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性磷酸酶是測定什么的指標
正常范圍:成人 32~92U/L;兒童 (小于10歲)36~213U/L。檢查介紹:堿性磷酸酶是一種磷酸單酯酶,廣泛存在于人體組織和體液中,以骨、肝、乳腺、腸粘膜、腎,胎盤中。臨床意義:增高:①阻塞性黃疸、肝硬化、肝壞死,堿性磷酸酶明顯升高(肝細胞性黃疸則升高不明顯)。②原發性和繼發性肝癌時堿性磷酸酶亦明顯升高,與癌組織中或癌腫周圍肝細胞合成堿性磷酸酶增加有關。③其他腫瘤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骨細胞瘤、骨肉瘤等,堿性磷酸酶增高時,提示可能有肝臟轉移。④變形性骨炎、成骨細胞癌、佝僂病、骨軟化、甲狀腺及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腎小管性酸中毒、遺傳性磷酸酶過多癥⑤很多藥物可使堿性磷酸酶增高,如巴比妥類、抗生素(紅霉素、慶大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氨芐青霉素等)。減低:常見于重癥慢性腎炎、乳糜瀉、貧血、惡病質、兒童甲狀腺功能不全或減退、維生素C缺乏癥壞血病)。營養不良、呆小癥、遺傳性低磷酸酶血癥。......閱讀全文
堿性磷酸酶的測定實驗_細菌堿性磷酸酶
實驗材料酶樣品試劑、試劑盒Tris-HCl磷酸硝基苯儀器、耗材分光光度計實驗步驟實驗混合物25℃ 時,于 405 nm 處吸收值降低,ε405=18.5×103?l/(mol·cm)。
堿性磷酸酶的測定實驗_哺乳動物堿性磷酸酶
正磷酸單酯磷酸水解酶(最適堿度)。正磷酸單酯+H2O → 醇+Pi這個酶可以從各種渠道得來,如細菌和哺乳動物腸黏膜。每個酶分子有兩個 Zn2+離子鍵。堿性的磷酸酶頻繁地與抗體配位,例如在 Westernblots 中及酶聯免疫鑒定(ELISA)中。細菌酶的最適 pH 是 8.0,哺乳動物的要較高一點
DAB顯色,堿性磷酸酶抗堿性磷酸酶顯色原理是什么?
DAB顯色在辣根過氧化物酶的作用能形成一種灰褐色的終末產物,該產物難溶于醇和其他有機溶劑,DAB的氧化還能引起聚合作用,導致與四氧化鋨反應而增加其染色強度和電子密度。
堿性磷酸酶生化檢驗
堿性磷酸酶檢驗參考范圍及臨床意義: 英文縮寫:ALP; 正常參考值:30-115IU/L ; 醫|學教育網臨床意義:增高常見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黃疸,急慢性黃疸型肝炎,骨細胞瘤,骨折及少年兒童。
堿性磷酸酶生化檢驗
堿性磷酸酶檢驗參考范圍及臨床意義: 英文縮寫:ALP; 正常參考值:30-115IU/L ; 醫|學教育網臨床意義:增高常見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黃疸,急慢性黃疸型肝炎,骨細胞瘤,骨折及少年兒童。
堿性磷酸酶染色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細胞組織中的堿性磷酸酶在堿性(PH9.0-9.6)環境下使作用液中的底物(a一磷酸萘酚鈉)水解,產生出a萘酚,然后再與偶氮鹽偶聯,生成不溶性的耐曬染料(最終產物的顏色因所用偶氮鹽的品種不同而有所不同).試劑、試劑盒磷酸萘酚鈉偶氮鹽丙二醇實驗步驟一、實驗試劑:底物作用液的配制:α-磷酸萘酚
堿性磷酸酶標記試劑
BCIP/T是堿性磷酸酶最常使用的呈色底物,堿性磷酸酶標記的試劑應該用真核生物的堿性磷酸酶,因為這種酶容易被EDTA滅活。細菌酶難以終止其活性,易引起顯色過度,導致較高背景。 BCIP/T底物在酶結合位點形成強烈的黑紫色沉淀,此反應是一個穩定進行的過程。因此,可設定一個精確的反應對照。可以
堿性磷酸酶的簡介
堿性磷酸酶(ALP或AKP)是廣泛分布于人體肝臟、骨骼、腸、腎和胎盤等組織經肝臟向膽外排出的一種酶。這種酶能催化核酸分子脫掉5’磷酸基團,從而使DNA或RNA片段的5’-P末端轉換成5’-OH末端。但它不是單一的酶,而是一組同功酶。目前已發現有AKP1、AKP2、AKP3、AKP4、AKP5與A
堿性磷酸酶染色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 細胞組織中的堿性磷酸酶在堿性(PH9.0-9.6)環境下使作用液中的底物(a一磷酸萘酚鈉)水解,產生出a萘酚,然后再與偶氮鹽偶聯,生成不溶性的耐曬染料(最終產物的顏色因所用偶氮鹽的品種不同而有所不同).試劑、試劑盒 磷酸萘酚鈉偶氮鹽丙二醇實驗步驟 一、實驗試劑:底物作用液的配制:α-磷
堿性磷酸酶的測定
實驗方法原理 實驗材料 酶樣品試劑、試劑盒 甘氨酸-KOH對磷酸硝基苯儀器、耗材 分光光度計實驗步驟 實驗所需「試劑」具體見「其他」0.02 ml 酶樣品25 ℃ 時于 405 nm 處吸收值降低,ε405=18.5×103 l/(mol·cm)。注意事項 其他 試劑:0.1 mol/L 甘氨酸
細胞堿性磷酸酶染色
實驗概要細胞堿性磷酸酶染色實驗原理胚胎干細胞中堿性磷酸酶的活性比較高, 5-溴-4-氯-3吲哚-磷酸鹽(BCIP)能被堿性磷酸酶水解,形成一個中間體,這個中間體能與氯化硝基四氮唑藍,也稱氮藍四唑(NBT)反應生成白色的中間二聚體和NBT-藍紫色結晶物。通過染色結果可以相對得知堿性磷酸酶的活性,進
堿性磷酸酶抗堿性磷酸酶(APAAP)免疫組化染色技術
實驗方法原理APAAP(Alkaline phosphatase-anti-alkaline phosphatase technique)技術的基本原理為:抗鼠IgG抗體作為橋梁,將鼠源性識別細胞抗原的第一抗體與鼠源性的抗堿性磷酸酶單克隆抗體-堿性磷酸酶復合物相連接,使之成為Ag,-Ab1-Ab2-
免疫堿性磷酸酶組織化學實驗——間接免疫堿性磷酸酶法
免疫堿性磷酸酶組織化學技術是以堿性磷酸酶(AKP 或 AP)取代 HRP 來顯示結果的免疫酶組織化學技術。最早出現的是間接免疫堿性磷酸酶法(IAP),1983 年 Mason 及 Moir 等建立了堿性磷酸酶抗堿性磷酸酶(APAAP)復合物法。隨后,人們建立了更為敏感的生物素-親和素-堿性磷酸酶復合
堿性磷酸酶染色的原理
人血液和造血細胞的堿性磷酸酶pH值為9.4,主要見于中性粒細胞系的成熟階段或晚幼粒細胞。在不同生理狀態和病理狀態中均有明顯的改變,具有鑒別診斷意義。
關于堿性磷酸酶的簡介
堿性磷酸酶(ALP或AKP)是廣泛分布于人體肝臟、骨骼、腸、腎和胎盤等組織經肝臟向膽外排出的一種酶。這種酶能催化核酸分子脫掉5’磷酸基團,從而使DNA或RNA片段的5’-P末端轉換成5’-OH末端。但它不是單一的酶,而是一組同工酶 。目前已發現有AKP1、AKP2、AKP3、AKP4、AKP5與
堿性磷酸酶染色的原理
(偶氮偶聯法):血細胞內的堿性磷酸酶在pH9.4~9.6的條件下將基質液中的α-磷酸萘酚鈉水解,產生α-萘酚與重氮鹽偶聯形成不溶性灰黑色沉淀,定位于酶活性所在之處。
堿性磷酸酶的測定實驗
哺乳動物堿性磷酸酶 細菌堿性磷酸酶 ? ? ? ? ? ? 實驗方法原理 實驗材料 酶樣品
血清堿性磷酸酶的試劑
①0.1mol/L碳酸鹽緩沖液(pH10.0):稱取無水碳酸鈉6.36g,碳酸氫鈉3.36g,4-氨基安替比林1.5g,溶于800ml蒸餾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內,加蒸餾水至刻度,置棕色瓶內保存。②20mmol/L磷酸苯二鈉溶液:稱取磷酸苯二鈉(AR)2.18g,迅速加入已煮沸的500ml蒸餾
堿性磷酸酶的染色檢測
實驗概要了解堿性磷酸酶的染色檢測方法。實驗原理本試驗是一個酶組織化學試驗,酶組織化學是在不破壞組織細胞的條件下,檢測酶的存在,定位與活性的學科,即在酶的存在,分布及其用在顯微鏡下變成可見的。生命是有序的,包括時間的有序及其空間的有序。其中美的空間有序性在于其細胞組織結構的精確位置,各種酶的自己的位置
堿性磷酸酶檢測的臨床應用
ALP早在本世紀30年代就用于臨床,是臨床醫師非常熟悉的酶之一,在70年代前ALP是世界上臨床測定次數最多的酶,主要用于骨骼和肝膽系統疾病的診斷和臨床鑒別診斷,可參見下表:ALP和骨化過程密切相關,很多骨骼疾病如變形性骨炎(Paget病)、副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佝僂病、軟骨癥、原發性和繼發性骨腫瘤、骨
什么是血清堿性磷酸酶(ALP)
堿性磷酸酶(ALP)屬磷酸單酯水解酶,是一組特異的磷酸酯酶。該酶廣泛分布于人體組織和體液,以骨、肝、乳腺、小腸、腎中含量較高,其大部分由骨細胞產生,小部分來自肝,經膽汁排入腸道。ALP測定方法主要是比色法和連續監測法。
堿性磷酸酶染色的結果判斷
結果判斷:陽性結果為胞質內出現灰褐色至深黑色顆粒狀或片狀沉淀。 ①(-)無灰褐色沉淀,為0分。 ②(+)胞質出現灰褐色沉淀,為1分。 ③(++)胞質深褐色沉淀,為2分。 ④(+++)胞質中已基本充滿棕黑色顆粒狀沉淀,但密度較低,為3分。 ⑤(++++)胞質全被深黑色團塊沉淀所充滿,密度
堿性磷酸酶的臨床意義
臨床上測定ALP主要用于骨骼、肝膽系統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尤其是黃疸的鑒別診斷。對于不明原因的高ALP血清水平,可測定同工酶以協助明確其器官來源。 1.生理性增高 兒童在生理性的骨骼發育期,堿性磷酸酶活力可比正常人高1~2倍。處于生長期的青少年,以及孕婦和進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后均可以升高。
堿性磷酸酶(ALP)的決定水平
參考值 成人 40~160U/L(37℃) 兒童 50~400U/L決定水平 臨床意義及措施60U/L此水平在參考范圍以內,低于此水平時可以排除許多與ALP升高有關的病種,而考慮其它的診斷。此值可作為病人自身ALP的對照值,可與過去和(或)將來的值進行比。200U/L此水平高于成人參考值范圍上限,高
血清堿性磷酸酶的辨別原理
(1)比色法:ALP在堿性條件下使磷酸苯二鈉水解,生成磷酸和游離酚,后者與4-氨基安替比林作用,并經鐵氰化鉀氧化成紅色醌類化合物,其顏色的深淺與ALP活性成正比。 (2)連續監測法:ALP在堿性條件下,使磷酸對硝基苯酚(4-NPP)釋放出磷酸基團,AMP參與磷酸酰基的轉移,促進酶反應速率,生成
堿性磷酸酶檢驗臨床意義
正常參考值:20-110U/L臨床意義:增高:常見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黃疸,急慢性黃疸型肝炎,骨細胞瘤,骨折及少年兒童。
關于血清堿性磷酸酶的簡介
堿性磷酸酶(ALP)屬磷酸單酯水解酶,是一組特異的磷酸酯酶。該酶廣泛分布于人體組織和體液,以骨、肝、乳腺、小腸、腎中含量較高,其大部分由骨細胞產生,小部分來自肝,經膽汁排入腸道。ALP測定方法主要是比色法和連續監測法。
堿性磷酸酶染色的原理介紹
堿性磷酸酶較多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細胞中。在堿性條件下,堿性磷酸酶經鎂離子激活后能將磷酸酯水解為磷酸鈉和甘油,磷酸鈉再與氯化鈣、硝酸鈷、硫化銨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生成棕色的硫化鈷定位于胞質內。 人血液和造血細胞的堿性磷酸酶pH值為9.4,主要見于中性粒細胞系的成熟階段或晚幼粒細胞。在不同生理狀態和
堿性磷酸酶的臨床意義
臨床上測定ALP主要用于骨骼、肝膽系統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尤其是黃疸的鑒別診斷。對于不明原因的高ALP血清水平,可測定同工酶以協助明確其器官來源。 1.生理性增高 兒童在生理性的骨骼發育期,堿性磷酸酶活力可比正常人高1~2倍。處于生長期的青少年,以及孕婦和進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后均可以升高。
堿性磷酸酶染色的方法介紹
目前堿性磷酸酶染色法有改良Gomori法及偶氮偶聯法 (Kaplow)。 改良Gomori法原理為: 細胞內堿性磷酸酶水解試劑中的甘油磷酸鈉釋放出無機磷酸鹽,與鈣離子作用生成磷酸鈣,再與鈷離子作用生成磷酸鈷,最后與硫化銨生成黑色硫化鈷顆粒,沉淀于細胞漿中。 偶氮偶聯法原理為:細胞中堿性磷酸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