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氣候變化造成的高溫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評估氣候變化造成的高溫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報告。 截圖來源:《自然·氣候變化》在線版 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志5月31日發表了一篇氣候學研究報告,評估了人為因素氣候變化造成的高溫與人類健康的關系。報告指出,全球37%與高溫有關的人類死亡可歸因于氣候變化。這些發現表明,為減少氣候變化對公眾健康的影響,實施更積極的緩和與適應策略已迫在眉睫。 在過去兩個世紀里,因人為原因導致的氣候變化造成全球氣溫平均上升了約1℃,有些地區變暖程度比其他地區更嚴重。升高的溫度(以及熱浪來襲的頻率和嚴重程度上升)對人類健康造成了不良影響。 此次,瑞士伯爾尼大學研究人員阿納·維西多-卡布里拉、安東尼奧·卡斯普里尼及其同事,使用43個國家732個地點的數據,調查了人在過去30年間(1991年至2018年),因氣候變化造成的高溫對人類健康的最壞影響。他們的流行病學方法和氣候模型表明,平均而言,全球37%的高溫相關死亡可歸因于人為變暖。 研究團隊還發......閱讀全文
評估氣候變化造成的高溫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評估氣候變化造成的高溫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報告。 截圖來源:《自然·氣候變化》在線版 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志5月31日發表了一篇氣候學研究報告,評估了人為因素氣候變化造成的高溫與人類健康的關系。報告指出,全球37%與高溫有關的人類死亡可歸因于氣候變化。這些發現表明,為減少氣候變化對公眾健康的
氣候專家詳解高溫背后的“真兇”
連日來,我國華北、黃淮、江淮等地持續遭遇熱浪侵襲。特別是7月5日,京津唐大部區域地表溫度達到45―50攝氏度,高溫強度之大、日數之多、范圍之廣均為歷史罕見。未來一周,江南南部和華南將繼續接受高溫的考驗,局部地區日最高氣溫將達40攝氏度。 不僅我國如此,北半球大部地
異常高溫為氣候變暖再敲警鐘
入夏以來,北半球多個國家遭遇持續高溫熱浪天氣,歐洲多地都突破高溫歷史紀錄。氣象學家們普遍認為,今年全球氣候變暖的節奏、程度、高溫的極端性與破紀錄頻次十分罕見。 北半球極端高溫由多重因素導致。一是大氣環流異常的影響。今年夏天,大氣環流系統表現出一致性的暖性高壓環流系統控制,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
世界各氣候區的溫度極值之高溫氣候區
?? 一、基本熱區域類型? ? 1、地理位置:從美國、墨西哥、非州和亞州的干熱區向前延伸,包括澳大利亞、南非、南美、西班牙南部和西南非州。? ? 2、自然溫度:30~43℃? ? 3、誘發溫度:30~63℃? ? 4、年平均zui嚴酷月中出現概率1%的極端溫度為43℃,1%概率溫度出現的小時數為7h
氣候變化促進中國的植物健康
[北京]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氣候變化促使中國陸生植物生長更加旺盛。 北京師范大學的科研人員研究了在1982年到1999年期間氣候因素與植物凈初級生產力變化之間的聯系,植物凈初級生產力指的是植物在生長周期中的能量凈儲備值。 該報告的第一作者,北京師范大學資源學院朱文泉說“如果植物凈初級生產力越高,
氣候變化影響人類健康:全球變暖健康威脅被低估
日前,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公布了“2021年度氣候變化十大科學事件”。這些科學事件既有基礎研究成果,也有現實可操作的措施。而人們也從這些事件中發現,氣候變化不僅會造成溫度變化或極端天氣增多,更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那么,“雙碳”與我們健康有哪些關系?極端氣候有哪些不良影響?我國“雙碳”監測工作開展得
城市復合型高溫加劇帶來健康風險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暨南大學等單位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開展了一項多學科交叉研究。相關論文近日在線發表于《自然—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正使得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日益頻發,其中夏季高溫熱浪是“沉默的殺手”,其產生的熱效應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乃至傷亡事件不易被公眾察覺。 在該研究中
《柳葉刀—星球健康》:夜晚高溫更危險
高溫致死已屢見不鮮,近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報道稱,美國國家氣象局數據顯示,過去30年,極端高溫每年在美國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其他任何氣象災害,如水災、龍卷風和颶風等。日前,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闞海東和陳仁杰課題組,聯合首爾國立大學、東京大學以及歐美等多個研究單位,通過一項東亞多中心未來氣候變化模擬
氣候變化帶來健康風險,我們如何應對
今夏以來,全國多地氣溫突破歷史極值。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評估,今年的區域性高溫事件綜合強度已達到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強,具有持續時間長、范圍廣、強度大、極端性強等特點。高溫天氣導致的中暑、熱射病等健康事件頻登熱搜。在極端天氣頻發的背景下我們不禁要問,這一切的“幕后推手”是誰?聯合國政府
歐洲遭遇極端罕見高溫-或是氣候變化清晰信號
最近一周,歐洲多國遭遇罕見極端高溫天氣,讓正在度假的歐洲人和來歐洲的外國游客有些措手不及。氣候專家認為,一次極端高溫還不能作為全球變暖的證據,但極端天氣頻繁出現,確實是地球氣候變化的一個清晰信號。 8月17日至20日是歐洲感到最難熬的幾天。從西歐的法國和德國,南歐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到中歐的
全球接連刷新高溫紀錄-氣候變暖加劇“熱穹頂”
連日來,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異常高溫,北半球在極端高溫的炙烤中熱到“裂開”。相比國內多個城市橙色高溫預警高掛,全球高溫紀錄接連刷新:先是北美連續出現45℃-50℃的高溫,最近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的最高溫度更是高達74℃,就連極寒之地的北極也出現了30℃以上的盛夏景象。 據《自然》雜志網站報道
氣候變化對心理健康有很大影響?
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和墨西哥民眾的心理健康水平輕微下降、自殺率小幅上升可能與當地屢創新高的月平均氣溫有關。相關論文在線刊登于《自然—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新研究運用以國家為單位的縱向證據證實了氣溫與自殺率的相關性,且該相關性在不同地理位置和社會經濟
2022全國天氣氣候盤點:夏秋高溫創歷史之最
1月9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盤點了2022年全國天氣氣候特征。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介紹,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我國天氣氣候特征明顯,出現了多個之最。全國平均氣溫歷史次高。2022年,全國平均氣溫10.5℃,較常年偏高約0.6℃,為1961年以來僅次于2021年的歷史次高,甘肅、湖北
PM2.5簡介及其對氣候及健康的影響
? ?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絲粗細的1/20。有時候,學者也將PM2.5等同于氣溶膠,“所謂的氣溶膠、細顆粒物,其實就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細顆粒物,簡稱PM2.5。”? ? 而在城市空氣質量日報或周報中的可吸
煙炱的氣候與健康影響系列研究成果
煙炱(soot)來自于化石燃料和生物質的不完全燃燒,是由球形碳質顆粒組成的鏈狀團聚體,包括內部的碳核和外部結合的有機物。煙炱顆粒廣泛存在于氣溶膠中,在大氣傳輸過程中會發生老化反應,對氣候變化和人體健康有重要影響。煙炱是一種全光譜吸收的顆粒,目前對其在老化過程中的吸光行為和效應缺乏足夠的理解和認識。針
引發人類“進化”?全球氣候變暖多地高溫為幾何?
今年夏天,全球各大洲新聞都離不開“熱浪”兩個字。據最近一份研究報告表明,人類有極大的可能性會因氣候變暖,引發下一步進化。 日本氣象廳23日在緊急記者會上表示,近期罕見的高溫天氣預計將持續到8月上旬,呼吁人們預防中暑,避免出現生命危險。 據報道,科學家們給出很多論據來論述這一結論。科學家們首先
策略性退役發電廠可增強氣候健康收益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教授張強和合作者研究認為,如果能成功實施可避免全球變暖超1.5 ℃的氣候-能源減緩政策,策略性地退役高污染發電廠,在2010-2050年間,可在全球累積挽救額外600萬人的生命。這項11月30日發表于《自然—氣候變化》的研究表明,減緩氣候變化的健康益處可能取決于附加計劃,如部署
國際組織聯合推出氣候與健康信息平臺
世衛組織和世界氣象組織聯合辦公室發布了首個致力于氣候與健康的全球信息平臺“氣候健康”(ClimaHealth),以保護人們免受氣候變化和其他環境危害帶來的健康風險。該全球開放平臺匯集了兩個組織的專業知識,將使用戶能夠與全球專家聯系,查找新聞、技術資源和數據、應用決策和學習工具、案例研究以及策劃的
世衛組織:減緩氣候變化將帶來額外健康效益
世界衛生組織正于波蘭卡托維茲舉行的氣候變化大會上發布了一份題為《健康與氣候變化》的報告。報告指出,空氣污染每年在全球范圍內造成700萬人死亡,由此帶來的全球福利損失估計為5.11萬億美元。 報告指出,破壞地球氣候穩定性的人類活動也直接導致了健康狀況不佳。氣候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是化石燃料燃燒,而
科學家發現氣候變化影響嬰兒健康的重要證據
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志2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提供了氣候變化影響嬰兒健康的重要證據。美國科學家發現,高溫天氣會導致當天的分娩數量增加,而有些分娩甚至提早了兩周。研究人員提醒,到本世紀末,這一情況預計還將持續下去。 氣候變化造成孕婦暴露于高溫天氣的情況增加,可能會損害嬰兒健康,但這種威脅的程度一
植物生長人工氣候室研究高溫高濕對種子的影響
稻谷儲藏過程中,會由于儲藏環境的影響,導致米質劣變、發芽率下降等,而這也一直是困擾生產、儲運和經營部門而又難以克服的問題, 由此造成我國糧食儲藏損失平均達3.05%, 每年損失糧食近50億kg[ 1] ;而稻谷作為種子在儲藏過程中因活力下降每年也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并且還會影響幼苗的生長狀況。因此
利用人工智能氣候室解決高溫對小葉樺植物的影響
高溫脅迫下,植物會出現各種熱害反應。熱害引起植物生理和生化代謝紊亂及結構的破壞,如夏季高溫天氣常 常使作物生殖器官發育不良、光合作用受阻、生育期縮短、結實率降低、落花落果、產量和品質下降等。高溫對植物的傷害主要表現為直接傷害和間接傷害,直接的 反應有:蛋白質變性,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膜質液化,引起細
世界氣象組織與世衛組織發布《健康與氣候圖集》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米歇爾?雅羅和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29日出席《健康與氣候圖集》發布記者會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米歇爾?雅羅講話 原標題:世界氣象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發布《健康與氣候圖集》 讓氣象服務于人類健康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進一步持續,人類健康面臨的危
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潛在災難性風險被大大低估
英國倫敦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公布的一項報告稱,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威脅相當大,以至于破壞了近50年來全球衛生事業發展的收益。該研究成果發表在6月23日的《柳葉刀》雜志上。 該報告提供的新證據顯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行動對健康有直接和間接的好處,如降低空氣污染、改善飲食習慣等,而全球共同應對氣候
報告稱氣候變化將是21世紀人類健康最大威脅
全球變暖將會在未來一百年中引起食物短缺,干旱,戰爭和洪水 5月13日《柳葉刀》醫學期刊和倫敦大學聯合報告稱,氣候變化將是21世紀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忽視氣候變化的嚴重性應像18世紀從事奴隸貿易一樣受到道德譴責。 這份英國報告顯示,越來越高的全球溫度將在未來100年,引起食物短缺、
13部門起草方案-加快氣候變化健康適應科技創新
隨著以全球變暖為特征的氣候變化進一步加劇,近年來高溫熱浪、洪澇、低溫寒潮、臺風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人類的生存、生命和健康正在受到極大挑戰,提升氣候變化健康適應和風險防范能力是當務之急。 國家疾控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文
解讀|溫室氣體排放和城市化加劇復合型高溫健康風險
(上圖)白天型、夜間型、復合型極端高溫因熱死亡風險(整體、分性別和分年齡段);(下圖)不同外強迫因子對中國東部城市地區復合型極端高溫增長的貢獻。(論文團隊供圖) 我國東部城市地區的夏季極端高溫類型在過去五十多年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由過去的僅白天或僅夜間熱逐漸演變為日-夜不間斷的復合型熱事件,這可能
報告:建議以健康驅動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協同治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626.shtm
健康風險加劇!面對氣候變化不作為的代價是巨大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500.shtm
2022柳葉刀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報告發布
10月30日,《2022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京發布。報告分兩個部分追蹤了中國和全球氣候變化態勢,包括《全球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報告2022》(以下簡稱全球報告)和《中國版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報告2022》(以下簡稱中國報告)。其中,中國報告由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