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研究人員正在將處理后的樣品點到基因芯片。 我國市場上用于基因測序服務的設備和試劑大多來自于少數幾家國外供應商,不得不承受比供應商所在國家更高的設備購置和應用費用。 如今的基因測序行業,正廣泛應用于法醫鑒定、疾病控制和診療、食品安全等與公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儀器的水平直接影響著基因測序服務企業能在這塊據稱“千億美元規模”的市場上獲得多大份額。 對于火熱的測序服務市場,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技術研發中心常務副主任任魯風對《中國科學報》記者指出了本土產業在儀器設備和試劑耗材方面“受制于人”的隱憂:“我國市場上用于基因測序服務的設備和試劑大多來自于少數幾家國外供應商,不得不承受比供應商所在國家更高的設備購置和應用費用。而國內的測序服務業成本甚至會高于國外服務商的市場報價。” 成本在降 市場變廣 儀器的水平對基因測序服務業來說有多重要? 首先是成本的降低。1990年人......閱讀全文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都是進化的功勞。大航海時代,科學家們揚帆遠航去探索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如今,科學家們正在測序技術的幫助下進一步揭示生命的奧秘。The scientist雜志對近期最熱門的一些基因組測序成果進行了盤點,我國學者參與的兩項測序研究格外引人注目。 種屬:虎鯨(Orcinus orc
隨著測序成本的持續下降,人們已經破譯了許多生物的基因組。不過新一代測序產生的讀取數據大多比較短,在分析重復元件的時候存在一定的技術限制,而這樣的元件在人類基因組很常見。為了更好的描述人類的復雜基因組區域,可能還需要用到其他的基因組分析技術。 暨南大學和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長讀取測序技術從頭
鯉科魚類是我國最重要的水產養殖種類,年產量占我國淡水養殖總產量的70%以上,其中鯉魚不僅是我國也是世界性的重要養殖魚類。5月6日,中國“鯉魚基因組計劃”學術報告會暨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生物應用基因組研究中心、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共同實施
10月11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宣布,大熊貓晶晶的基因組框架圖繪制完成,這是世界首例用短序列進行新物種測序與組裝新技術完成的大型基因組序列圖。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大熊貓基因組項目負責人田埂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的基因組框架圖涵蓋基因組95%區域,覆蓋基因區約98%。雖然這還不是最終的基因
“10年前,我們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了1%的工作,其實是‘搭了別人的車’。現在,面對即將到來的基因組學新時代,我們不能再搭別人的車了。”當年曾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承接1%測序工作、如今已是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副所長的,對中國未來基因組學的發展和應用前途有點擔心。 2010年6月2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長楊煥明:像爭奪國土一樣爭奪基因資源 我國科學家10月在深圳宣布,世界上第一個黃種人全基因組標準圖繪制完成。承擔該項目的華大基因研究中心稱,這是我國在承擔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1%任務、國際人類單體基因10%任務后,用新一代測序技術獨立完成的100%黃種人基因組圖譜。 從
任魯風 “這一個項目我做了7年,這輩子能做幾個這樣的項目?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樣,對于自己的孩子,哪怕再難、再苦我都要堅持。” “做科研就不能怕走彎路,我跌跌撞撞地走了這么多年,只是為了基因測序技術的國產化,哪怕沒有資金和支持,我也要堅持做下去,因為這是我的‘孩子’。” 說這話的人是中國科學院北京
“桑格當之無愧地被稱為‘基因組學之父’,他的工作為人類讀取和理解基因代碼奠定了基礎,徹底變革了生物學并極大促進了當今的醫學發展。”、 有一天,65歲的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突然停下手中的試驗,轉身走出實驗室,宣布自己正式退休。那一年是1983
2月12日上午,在中國科學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的支持和推動下,中科院基因組測序平臺聯盟成立大會暨簽約儀式在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召開。條財局副局長曹凝及中科院廣州、武漢、上海、昆明及北京各區域中心專家代表和部分研究所代表共計20余人出席會議。 會上,北京基因組所副所長、黨委
隨著測序技術的便捷化、廉價化進程的推進,中國已經逐步進入基因組測序普及化的時代,目前,我國已經獲得多個物種的基因組圖譜。 其中,影響比較大的基因組圖譜成果都發表在國際一流期刊《Nature》或《Science》的封面上。 2002年 水稻基因組圖譜 《Science》
摘 要:實踐證明,法醫DNA檢測技術和相關儀器在犯罪嫌疑人認定、親權鑒定和系列串并案偵破中發揮了顯著作用,是我國公安一線偵察破案和打擊犯罪的重要技術手段。以法醫DNA檢測技術為主線,對相關儀器的產生背景、發展歷程、工作原理、各類技術優劣,以及國內外研究現
⑸棉花基因組研究棉花是重要的天然纖維和油料作物,也是研究多倍體進化和作物馴化的重要模式植物。南京農業大學張天真等課題組通過將栽培棉與野生棉對比,繪制出了棉花表觀遺傳基因的“甲基化基因圖譜”,對野生棉和栽培棉之間超過1200萬個的差異甲基化胞嘧啶進行分析,鑒定出519個表觀等位基因(epiallele
1. 華大基因 137臺HiSeq;3臺MiSeq; 31臺Proton。 全方位高通量測序應用。 2. 藥明康德基因中心 4臺HiSeq;4臺MiSeq;1臺Proton;2臺PGM;1臺Affymetrix。 是目前中國唯一的美國CLIA認證實驗室。 科研服務、測序和芯片外包服務、
“目前國內能做人基因組測序的公司有不少,但是測序的整套設備包括試劑都是從美國購買的。”兩會期間,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副所長張德興委員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一個人做一次全基因組測序,在美國成本是1000美元,在中國卻要1500美元,成本差異就在于關鍵設備。 2013年,華大基因并購美國基因
“目前國內能做人基因組測序的公司有不少,但是測序的整套設備包括試劑都是從美國購買的。”兩會期間,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副所長張德興委員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一個人做一次全基因組測序,在美國成本是1000美元,在中國卻要1500美元,成本差異就在于關鍵設備。 2013年,華大基因并購美國基因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大多數人在那里會遇到問題,因為隨著海拔升高,除氣壓外,氧分壓也會隨之降低,帶來的后果就是呼吸困難和高原病。因此動物如何應對高海拔地區缺氧環境的快速適應機制也就成為了科學家們關注的熱點問題。 近期來自云南大學、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等
“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30日在武漢啟動。該計劃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聯合西藏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旨在繪制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數據庫。 原生生物主要是由單細胞真
“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30日在武漢啟動。該計劃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聯合西藏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旨在繪制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數據庫。圖片來源于網絡 原生生物
2013年國際基因組學大會10月29日在青島舉行。在開幕現場,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與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就合作開發第二代高通量測序系統項目簽訂投資意向協議,這標志著由中科院自主研發的第二代測序儀項目即將進入市場轉化和產業轉化階段。 基因測序技術,自人類基因組計劃實施以來長期占據著
作物基因組學研究進展農作物基因組學研究的發展,對于有效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手段進行物種的遺傳改良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已經實現對重要農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作物基因組的測序或重測序,在此基礎上完成對控制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的克隆和鑒定。本文綜述了2018年度主要農
3月8日,從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技處獲悉,在上海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的協作下,該所完成了脫落酸高產菌株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 TBC-A的全基因組測序及分析工作。 B. cinereaTBC-A是成都生物所經過多年改良篩選及系統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在“二代測序”(NGS)尚未迎來投資熱潮的情況下,技術突破捷報連連的“三代測序”(3GS)又進入到了投資人的視野中。1986年,第一臺商用基因測序設備正式出現,到第二代測序設備出現,期間間隔了19年時間。而第二代設備問世,到第三代設備的誕生,僅僅用了5年,基因測序設備的更新換代速度正在不斷加快。
從安吉麗娜·朱莉進行乳腺癌基因檢測、個性化DNA檢測被美國《時代》雜志評為年度最佳發明,到轉基因食品大討論,再到復旦大學日前關于曹操家族DNA的研究成果……今天,“基因”已當之無愧地成為一個全民話題。 2003年,人類繪制成功第一幅基因組工程(HGP)草圖。10年來,由中國完成的基因測序物
隨著人類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化石能源供應緊張問題日益突出。在這種情況下,人類開始將目光投向生物質能源的研究和開發,這也是人類急需的替代石油資源的最可能途徑。那么,我國的生物質能源產業將遵循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副主
隨著人類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化石能源供應緊張問題日益突出。在這種情況下,人類開始將目光投向生物質能源的研究和開發,這也是人類急需的替代石油資源的最可能途徑。那么,我國的生物質能源產業將遵循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國西南野生生
最近科學家們又破解了一種重要模式生物的基因組,這項由里程碑意義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一月二十五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荷蘭生態研究所(NIOO-KNAW)和Wageningen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組裝了大山雀參考基因組、轉錄組和甲基化組。他們發現,表觀遺傳在記憶和學習能
基因組學研究是近20年來最受關注的科研項目之一,許多媒體曾宣傳它在癌癥、糖尿病、老年癡呆癥等疑難雜癥治療方面具有廣闊前景,投入大量科研經費的多國政府也對其寄予厚望。6月13日,美國《紐約時報》在頭版刊出“唱衰”基因組學研究的評論文章,認為這項研究還停留在基礎階段,要用于臨床還有很長的路
基因測序儀(即DNA測序儀),是一臺能自動灌膠、自動進樣、自動數據收集分析等全自動電腦控制的測定基因片段的高檔精密儀器。2009年12月3日,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與浪潮成立“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浪潮基因組科學聯合實驗室”將研發國產第三代基因測序儀。該基因測序儀幾十分鐘就可完成一個人的完整基因組測序
美國于2015年年初提出的“精確醫學”計劃倍受世界各國關注。有消息稱,我國的相關計劃將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啟動。對此,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吳家睿研究員近期撰文指出,“精確醫學”是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復雜概念,需要人們認真地思考和小心地解讀。當前,亟需我們明晰的兩個問題是:為何要在此時啟動精確醫學
真核生物細胞器基因組包括線粒體和質體(包括葉綠體、白色體等)的全部DNA分子,是細胞質遺傳的主要載體。在動植物和真菌的單個細胞內,有多個(甚至成千上萬個)細胞器基因組單元的拷貝,使得利用低覆蓋度的全基因組測序數據組裝得到完整的細胞器基因組成為可能。隨著DNA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測序成本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