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混合儲能裝置問世為地鐵插上“節能翅膀”
上世紀90年代初,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楊中平還是一位即將赴日留學的學生。那時,他來到北京并第一次看到了地鐵的樣子。這讓他感到新鮮無比——當時,我國僅有的兩條地鐵都在北京,對于大多數國人來說,地鐵還是一個“稀罕物”。北京交通大學師生根據試驗波形對儲能裝置參數進行調整 如今地鐵早已成為人們出行的重要手段。“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是全世界發展速度最快的。目前,我國的城軌總里程已經超過6000公里。”楊中平介紹說。 隨著軌道交通規模的持續擴大,一個此前未被人重視的問題日益凸顯,那就是城市軌道線路的耗能以及相應的節能問題。圍繞這一實際問題,楊中平與同事經過多年努力,成功研發出世界上首套城軌交通地面式混合儲能裝置。經測試,搭載該裝置的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其平均節能率超過15%。 一個現實問題 當前世界范圍內的城市軌道交通,基本是以電力為主要動力源。在早期規模相對不大時,城軌的耗電量在國家整體用電量中的比例幾乎可以忽略;但隨著軌......閱讀全文
這套混合儲能裝置問世 為地鐵插上“節能翅膀”
上世紀90年代初,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楊中平還是一位即將赴日留學的學生。那時,他來到北京并第一次看到了地鐵的樣子。這讓他感到新鮮無比——當時,我國僅有的兩條地鐵都在北京,對于大多數國人來說,地鐵還是一個“稀罕物”。北京交通大學師生根據試驗波形對儲能裝置參數進行調整 如今地鐵早已成為人們
深圳先進院研發出新型高效鈣離子混合儲能器件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及其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了一種能在室溫下工作的新型高效鈣離子混合儲能器件,其獲得了鈣離子儲能體系的最佳性能。相關研究成果“A Calcium-Ion Hybrid Energy Storage Device with High
研究人員研制出新型高效鈣離子混合儲能器件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唐永炳團隊研發出一種能在室溫下工作的新型高效鈣離子混合儲能器件。該器件獲得了鈣離子儲能體系的最佳性能。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先進能源材料》。 鈣儲量豐富,是鋰的2500倍,能提供二電子反應且擁有優異的動力學性能,因此鈣離子儲能器件有望成為新一代高效低成本儲能技術
在地鐵車廂能放心呼吸嗎?
隨著城市地鐵不斷建設完善,軌道交通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由于地鐵站及車廂相對封閉,且人員密度大,地鐵內空氣潛在的健康危害不容忽視。 “如果地鐵列車車廂PM2.5的濃度長時間高于10微克/立方米,將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上海市人大代表、瑞金醫院盧灣分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李健因此提出了
新型儲能市場迎來爆發期!誰來為儲能買單?
對于儲能行業來說,一個最需要理清楚的問題就是——誰來為儲能買單?由于市場規則和政策不同,為此買單的主體是不太一樣的。 當前,國內的新型儲能市場正處于爆發期,筆者將分別從儲能項目的三大應用場景(發電側、電網側和用電側)來逐一分析。新型儲能商業模式的核心 對于發電側和電網側儲能,它們的商業模式雖
儲能調頻新藍海,聚焦2022北京儲能展
儲能調頻新藍海,聚焦2022北京儲能展? ? ? ?近年來,雖然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不斷改善,但煤炭和石油發電比例仍然較大,2020年煤炭消費占比達到57%,石油消費占比達到19%,兩者合計占比超過70%,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亟需進一步轉型,新能源的發展勢在必行。2022北京國際儲能應用技術與設備展覽會即將
特隆美儲能榮獲儲能產業兩大獎項!
? ? ? ?全球儲能與新能源影響力峰會2021(GEIS2021)于12月9-10日在中國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皇冠假日酒店盛大召開,本次峰會以“探索儲能新路徑,開啟能源新格局”為主題,從國際化、產業化方向出發,聚焦行業內最新商業模式及前沿技術創新,結合全球儲能案例分享及實踐應用甄選出行業內極具影響力企
常州儲能院建立
長春應化所所長助理周光遠與常州市天寧區副區長喬俊杰作為雙方代表簽署合約 5月18日,2010年中國常州先進制造技術成果展示洽談會舉行。會上,由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與常州市天寧區科學技術局共建的“常州儲能材料與器件研究院”,作為重點項目進行了現場簽約。這是長春應化所繼杭州材化院之
我國軌道交通列車再生高效利用混合儲能裝置研制成功
??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面向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軌道交通設計、節能與環境友好技術”項目支持下,北京交通大學聯合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項目團隊成功研制城軌列車的再生制動能量高效利用混合儲能裝置。?? 城市軌道交通歷來是城市基礎建設的耗電大戶,研發城軌再生制動能量高效利用混合儲能系
“十四五”儲能產業展望:新基建將拉動儲能產業增長
4月8日,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發布《“十四五”時期我國儲能產業發展展望》(以下簡稱《展望》),認為我國儲能產業已經步入商業化初期,“十四五”期間將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成為能源領域經濟新增長點。 CNESA副秘書長李臻指出,“十三五“期間,中國儲能產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