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微小海洋生物可能極大影響氣候變化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未來較暖的海水可以顯著改變海洋浮游植物種群的分布,微小生物體可能對氣候變化產生重大影響。相關研究報告刊登在最新一期《科學快訊》雜志在線版上。 研究人員稱,到21世紀末,較暖的海洋會導致這些微小海洋生物種群在兩極附近蓬勃發展,而在赤道水域萎縮。該報告的合著者之一、密歇根州立大學生物學家托馬斯說:“在熱帶海洋中,我們預測潛在的多樣性即浮游植物的數量將下降40%。如果海洋繼續如預測一樣變暖,在熱帶海域,浮游植物的多樣性將急劇下降,如果它們不太能適應的話,物種的生態位則會向極地方向轉變。”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海洋科學部項目主任大衛?加里森說:“這項研究是對預測浮游生物生產能力和未來海洋結構的一個重要貢獻。該工作涉及浮游植物物種如何受不斷變化的環境影響,而能否適應這些變化可能是真正的困難所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環境生物部項目總監艾倫說:“這些結果將允許科學家們預測全球變暖將如何改變浮游植......閱讀全文
美研究發現微小海洋生物可能極大影響氣候變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未來較暖的海水可以顯著改變海洋浮游植物種群的分布,微小生物體可能對氣候變化產生重大影響。相關研究報告刊登在最新一期《科學快訊》雜志在線版上。 研究人員稱,到21世紀末,較暖的海洋會導致這些微小海洋生物種群在兩極附近蓬勃發展,而在赤
研究發現微小海洋生物可能極大影響氣候變化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未來較暖的海水可以顯著改變海洋浮游植物種群的分布,微小生物體可能對氣候變化產生重大影響。相關研究報告刊登在最新一期《科學快訊》雜志在線版上。 研究人員稱,到21世紀末,較暖的海洋會導致這些微小海洋生物種群在兩極附近蓬勃發展,而在赤道水域萎縮。該報告的合著者
浮游植物凈水新機制:功能多樣性促進營養利用效率
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關于浮游植物功能多樣性促進營養利用效率的研究論文“Functional diversity promotes phytoplankton resource use efficiency”在生態學期刊Journal of Ecology 在線發表。 浮游植物對水體中
浮游植物功能多樣性和營養利用效率之間的因果關系
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關于浮游植物功能多樣性促進營養利用效率的研究論文“Functional diversity promotes phytoplankton resource use efficiency”在生態學經典期刊Journal of Ecology在線發表(https://d
研究人員發表“中國植物多樣性”專輯
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以下簡稱“熱點地區”)是物種多樣化程度高度集中,且是面臨由自然或人為因素造成的生境喪失和破碎化嚴重的區域。對熱點地區的調查和研究,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監測、保護、利用和相關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礎。 中國是全球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其多樣和特有的植物種類與境內眾多的熱點地區密切
歐洲研究人員利用機器人探解浮游植物藻華現象
浮游植物藻華是形成北大西洋碳匯效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為了更好理解這一現象,由法國維利法蘭海洋學實驗室研究人員牽頭的歐盟“ERC remOcean1”項目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機器人——生物地球化學監測浮標,即能夠全年在海洋中采集數據的機器人。研究人員利用首次得到的數據,已經確定了北大西洋春季爆炸性浮
最新研究顯示氣候變暖擾亂海洋化學物質循環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8日報道,英國東英吉利亞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海洋溫度上升將擾亂浮游生物對二氧化碳、氮和磷等化學物質的自然循環。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氣候變化》雜志上。 在海洋碳循環中,浮游生物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光合作用將從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去除一半,然后
研究人員認為須關注南極生物多樣性保護
長期以來,科學家普遍認為,相比全球其他區域,南極洲和南大洋的生物多樣性保持得更好。不過,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日前在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學》雜志上報告說,事實可能并非如此。 參照“愛知目標”,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和英國等多國研究人員將南極生物多樣性及管理與全球其他區域進行比較。《生物多樣性公
研究人員提出大尺度生物多樣性監測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Douglas Yu課題組在《自然—生態學與進化》雜志上發表文章對實現大尺度生物多樣性監測方法進行展望,為環境保護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全面的科學依據。 大尺度實時生物多樣性管理監測,對精細研究生物多樣性格局動態和物種適應策略、預測生物興衰和分布格局態勢有重要意義。《中
氣候變暖對海洋關鍵微生物的影響尚不確定
海洋中遍布著極小的微生物,其中一些將海洋表面“染”成了綠色,它們既能夠吸收也可以釋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對地球的碳預算發揮著重要作用。現在,科學家們在關于全球變暖將給海洋微生物帶來何種影響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進展。 據趣味科學網報道,科學家試圖回答的一個大問題是:微生物吸收到海洋中的碳量會因海洋升溫
浮游植物培養器用于在實驗室內培育藻類等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培養器連接燈光組合是一個簡單的系統,培植食物鏈中的生產者——浮游植物,在有光、肥料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微藻在孵化器中繁殖生長。這些藻類可直接用來飼喂很多種掠食性的無脊椎動物,尤其是浮游動物。在孵化器中,微藻生長速率是非常快的,如果持續提供陽光、二氧化碳及營養,微藻的生物總量在24小時內可提高
海洋中真核浮游植物的固碳能力不可小覷
海洋中浮游植物的固碳能力在全球碳循環中起著關鍵作用,但卻未被科學家充分了解。最近英國科學家研究表明,真核浮游植物的固碳能力可和眾所周知的藍綠藻類原核生物相媲美,其固碳總量接近海洋浮游植物固碳總量的一半。 過去一直認為,在大部分海洋表面透光區都可見的藍綠藻主宰著海洋的固碳領域,其固碳能力在海洋浮
浮游植物可能適應全球升溫 能高效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新華社倫敦12月1日電 (記者張家偉)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新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浮游植物或許能適應未來全球氣溫升高后的環境。研究人員認為,鑒于這類生物具有很強的固碳能力,未來對氣候變化影響的相關評估不應忽視它們的作用。 浮游植物指水中以浮游方式生存的植物,包括多種浮游藻類。這類植物盡管微小,但能高
某些藻類的增加可影響碳循環
兩項新的研究報告了浮游植物豐度和性質發生的急劇變化,它們對儲存過量的碳具有重要的含義。總的來說,這些研究提出,一些類型的碳密集型藻類正在繁盛地生長,它們將充當日益重要的碳泵的角色。應用深水軟珊瑚骨骼中埋置的浮游植物氨基酸的同位素特征,Kelton McMahon和同事確定了在過去一千年里北太平洋
浮游植物定量及葉綠素a 測定
2.4.2.1 浮游植物定量個體計數仍是目前常用的浮游生物定量方法。計數浮游生物時,需使用計數框來限定待計數樣品的體積或面積,計數框的長、寬、高 (深) 用測微尺或卡尺準確測量。常用計數框有0.1 mL 和1 mL 兩種。計數前要將樣品充分搖勻,然后用滴管在水樣中部吸液移入計數框內。移入之前要將蓋玻
奧陶紀微體浮游植物演化規律研究取得新進展
奧陶紀生物大輻射(GOBE)是發生在顯生宙的一次重大生物演化事件,近年來不同生物門類的多樣性演化模式受到國際古生物學者的廣泛關注。作為初級生產者,以疑源類為代表的微體浮游植物的多樣性演化模式,受控因素和影響也有多種觀點。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燕夔副研究員、李軍研究員
德國研究人員用二氧化碳造甲醇
大量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被視為全球變暖的“元兇”。但德國研究人員發現,在一種金屬催化劑的幫助下,二氧化碳和氫氣可在較溫和的條件下生成有工業用途的甲醇。 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清潔的液體燃料,被廣泛用于醫藥、農藥、燃料等領域。目前,工業生產甲醇主要由氫氣和一氧化碳在高溫高壓和多相催化下
北極春季繁茂期提前或影響整個食物鏈
春季來臨,氣溫回暖冰雪消融,而對北極地區來說,這可能意味著繁茂季節越來越提前。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一個由美國、葡萄牙和墨西哥等國科研人員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根據衛星數據繪制了北極繁茂發生的時間圖表,發現一些地區的春季繁茂已經提前了50天,這可能會對整個食物鏈產生影響。研究
12月14日《科學》雜志精選
養魚場威脅野生鮭魚?一項新研究預測,加拿大西海岸鮭魚養殖場的海虱暴發可能在大約10年內導致當地野生鮭魚的滅絕。鮭魚養殖場容易受名為鮭瘡痂魚虱的寄生甲殼綱蟲的侵擾,這種又叫鮭魚海虱的寄生蟲能殺死細鱗鮭魚苗。在野生種群中,那些接觸過養魚場的魚苗通常得到保護,因為任何被感染的成年鮭魚在魚苗進入海洋時,通常
浮游植物的調查和鑒定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浮游植物主要由藻類植物中的一些種類組成,其類群主要有藍藻門、綠藻門,裸藻門、金藻門、黃藻門、硅藻門和甲藻門七類。浮游植物一般為小型,肉眼難以看到,需借助顯微鏡方能觀察其細微結構。它們之中有單細胞體、群體,有的則是絲狀體(大多不分枝)。水體中的大部分動態特征,如清晰度、營養狀況、浮游動物
浮游植物的調查和鑒定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浮游植物主要由藻類植物中的一些種類組成,其類群主要有藍藻門、綠藻門,裸藻門、金藻門、黃藻門、硅藻門和甲藻門七類。浮游植物一般為小型,肉眼難以看到,需借助顯微鏡方能觀察其細微結構。它們之中有單細胞體、群體,有的則是絲狀體(大多不分枝)。水體中的大部分動態特征,如清晰度、營養狀況、浮游動物和
浮游植物的調查和鑒定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浮游植物主要由藻類植物中的一些種類組成,其類群主要有藍藻門、綠藻門,裸藻門、金藻門、黃藻門、硅藻門和甲藻門七類。浮游植物一般為小型,肉眼難以看到,需借助顯微鏡方能觀察其細微結構。它們之中有單細胞體、群體,有的則是絲狀體(大多不分枝)。水體中的大部分動態特征,如清晰度、營養狀況、浮游動物
中美科研人員首赴南大洋查“鐵”
“給我半罐鐵,我將給地球帶來下一個冰河期。”美國化學家約翰·馬丁20年前的這一大膽預言,引發了廣泛的科學爭論。目前正在進行的中國第27次南極科學考察中,中美科研人員首次在南大洋系統開展鐵的空間分布及輸入通量調查,以研究南大洋的碳循環,探討“鐵假說”的科學基礎。 據這一國際合作
中美首赴南大洋查“鐵” 探討“鐵假說”科學基礎
“給我半罐鐵,我將給地球帶來下一個冰河期。”美國化學家約翰·馬丁20年前的這一大膽預言,引發了廣泛的科學爭論。目前正在進行的中國第27次南極科學考察中,中美科研人員首次在南大洋系統開展鐵的空間分布及輸入通量調查,以研究南大洋的碳循環,探討“鐵假說”的科學基礎。 據這一國際合作項目的負責人、
氣候變化使海洋浮游植物大幅減少
加拿大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由于氣候不斷變暖,全球海洋上層的浮游植物數量在過去一個世紀里大幅減少,這個趨勢如得不到遏制,將對海洋食物鏈和全球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 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收集了1899年以來的海洋植物考察記錄,統計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幾
類浮游生物培養器
類浮游生物培養器產品介紹:浮游植物培養器連接燈光組合是一個簡單的系統,培植食物鏈中的生產者——浮游植物,在有光、肥料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微藻在孵化器中繁殖生長。這些藻類可直接用來飼喂很多種掠食性的無脊椎動物,尤其是浮游動物。在孵化器中,微藻生長速率是非常快的,如果持續提供陽光、二氧化碳及營養,微藻的
研究發現生物操縱需注意捕食者“內戰”
在湖泊生態系統中,魚、蝦等捕食者都能捕食浮游動物,同時某些魚類也能捕食蝦類,這種現象稱為集團內捕食,指捕食者之間即存在食物資源的競爭,又存在著捕食關系。集團內捕食作為一種特殊的雜食模塊,已有的理論研究認為其會削弱食物網的營養級聯效應。因此,在農田生態系統上,集團內捕食相關理論被廣泛應用于蟲害的生態防
研究發現生物操縱需注意捕食者“內戰”
在湖泊生態系統中,魚、蝦等捕食者都能捕食浮游動物,同時某些魚類也能捕食蝦類,這種現象稱為集團內捕食,指捕食者之間即存在食物資源的競爭,又存在著捕食關系。 集團內捕食作為一種特殊的雜食模塊,已有的理論研究認為其會削弱食物網的營養級聯效應。因此,在農田生態系統上,集團
植物多樣性能預測昆蟲多樣性
日前,應用宏條形碼技術,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俞維理課題組對“植物多樣性精確預測昆蟲多樣性”的重要結論進行了驗證和擴展。 昆蟲具有宿主特異性,因此植物多樣性應該能夠預測昆蟲多樣性,但是已有的研究并不支持該結論;直到Basset 等人在一個熱帶森林里進行前所未有的全面采樣,并結合復雜的統計模
10月26日《科學》雜志精選
熱帶初級產碳者逃避高溫 對世界各地的海洋浮游植物所作的一項大規模的調查提示,該微小的生物能夠適應其局部的環境。然而,該研究也表明,熱帶地區的浮游植物的多元性會在本世紀顯著減少。這些發現是重要的,因為海洋浮游植物是一個主要的二氧化碳的碳匯且它與地球上近一半的初級生產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