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地震觀測數據發現青藏高原東北緣擴展機制
自新生代以來,歐亞大陸南緣在印度大陸持續向北的推擠下,青藏高原的高原面逐漸向北擴展。由此,一些研究認為,只要印度大陸持續向北擠壓,高原會不斷向北擴展;還有一些研究則認為,高原的北邊界是固定的,只有先天較弱的區域才會變形成為高原,因此,隨著高原南邊界不斷向北推移,高原南北向跨度會逐漸變小。目前,東北緣是高原地殼變形、增厚較強烈的區域。科研人員在東北緣的活動構造研究中發現斷裂活動時間由高原邊緣向周緣的克拉通內部呈現由老到新的規律,由此,學界認為高原已逐漸向克拉通內部擴展。從大尺度的地形梯度來看,高原東北緣東北方向地形梯度(若爾蓋-西秦嶺-隴西盆地-鄂爾多斯西南緣)與高原的東南緣較相似,一些研究認為,這種由高到低的緩慢地形趨勢代表了高原物質通過中、下地殼的通道流向高原周緣的擠出或逃逸,梯度指示高原擴展的方向。然而,近年來多個地殼速度結構成像研究顯示高原東北緣東部中下地殼無明顯的低速層存在。 位于隴西盆地和鄂爾多斯塊體邊界處的六盤......閱讀全文
青藏高原所改進模型減小青藏高原蒸發預估誤差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25_4782286.shtml 蒸散發是地球多圈層相互作用中碳循環和水熱循環的關鍵過程,深刻影響青藏高原地區的天氣、氣候和及亞洲季風系統演變。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區屬于高寒干旱和半干旱地區,淺層土壤水狀況反映了
青藏高原所基于遙感地溫得到青藏高原氣溫遞減率
氣溫遞減率是高山地區最常用的氣溫插值參數。大量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氣溫遞減率具有很強的空間異質性和季節變化,但稀疏分布的氣象站點難以提供準確可靠的溫度遞減率參數。雖然利用遙感地表溫度估算氣溫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尚無研究定量評價利用遙感地溫數據估算氣溫遞減率的可行性及精度。 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
青藏高原所發現森林更新可以記錄青藏高原冰川變化
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山脈是全球中低緯度冰川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為亞洲多條大河(雅魯藏布江、長江、印度河等)提供了水源。然而,由于地處偏遠、難以到達,高原地區的冰川觀測資料不僅少,而且時間也很短。數據匱乏限制了人們對長時間尺度上(幾十-幾百年)冰川變化及其對氣候變化響應的認識。 在青藏高原南緣喜馬拉
青藏高原所在青藏高原物候變化研究中獲新進展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為第一署名單位的通訊論文No evidence of continuously advanced green-up date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over the last decade。論文
青藏高原所揭示降水和溫度對青藏高原返青期的交互影響
理解青藏高原返青期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機制是一個重要的科學研究目標,同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上世紀80和90年代加劇變暖導致高原返青期提前達15-18天,約為同期北半球平均的3倍。近十余年高原繼續快速升溫,區域平均返青期卻并未呈現明顯變化趨勢,較早研究推測西南地區春季降水減少引起水分不足,導致返青期
青藏高原所揭示種間關系調控青藏高原樹線的上升速率
樹線作為直立樹木分布的海拔上限或緯度北界,被視為森林生態系統響應全球變化的敏感生態指標。國際上普遍認為,樹線上樹木的生長主要受生長季低溫限制,學者們以此為基礎提出生長受限假說來解釋樹線形成機制。基于生長受限假說,氣候變暖將導致高山樹線向更高海拔遷移。然而,全球樹線調查數據顯示,過去100年來約5
守護青藏高原這片“凈土”
新春佳節,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統與資源環境重點實驗室里,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儀器設備與實驗試劑之間,副研究員董慧科正小心翼翼地在一堆沙石碎粒里尋找一些東西,連眼都不敢眨。 “我在找青藏高原上粒徑范圍為10微米到5毫米的微塑料顆粒。”趁著喘息的空當,董慧科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解釋道。
青藏高原所等發現南亞大氣污染物傳入青藏高原的新證據
青藏高原周邊廣泛分布著大氣污染嚴重區域,這些污染物可通過大氣環流進入高原,與冰凍圈聯系在一起,將對氣候和環境產生深刻影響。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員叢志遠與合作者對該傳輸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相關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期刊Atmospheric Chemi
青藏高原降雪模擬研究獲進展
青藏高原氣候模擬普遍存在濕偏差。盡管復雜地形的動力過程和物理過程表達不足被認為是模擬誤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相關研究進展甚少。其難點在于青藏高原周邊地形極其復雜,引起地表湍流拖曳的地形起伏尺度小于當前的模擬網格尺度,即其影響表現為模式中的次網格效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三極觀測與大數
氣候變暖影響青藏高原樹木生長
3月1日,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生態系格局與過程團隊梁爾源研究員等在《自然—生態與演化》期刊上發表最新成果,通過分析3451個樹木年輪年表和1948-2014年間日氣候數據,評估了生長季提前對北半球非熱帶地區樹木生長的影響。綜合空間格局與區域氣候特征分析,研究人員認為,生長季提前促進冷濕地區樹木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