蓋家畜骨骼肌所有發育階段的lncRNAs的特性,報道還較少。 8月22日,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的研究
即將進入2015年的倒計時,回顧2015年,生命科學又有哪些熱門關鍵詞呢? 衰老 衰老是個復雜的過程,這是從我們出生到死亡都貫穿著的一個整體有機過程。首先這會在基因組水平——端粒上發生,還有DNA修復過程,表觀遺傳學修飾,以及蛋白質水平都與衰老密切相關。 Stem Cell Aging a
楊樹作為林木研究的模式樹種,具有生長速度快、環境適應性強等特點,但其莖稈細胞壁分子調控機制尚不完全清楚。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植物代謝工程團隊柴國華等研究人員從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楊樹PdC3H17和PdC3H18調控莖稈細胞壁形成的機制,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New Phytolog
中科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舉行第二場植物科學進展學術報告會 4月19日下午,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在武漢植物園舉行了2011年第二場植物科學進展學術報告會。挪威農業與環境研究所劉繼紅博士和美國Clemson大學羅宏教授應邀分別作了題為Plastid b
在生命科學的不同研究中,需要觀察的基因并不完全相同,因此許多研究者往往需要針對自己感興趣的一些基因進行表達分析。定制芯片服務的目的,就在于滿足不同研究者的需要。另外,有些物種尚沒有商品化的基因芯片可以提供,也需要通過定制芯片來制備。 上海伯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
在生命科學的不同研究中,需要觀察的基因并不完全相同,因此許多研究者往往需要針對自己感興趣的一些基因進行表達分析。定制芯片服務的目的,就在于滿足不同研究者的需要。另外,有些物種尚沒有商品化的基因芯片可以提供,也需要通過定制芯片來制備。 上海伯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
基因組復制是生命得以存在和延續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遺傳過程。與細菌染色體通常只有一個復制起點不同,真核生物和許多古菌的染色體均具有多個復制起始位點。這些復制起始元件可能具有不同的活性以適應體內外環境的變化,如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休眠狀態的復制起始位點,如何解析這些休眠復制起點的激活機制及
科學界首次對兩種企鵝(阿德利企鵝和帝企鵝)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和數據分析,研究成果發表在開放獲取和開放數據期刊GigaScience上。正值隆冬,此項研究揭示了這兩種鳥類能夠適應南極寒冷惡劣環境的原因。 南極企鵝需要面對極端低溫、強風及日照大幅度變化等諸多惡劣的自然條件,為此,它們已經進化出一套
動物模型對研究脂代謝調控和代謝性疾病是必不可少的。模式生物秀麗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第一個全基因組被測序的真核生物(1998年)。在過去的10多年中,由于其生活周期短、低成本、易培養和操作等優點,秀麗線蟲成為一個研究脂代謝調控、肥胖和肥胖相關代謝性疾
近日,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張建國課題組,在毛竹莖稈快速生長發育分子機制研究中再次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BMC植物生物學》上。 毛竹具有生長迅速和木質纖維素含量高等特性,但以往學界對其內在的分子調控機制知之甚少。 科研人員從轉錄和轉錄后水平聯合分析了不同生長時期和不同發
眾所周知,2017 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頒發給了三位美國遺傳學家杰弗里·霍爾(Jeffrey C. Hall)、邁克爾·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以及邁克爾·楊(Michael W. Young),以表彰他們在發現果蠅生物節律分子機制方面的貢獻。而在此前,醫學界真正將生物節律——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廣的作物之一。相比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能夠更好地適應自然環境的脅迫如干旱,堿,鹽脅迫。對野生大豆的性狀進行系統研究,將有助于栽培大豆的遺傳改良。近日,華南農業大學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年海教授領銜的課題組聯合使用第二代高通量測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廣的作物之一。相比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能夠更好地適應自然環境的脅迫如干旱,堿,鹽脅迫。對野生大豆的性狀進行系統研究,將有助于栽培大豆的遺傳改良。近日,華南農業大學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年海教授領銜的課題組聯合使用第二代高通
胰腺導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約占胰腺癌發病率的90%,其發病隱匿,進展迅速,治療效果極差, 且是預后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1-4]。KRAS基因是RAS家族的一個原癌基因,據報道95%的PDA患者體內
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瑞士弗里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關鍵信號通路:TORC1途徑中的組成元件――EGO復合物的作用新機制,通過指出這種蛋白組件參與TORC1氨基酸信號傳遞過程中的結構特點,從而揭示出了TORC1信號傳遞中Ego3的分子作用機制。相關成果公布在
基因融合或易位可能產生功能改變的嵌合蛋白,也可能重新排列基因啟動子,通過激活原癌基因或抑制抑癌基因導致細胞信號通路紊亂,它們在腫瘤的發生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1,3] 例如,BCR–ABL1融合會導致酪氨酸激酶活性以及下游PI3K和MAPK信號通路的組成型激活,使細胞逃避凋亡,實現無限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