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按下按鈕,等待幾分鐘,就能喝到一杯不亞于大師級手法沖泡的好茶;不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學習烹飪技巧,只需要一個智能廚房管家,讓你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健康美食……在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華東理工大學師生共同研發“智能茶藝機”“智能廚房管家”即將亮相。 在本屆工博會上,700多項高校“硬核”科創成果亮相,呈現智能制造、大健康、新能源等領域前沿產品。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促使全球范圍內人們更加關注疫情防治和健康保障,特別是研制有效應對新型疾病的藥物。華東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視覺與媒體智能”團隊攜手上海市新藥設計重點實驗室,帶來“VR+藥效團”虛擬篩選系統。據悉,該系統實現了基于藥效團的虛擬篩選,并通過微觀分子三維可視化、VR場景真實感渲染和多通道交互使用戶能夠無縫感知微觀世界,在可視環境中指導科學探索,最終零距離實現藥物設計。 同濟大學教授杜豫川指導學生完成的《路面多維高頻檢測裝備和智能養護技術及應用》項目,最......閱讀全文
4月8日,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舉辦首次海外科創人才團隊推介線上路演活動,并正式啟動“優選科創”線上平臺,為企業提供有關科創人才團隊的成果優選、數據共享、精準搜索和需求匹配等服務。 本次路演五個海外科創人才團隊圍繞生命健康領域進行了項目展示。其中外泌體+ctDNA科創團隊利用深度測序技術對其中
10月31日,“G60科創走廊分析技術產業集群建設成果展示暨上海分析技術產業研究院宣介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來自分析技術行業的企業代表和行業專家齊聚一堂,見證G60科創走廊分析技術產業集群的建設成果,共商我國分析技術產業未來發展大計。會議現場上海市松江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許雁 活動
來自全球40個國家及地區的2600多名嘉賓參會;征集梳理7000多個優秀技術成果參與交易板塊活動;200多個國內科創項目首次面向社會亮相……9月17日至20日,2020中關村論壇在京舉辦。 這是一場全球性、綜合性、開放性的科技創新高端國際論壇——論壇集全球智力研判科技創新動能,各創新主體“亮家
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與張江知識產權運營平臺近日簽署“推進知識產權實施戰略合作協議”,以共同轉化該醫院具有市場價值的“休眠”專利,這意味著醫生能就此走上成果專業化道路,改變此前轉化無門的狀態。這是上海“科創22條”直接催生的產物,由此誕生的產業化創新模式在業內看來風向標意義十足。 沉睡在實
2019首屆“健康中國思南峰會”盛大召開2019年5月9日,首屆“健康中國思南峰會”在上海盛大召開,本次大會是業內難得一見的覆蓋醫療健康全產業生態的行業峰會,以“價值投資引領醫療健康產業創新發展”為主題,匯聚了“政府、學術、產業、投資”等領域一線的頂級學者、專家、企業家、投資人等,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
2019年開年不到1個月,上海科技大學迎來“開門紅”——北京時間1月25日凌晨,國際頂尖期刊《Cell》同時發表了上海科技大學的兩項重大科研成果,分別是:上科大免疫化學研究所領銜的科研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分枝桿菌關鍵藥靶蛋白MmpL3以及“藥靶─藥物”復合物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創新藥物殺死
6月10日,在第十二屆生物產業大會召開期間,由鐘南山院士支持設立的廣東省南山醫學發展基金會與納斯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德高信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舉行簽約儀式,合作設立廣州南山科創基金,促進生物醫藥領域成果轉移轉化。 廣州南山科創基金由廣東省南山醫學發展基金會下設的廣東省南山醫
幾乎是一夜之間,地處深圳市南山區南海大道東華園5棟7樓的“深圳柴火創客空間”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名詞。1月4日,正在深圳考察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探訪深圳柴火創客空間,體驗年輕“創客”的創意產品。總理說,你們的奇思妙想和豐富成果,充分展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這種活力和創造,將會成為中國經濟未來
1月24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全面介紹中科院改革創新發展各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工作進展,以及2018年的工作思路,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中科院科學傳播局局長、院新聞發言人周德進主持。 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副院長、黨組成員相里斌、張濤出席發布會,分別介紹了中科院戰略性
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面加速、發布實施新時代深化科技體制改革30條政策措施、推動出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三城一區”主平臺建設取得新進展……正在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在“科技創新”方面用了非常多的筆墨,這讓代表們倍感振奮。剛剛過去的2019年,北京的科技創新跑出了“加速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是政
9月26日,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在滬正式成立,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共同為創新研究院揭牌并講話。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波,上海科技大學校長江綿恒出席揭牌儀式,中科院副院長相里斌主持儀式。 白春禮指出,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堅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2011年4月25日,天瑞儀器年度新品SUPER XRF2400現身“中國國際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裝備展覽會”(CISILE)。作為天瑞SUPER XRF系列的新品,SUPER 2400首次亮相便引來眾多目光。“與普通XRF產品相比,SUPER系列有哪些特別之處?”、“SUPER系列的穩定性如何?”
新浦東,堪稱“高大上”。 說“高”,上世紀80年代,站在20多米高的東昌路消防塔,就能把浦東盡收眼底。而今,在632米的上海中心面前,421米的金茂大廈也成了“小弟”。 說“大”,2009年南匯區并入后,浦東新區擴大到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500萬,GDP總量正朝萬億元挺
9月23日,在浦江創新論壇科技金融專題論壇上,上海科創中心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科創基金)正式揭牌成立,資管司張衛星副司長出席揭牌儀式并做主旨演講。上海科創基金是由上海國際集團、上海國盛集團、上海國際信托、上海港務集團、張江高科等國有基石投資人共同發起設立的市場化母基金平臺,目
圖說:陳國強教授指導實驗 上海交大醫學院供圖(下同)細胞,生命最小的“單位”,它的“生老病死”每天、每秒都在發生,一切微妙的小變化關系發育、衰老、疾病等,影響生命進程。科學證實,細胞的凋亡和自噬調等控制著細胞的命運,參與疾病的發生發展。如果能夠知曉細胞的凋亡、自噬的詳細機制,就等于獲得一把鑰匙,為人
新年伊始,深圳科技創新再傳捷報。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于昨日在北京召開,深圳交出一份靚麗的成績單:由18家深圳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主持或參與完成的16個項目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取得歷史第二好成績。其中包括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3項,還有2個專用項目獲獎。 自2010年以來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剛組建的國際創客學院,雖然去年11月才正式掛牌,但已經吸引了來自全球的66名創客和26個項目入駐。創客怎樣將一個創意變成實實在在的東西,再將其變成市場上賣得出去的商品呢?中科創客學院在這一過程中又扮演著什么角色?帶著這些疑問,本報記者近日專訪了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副院長許
2019年7月30日,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召開第十次全體會議,總結上半年科創中心建設情況,部署下階段重點工作,研究推進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上海市市長應勇、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共同主持會議并講話。工程院副院長鐘志華、上海市常務副市長陳寅、科技部黨組成員陸明、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上
朱亦鳴(右)和團隊成員在實驗室。 盡管外企負責人會一口一個英文地在校園辦公室里跟學校老師談生產成本:你給我10%的性能提高,但成本是原產品的3倍,誰會買?這10%性能提升,who care(誰在乎)?但教授朱亦鳴卻很直白地告訴記者:我是一個大學老師,我只負責在國家科研課題經費的限制中,把我
2018新年伊始,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在人體細胞信號轉導研究領域再獲重大突破。該團隊率先解析了與肥胖、精神類疾病密切相關靶點——五羥色胺2C受體(human serotonin 2C receptor, 5-HT2C)的三維精細結構,并以此為線索,揭示了人體細胞信號轉導中的“重要成員
記者從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獲悉,該所洪國藩院士近日成功研發出一項基因檢測技術,可提高病毒臨床檢測準確率,這項技術的專利使用權已交付給深圳民企中瑞國際公司。為加強對人才團隊的鼓勵,專利取得前后的總收益共1000萬元,去除約10%的成本后,剩余的50%歸研發團隊。 這也是上海市“科創中心建
上周六,北京市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成果展在北京交通大學舉行,65所高校帶來322件科創作品和237項創新項目成果,吸引了3000多人參觀。 從指甲蓋大小的發動機,測量PM2.5的可穿戴設備,到供盲人閱讀電子書的平板電腦,大學生們針對生活中常見問題、社會關注焦點,利用專業所學,創造出一件又一件令
會議現場張濤講話 8月24日至25日,中國科學院“十三五”規劃實施進展交流研討會在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舉行。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濤出席,119個院屬單位和院機關相關部門負責規劃工作的人員參加會議。 張濤在講話中指出,劉延東副總理近期出席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啟動儀式,宣讀了習近平總書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左智偉科研團隊在光促進甲烷轉化這一重要能源化工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們成功發展了一種廉價、高效的鈰基催化劑和醇催化劑的協同催化體系。這一基礎研究領域的突破,解決了利用光能在室溫下把甲烷一步轉化為液態產品的科學難題,為甲烷轉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例如火箭推進劑燃料
《上海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發布,與以往的五年科技規劃不同,這是上海市首次發布“科技創新”規劃。本輪規劃首次將基礎研究經費作為核心指標提出:到2020年,基礎研究經費支出占全社會R&D經費支出比例達到10%左右。新指標的提出意味著上海市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投入
《上海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發布,與以往的五年科技規劃不同,這是上海市首次發布“科技創新”規劃。本輪規劃首次將基礎研究經費作為核心指標提出:到2020年,基礎研究經費支出占全社會R&D經費支出比例達到10%左右。新指標的提出意味著上海市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投入
10月18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獨立建所60周年暨“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成立91周年發展論壇舉行。 原國務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會長陳至立,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上海科技大學校長江綿恒,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鋼鐵研究總院
1月23日至24日,中國科學院2018年度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現場白春禮作工作報告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總結2017年主要工作,部署2018年重點工作任務,把“率先行動”計劃不斷引向深入,奮力開創新時代中科院改革創新發展新局面。
1月23日,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成果新聞發布會在上海松江區G60腦智科創基地舉行。當天,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據悉,雙方將以國家需求為導向,創建非人靈長類動物藥物篩選疾病模型,建立高效的篩選機制,挖掘和驗證藥物新靶點,基于疾病機制,開發原創新藥,同時
8月18日,2013年全國光學大會在湖南長沙市國防科技大學落幕。會議吸引了全國 1000多位學者前來探討光學薄膜技術新進展、瞬態光子學、全息與光學信息處理等光學、光電子學和光學工程領域的前沿課題。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首次作為主辦方,與中國光學學會共同主辦此次大會。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