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的基因治療指的是通過基因轉移,將在腫瘤治療中具有不同功能的目的基因轉移至靶細胞,從不同的側面發揮抗腫瘤作用。如細胞因子的基因療法,可將IL-2等基因導人到LAK、TIL細胞內,提高免疫活性細胞的殺傷作用,避免外源性IL-2的毒副作用;也可將細胞因子基因導人體內腫瘤細胞或鄰近的體細胞,使腫瘤局部微環境中細胞因子持續分泌發揮作用,克服細胞因子全身應用的缺陷。目前常用的**基因有三類:(1)單純皰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M為常用。它能將無活性的脫氧胸苷磷酸化為有活性脫氧胸苷酸,還可催化核苷類似物無環鳥苷(ACV)和丙氧鳥苷(GCV)等的磷酸化,干擾細胞分裂時DNA合成,最終導致細胞死亡。(2)水痘-帶狀瘡瘡病毒胸苷激酶(varicellazostervirusthymidinekinase,VZV-tk)和胞啼唆脫氣酶(cytosinedeaminase,CD)基因。VZV-tk可使無毒的前體藥物6-甲氧基嘌呤**糖核......閱讀全文
基因療法以其“一次給藥,終身受益”的優勢越來越受到醫療市場的青睞。截至目前,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及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NMPA)等機構至少已批準13種基因治療產品上市,同時還有2500多項細胞和基因治療正在進行臨床試驗。2019年8月,國際頂級期刊《新
基因療法以其“一次給藥,終身受益”的優勢越來越受到醫療市場的青睞。截至目前,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及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NMPA)等機構至少已批準13種基因治療產品上市,同時還有2500多項細胞和基因治療正在進行臨床試驗。2019年8月,國際頂級期刊《新
中美多位科學家5月19日在北京出席第四屆轉化醫學研究國際論壇,共同探討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基因治療以及轉化醫學在腫瘤防治中的應用與前景等。 腫瘤已成為目前威脅全球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中國,腫瘤已是城鄉居民的首位致死因素。腫瘤不僅治療費用高,而且治療效果不好,給患者、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獲悉,四川大學在實施國家“千人計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以及“四川大學引進人才計劃”等的基礎上,又啟動了“高端外籍教師引進計劃”,據悉,“高端外籍教師引進計劃”引進的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艾倫·蓋倫()目前正在設在川大華西第二醫院的專門實驗室工
獲悉,四川大學在實施國家“千人計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以及“四川大學引進人才計劃”等的基礎上,又啟動了“高端外籍教師引進計劃”,據悉,“高端外籍教師引進計劃”引進的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艾倫?蓋倫(Alan Garen)目前正在設在川大華西第
分子診斷與治療是當代醫學發展的必然 縱觀醫學診斷和治療學科的發展歷程,正是由于包括物理學、化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在內的一個個猶如星斗般燦爛的重大發現和發明,才使得醫學診斷與治療學科與時俱進,不斷豐富、發展與完善。 分子診斷學發展歷程 以DNA雙螺旋結構的模型提出為標志,分子
細胞治療作為很有可能完全治愈癌癥的新方法,這幾年是收到“各路豪杰”的追捧。國外大的藥企紛紛開始“聯姻富國之路”;而國內的上市藥企也不甘示弱,甚至是本不屬于該領域的上市公司都在爭先的擠入該領域來分羹,這類公司有姚記撲克,鋼絲上的細胞——新日恒力等。細胞治療產業包括干細胞治療和免疫細胞治療,上次已經介紹
2009年12月8日,由北京理工大學生命學院主辦,分析測試百科網(www.antpedia.com)獨家贊助的第二屆北京高校生命科學專業研究生會主席論壇在北京理工大學成功舉辦。 第二屆北京高校生命科學專業研究生會主席論壇現場  
我國對基因治療等相關的基礎研究、目標產品及管件技術的研發也非常重視。國務院曾出臺《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明確說明開發新型抗體和疫苗、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生物制品和制劑的重要性。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布局基因治療領域的相關企業持續增長,自2012年的70余家增長至目
基因本身是無法自己進入到細胞體內的,必須依靠一定的載體才行,而病毒就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病毒可以侵入人體。可是病毒插入染色體后的位置是隨機的,誰也無法保證它不會突然觸碰到某些癌基因,治病不成,反把它們給激活了。 距離基因治療的第一例人體試驗已經過去二十多年了,然而,這項曾被寄予厚望的治療手段
3月22日,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15年年度報告,公司2015年營收達34.78億,同比增長20.6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12.66億,同比增長21.45%;基本每股收益1.21元,同比增長21%。 信立泰成立于1998年,2009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主要從事處方藥
2021 細胞產業大會第七屆(深圳)細胞與腫瘤精準醫療高峰論壇時間:2021年9月地點:深圳 會議介紹 細胞產業大會已成功舉辦六屆,經過不斷探索、發展、積累與沉淀,已成長為國內細胞行業的一大盛會。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蓬勃發展,人類對生命質量和預期壽命也有了更高的期望。擁有一個健
我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納米級藥物有望成為一種精確打擊腫瘤細胞的導彈級藥物。那么納米藥物怎么找到腫瘤細胞?又如何分清敵我,辨別哪些是腫瘤細胞,哪些是正常細胞的呢?就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我國在納米藥物研究領域取得成果的團隊成員———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梁偉、博士研究生唐寧和研究
在20個人當中大約就有1個人,將可能在他們的一生中患上結直腸癌,使得這種癌癥成為美國第三大最常見的疾病。在歐洲,它是第二大最常見的癌癥。 結直腸癌最廣泛使用的第一線治療是手術,但這可能會導致腫瘤的切除不完全。癌細胞仍可能殘留下來,從而有可能增加了復發和轉移的風險。事實上,盡管許多患者在術后數月
9月6日,貴州百靈發布了關于簽訂《技術轉讓合同》的公告。公告指出,公司與成都恩多施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恩多施”)簽訂《技術轉讓合同》,受讓恩多施一項基因治療項目(EDS01,重組人內皮抑素腺病毒注射劑)相關技術,技術轉讓費為5000萬元。 從官網了解到,成都恩多施生物工程技術有限
參會通知2021細胞產業大會2021 第六屆(上海)細胞與腫瘤精準醫療高峰論壇大會介紹:為推動干細胞與再生醫學領域的發展,探討干細胞研究領域的關鍵問題,促進干細胞研究交流與合作,加上疫情過后生物創新藥的研發和臨床應用受到了更多重視,與此同時,更多的創新生物技術或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其中,免疫治療已成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將到哪兒去?這一終極哲學命題,有多種不同的解答視角。從基因角度給出的答案,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近一段時間,有關基因領域的新聞將基因檢測、基因編輯、癌癥的靶向治療等原本屬于生物醫學領域的專業話題,一下子變成了公眾話題。人們對于基因的好奇在于:基因是如何影響人類的長相、身高、
基因治療通過基因操作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是一種根本性的治療策略。 日前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德國一名7歲的兒童因患有交界性大皰性表皮松解癥,導致全身80%的皮膚損傷丟失,在接受表皮干細胞基因治療以后,這名患兒重獲健康皮膚并出院,至今正常。 在此項研究之前,交界性大皰性表皮松解癥
DNA只能是雙螺旋結構嗎?當然不是,它還可以是網狀、方形、心形,甚至可以拼出復雜的“中國地圖”。 需要通過光學顯微鏡才能查看的DNA鏈,科學家竟然也能像折紙一樣,把它們有目的地折疊成各種納米結構,這也被稱為DNA納米折紙術。 作為一種精確高效的DNA自組裝方法,DNA納米折紙術應用的范圍越來
DNA納米折紙術已被應用于光學材料的諸多領域。圖片來源:科界App DNA折紙術雖然給納米材料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但是,想要隨心所欲地折疊DNA鏈,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DNA只能是雙螺旋結構嗎?當然不是,它還可以是網狀、方形、心形,甚至可以拼出復雜的“中國地圖”。 需要通過光學顯微鏡才能查
2020 細胞產業大會2020 第五屆(上海)細胞與腫瘤精準醫療高峰論壇2020.6.28-30 上海論壇介紹:為進一步加強國內外細胞和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創新交流與合作,推進細胞和腫瘤免疫治療及其相關產品技術研發在中國的快速發展,由深圳市生命科技產學研資聯盟、江蘇省生物技術協會、武漢東湖
腫瘤免疫聯合開發時代, 最值得關注的免疫&基因治療論壇7月首都開幕 一年一度的IGC China由中國生物工程學會與BMAP商圖信息聯合主辦,并獲得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生物治療學專委會及美中醫藥開發協會中國分會(SAPA China)的大力支持,也已獲得300多位來自企業,院校以及科研機構的
2019年9月17日,中國江蘇蘇州——中國醫藥行業權威的多元化媒體平臺研發客發布《2019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藍皮書——從資本市場角度看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現狀和發展》(以下簡稱“藍皮書”)。 ·三地資本市場及19家企業分析 ·深入數據解析與權威專家訪談相結合 ·五大研發及投資熱點介紹 2
【2016年12月3日,上海】“2016全球精準醫療(中國)峰會”于12月3日 -4日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國際大酒店盛大召開。1000多位精準醫療產業的領軍人物和從業者出席了本屆大會,共同探討我國精準醫療產業的創新發展。本屆大會以“全球視野洞見前沿,本土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來自政府監管機構的政策
生 物 谷 網 站 新聞背景:2007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日前被授予美國科學家馬里奧·卡佩基和奧利弗·史密西斯、英國科學家馬丁·埃文斯。這三位科學家的一系列基因治療科研成果,為“基因靶向治療技術”奠定了基礎,此技術已經在我國開展,使不少腫瘤患者得以延長生命。
基因.中國-2021基因與精準治療(深圳)高峰論壇同期:遺傳病現代醫學診斷(深圳)專場研討會時間:2021年9月地點:深圳 論壇介紹 基因編輯和基因治療的探索,為很多重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路徑,目前臨床應用領域尚處于早期開發階段,基因編輯技術還需要在精準性
參會通知基因.中國2021 基因與精準診療高峰論壇 論壇介紹:因席卷全球的疫情,2020年注定是會被歷史銘記的一年!與此同時,基因測序技術在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科研單位在一個月之內迅速發現了正確的致病病毒并完成測序,我國科學研究者對病毒序列、變異、核酸檢測手段的分享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1年4月23日-24日,2021第六屆(上海)細胞與腫瘤精準醫療高峰論壇在上海展覽中心召開,此次大會內容涵蓋了細胞治療與基因治療研發、干細胞的研究與申報、溶瘤病毒藥物的開發、生物創新藥物的開發、臨床研究與治療進展等。來自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交流學科發展,更有眾多
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已經公布,此次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增選候選人88人,分布在不同的地區院校,其中中科院系統最多(20人),其次是北京大學(5人),清華大學(4人),上海交通大學(4人),中國醫學科學院(4人),首都醫科大學(4人)。以下是這些科學家及其院校的介紹,幫助大家進
中科院副秘書長譚鐵牛(前排左三)等會見出席第331次香山科學會議的美國NIH副院長 Michael Gottesman博士(前排右三)等美國科學家。 以“腫瘤納米技術與納米藥物”為主題的第331次香山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