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升溫2°C徑流變化及影響獲揭示
1月13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發布消息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員汪濤及合作者利用觀測數據約束了地球系統模式對降水和徑流的未來預估,繪制了包括印度河、恒河、雅魯藏布江、怒江、湄公河、長江和黃河等主要河流上游人均水資源量分布圖。研究人員發現: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將持續變濕,供水增加,長江、黃河上游流域人均可用水量增加。但是,在印度河和恒河上游流域,未來人口增加將抵消徑流增加的正面影響。該研究成果1月11日在線發表于《自然—氣候變化》。 青藏高原被譽為“亞洲水塔”,是亞洲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對周邊地區幾十億人民生活、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都有重要影響。1960年以來,青藏高原以全球兩倍的升溫速率變暖,在此異常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總體變濕但區域差異明顯,表現為季風區降水減少和西風區降水增加。 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提出,在本世紀末將全球平均氣溫的升幅控制在2℃以內,而在此溫控......閱讀全文
“亞洲水塔”岌岌可危
日前,全球科學家評估了地球78個基于高山冰川的水系統,并首次依據這些水系統對于相鄰低地社區的重要性,對這些水系統進行了排名,并評估了這些系統面對未來環境和社會經濟變化的脆弱性。這些水系統被稱為“高山水塔”,通過冰川、積雪、湖泊和河流來儲藏與運送水,為全球19億人(約占全球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提供
鄔光劍:用“芯”解讀亞洲水塔前世今生
◎本報記者 楊 雪在辦公室見到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鄔光劍時,他正在為去普若崗日冰川考察做準備。“這個冰川位于羌塘的核心區,該保護區邊緣有沙漠,分析它冰芯里的粉塵,還需要去采集一些表土和局地樣品。”鄔光劍對科技日報記者說。已持續五年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以下簡稱第二次青藏科考),
科學家首次系統闡述亞洲水塔失衡問題
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第三極地區,儲存著世界上僅次于南北極的固態水。它是亞洲十多條大江大河和數以千計的大小湖泊的源頭,地球上近20億人賴以生存,也被稱為“亞洲水塔”。近日,從事第二次青藏科考和第三極環境研究的科學家們系統闡述了亞洲水塔失衡問題,在《自然-地球與環境論評》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該
生態系統趨好 潛在風險增加 青藏高原科考首期成果發布
青藏高原生態系統趨好的同時,潛在風險增加;亞洲水塔失衡,冰崩等新災、巨災頻發;喜馬拉雅山與岡底斯山隆升歷史存在明顯差異,導致新的生物演化模式——2017年啟動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9月5日在拉薩發布了首期成果。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姚檀棟說,過去50年來,青
青藏高原升溫2°C徑流變化及影響獲揭示
??1月13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發布消息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員汪濤及合作者利用觀測數據約束了地球系統模式對降水和徑流的未來預估,繪制了包括印度河、恒河、雅魯藏布江、怒江、湄公河、長江和黃河等主要河流上游人均水資源量分布圖。研究人員發現: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將持續變濕,
第二次青藏科考系統闡述亞洲水塔失衡問題
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第三極,儲存著世界上僅次于南北極的固態水。作為地球上近20億人賴以生存的十多條大江大河和數以千計的大小湖泊的源頭,它被稱為“亞洲水塔”。 6月7日,近日,第二次青藏科考取得最新成果,系統闡述亞洲水塔失衡問題,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綜述:地球與環境》
“中華水塔”青海省年平均氣溫升溫率高于亞洲升溫率
青海省氣候中心16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根據最新監測數據顯示,1961年至2020年,青海省年平均氣溫呈顯著增溫趨勢,每10年升溫為0.36攝氏度,升溫率高于亞洲的升溫率。 地處世界屋脊的青海省,平均海拔4058米,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青海省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
中華水塔青海省年平均氣溫升溫率高于亞洲升溫率
中新社西寧3月16日電 (孫睿 白彥芳)青海省氣候中心16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根據最新監測數據顯示,1961年至2020年,青海省年平均氣溫呈顯著增溫趨勢,每10年升溫為0.36攝氏度,升溫率高于亞洲的升溫率。地處世界屋脊的青海省,平均海拔4058米,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
“老院士”給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提建議
“這次一定要建一個綜合資料信息平臺。”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劉昌明院士參加過第一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特別有感觸,“當時我從格爾木步行到拉薩,用了兩個月時間,碰到沒有資料的地方工作很難做。” 9月6日上午,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聚集了全國16個單位的23位院士,給國家高度重視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
青藏高原冰芯庫:研究第三極氣候環境變化的鑰匙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監測亞洲水塔的動態變化,是2017年啟動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十大任務之一。而采集冰芯等冰雪樣品,是其重要手段。位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拉薩部的青藏高原冰芯庫,好比是研究第三極氣候環境變化的鑰匙。 記者跟隨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中科院院士姚檀棟走進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