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實現氪81的單原子探測
科技日報合肥7月9日電(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盧征天及其同事運用全光激發實現了對極其稀有同位素氪-81的單原子探測,這一量子精密測量方法的突破將助力于地球與環境科學研究,相關成果7月6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我們身邊有一種微量的惰性氣體叫氪,它在空氣中的含量為百萬分之一。氪由多種同位素組成,包括一種半衰期為23萬年的放射性同位素氪-81,在空氣中的含量僅為百億億分之一(10-18)。自從20世紀60年代在空氣中發現氪-81以來,科研人員一直夢想著用氪-81這個天然示蹤劑來幫助了解環境中的水、冰循環過程,給百萬年老的古地下水與冰川定年。盧征天教授發明了一種稱為“原子阱痕量分析”的單原子靈敏檢測方法,可以一個一個地數出環境樣品中所含的氪-81原子。......閱讀全文
我國科學家實現氪-81的單原子探測
科技日報合肥7月9日電(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盧征天及其同事運用全光激發實現了對極其稀有同位素氪-81的單原子探測,這一量子精密測量方法的突破將助力于地球與環境科學研究,相關成果7月6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我們身邊有一種微量的惰性氣體叫氪,它在空氣中的含量為百
我國科學家盧征天及其同事實現氪-81的單原子探測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盧征天及其同事運用全光激發實現了對極其稀有同位素氪-81的單原子探測,這一量子精密測量方法的突破將助力于地球與環境科學研究,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我們身邊有一種微量的惰性氣體叫氪,它在空氣中的含量為百萬分之一。氪由多種同位素組成,包括一種半
中國科大運用全光激發實現氪-81的單原子探測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盧征天及同事Florian Ritterbusch,運用全光激發實現了對極其稀有同位素氪-81的單原子探測,這一量子精密測量方法的重要進展,將助力地球與環境科學的探究。7月6日,相關成果以Optical Excitation and Trapping of81Kr為題,發表在
我國首次實現太陽過渡區探測
近期,中科院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SATech-01)上搭載的46.5nm極紫外太陽成像儀(英文名Solar Upper Transition Region Imager,簡稱SUTRI,圖1)順利開機,成功獲得首批太陽過渡區(太陽色球與日冕之間的層次)動態成像觀測數據,并捕獲到近期太陽上的一些
我國科學家實現原子級石墨烯可控折疊
探索新型低維碳納米材料及其新奇物性是世界前沿的科學問題之一。二維的石墨烯晶格結構被認為是其他眾多碳納米結構的母體材料,受局域空位、增原子、邊界等缺陷結構的影響,在單原子層次上精準構筑和調控基于石墨烯的低維碳納米結構仍存在巨大挑戰。 最近,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高鴻鈞研究團隊首次實現了原子級
實現單原子催化劑中不同單原子物種的定量統計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濤院士、副研究員楊冰團隊,與太原理工教授王俊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員于麗娟合作,在單原子催化劑動態轉化以及不同單原子物種定量統計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表明,可通過惰性和氧化氣氛調控單原子催化劑的可逆轉化,并實現同一催化劑中不同單原子物種的定性識別與定量統計,統計結
我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國際綜合性能最優單光子源
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近日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基于半導體量子點的高效率和高全同性的單光子源,綜合性能達到國際最優,為實現基于固態體系的大規模光子糾纏和量子信息技術奠定了科學基礎。 量子點是通過分子束外延方法制備的半導體量子器件,原理上可以為量子信息技術提供理想的單光子源。為了能夠真正用于可擴
單原子量子信息存儲首次實現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3日(北京時間)報道,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的科學家格哈德·瑞普領導的科研小組,首次成功地實現了用單原子存儲量子信息——將單個光子的量子狀態寫入一個銣原子中,經過180微秒后將其讀出。最新突破有望助力科學家設計出功能強大的量子計算機,并讓其遠距離聯網
原子間單量子能量交換首次實現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23日報道,美國國家標準研究院物理學家首次在兩個分隔的帶電原子(離子)之間建立了直接運動耦合,實現了原子之間的單量子能量交換。這一技術簡化了信息處理過程,可用于未來的量子計算機、模擬技術和量子網絡中。相關研究發表在2月23日的《自然》雜志上。 研究人
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高性能單光子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霍永恒等和中山大學余思遠小組、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戴慶小組、德國維爾茲堡大學Hofling小組以及丹麥科技大學Gregersen等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橢圓微腔耦合實現確定性偏振單光子的理論方案,并在窄帶和寬帶兩種微腔上成功實驗實現了確定性偏振、高純度、高全同性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