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領域榮獲國家科技獎勵4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我國傳統醫學科技創新不斷取得突破。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14類重大疾病中醫藥防治療效獲得循證依據;我國完善了中醫藥防治傳染病和慢病臨床科研網絡,建立了符合中醫藥發展規律的臨床科研一體化新模式,建設了一批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一批科研成果轉化為診療規范和中藥新藥,400余本中醫古籍全部完成校注整理出版。 2017年,中醫藥科技創新受到高度重視。科技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十三五”中醫藥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出發展前沿關鍵技術與創新方法、提升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水平等重點任務,推動中醫藥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不過,王國強也表示,中醫藥傳承發展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其表現之一就是寶庫精華傳承挖掘不足,科技創新引......閱讀全文
記者近日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領域榮獲國家科技獎勵4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我國傳統醫學科技創新不斷取得突破。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14類重大疾病中醫藥防治療效獲得循證依據;我國完善了中醫藥防治傳染病和慢病臨
記者近日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領域榮獲國家科技獎勵4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我國傳統醫學科技創新不斷取得突破。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14類重大疾病中醫藥防治療效獲得循證依據;我國完善了中醫藥防治傳染病和慢病臨
今天上午,黨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連續十五年舉辦同樣的盛會,足見國家科技獎“成色之高”。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其中“成色”最高的國家最高科技獎今年卻再度空缺。 這是繼2004年之后,國家最高科技獎第二次出現空缺。 根據《國家科學
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對評選出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進行表彰。在本年度獲獎項目中,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為第一完成人、以嶺藥業子公司河北以嶺醫藥研究院為第一完成單位的“中醫脈絡
許振超 踐行“工匠精神”的優秀代表 許振超,男,漢族,中共黨員,1950年1月出生,山東榮成人,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固機高級經理,中華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兼職),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他立足本職,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自學成才,苦練技術,練就了“一鉤準”“一鉤凈”“無聲響
近日,黨中央決定,首次開展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集中評選頒授,隆重表彰一批為新中國建設和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根據評選頒授工作部署,在各地區各部門反復比選、集體研究的基礎上,經組織考察、統籌考慮,產生8名“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28名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為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意見,
跨進云南省藥物研究所實驗樓的門廳,首先看到的便是高懸在墻上的3個鏡框。 “我們苦了60年,才得到了這3張最高獎狀!”所里的人,無一例外會帶著自豪的笑容向來訪者如是說明。 舉重若輕的表達,讓人不由得上前再仔細端詳—— 右邊一張獎狀,獲獎時間是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面寫著:“為表揚
2015年6月4日,哈佛大學醫學院官方網站公布2015年度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的授獎信息。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屠呦呦研究員因其在抗瘧領域的突出貢獻而榮獲此獎。同獲此獎的還有紐約醫學院從事抗瘧疫苗研究的露絲(Ruth S. Nussenzweig)和維克多(Victor Nussenzweig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之后,關于她的報道鋪天蓋地。實際上,真正見過她本人的記者,依然很少。 她頑強抵抗著外界的關注。屠呦呦曾對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說:“院長,可以了吧,趕緊停下來。我不太愿意搞這些場合上的事情,是時候談談青蒿素的具體問題了吧。”科研,她愿意談;其他的,“實在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