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神經系統疾病、獲得性腦損傷以及神經發育性疾病等均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即都會出現認知功能的損害,包括注意力、記憶力以及執行功能等。既往有許多研究顯示認知功能干預對以上疾病的患兒可能具有療效獲益,但結論尚不明確。 為此,來自加拿大的學者Kristen E. Robinson等人進行了一項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旨在評估認知功能干預對兒童神經系統疾病、獲得性腦損傷以及神經發育性疾病的療效。 該系統研究結果發現認知功能干預對患兒大多數認知功能區域均有顯著改善,但研究證據的質量較低,該研究發表于近期的《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雜志中。 研究者對采用認知干預治療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進行檢索,共有13項研究符合納入標準。對每一項研究的偏倚風險進行評估。在7個預后方面評估標準化的效應......閱讀全文
衛辦醫政發〔2010〕12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進一步規范兒童孤獨癥診療康復行為,提高醫療質量,使兒童孤獨癥患者得到及時診斷和有效的康復治療,我部制定了《兒童孤獨癥診療康復指南》。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美容領域 人體的衰老,皺紋的出現,究其根源實質上都是細胞的衰老和減少。而細胞的衰老和減少則是由干細胞老化引起的。干細胞是各種組織細胞更新換代的種子細胞,是人體細胞的生產廠。干細胞族群的老化嚴重減弱了其增殖和分化的能力,新生的細胞補充不足,衰老細胞不能及時被替代,全身各系統功能下降,讓人一天天
《美國醫學會雜志》2013年6月12日發表了一項研究的結果,該研究納入了1700多名在兒童時期患過癌癥的成年人,研究人員發現上述人群有相當比例在成年后患上至少一種慢性疾病,研究估計在45歲時他們患上任何一種慢性疾病的累積發生率為95%。 文章的背景信息里寫道,“得到治愈的惡性腫瘤患兒越來越
??Prader-Willi綜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 PWS)是一種因父源染色體15q11.2-q13區域內印記基因缺失導致的一種以精神神經發育異常為主要表現的遺傳綜合征,最早于1956年由 Prader等報道發現。國外研究發現PWS的發病率為1/30 000~1/10
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可能會改善這一發育障礙的未來結果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對罹患被稱作染色體 22q11.2缺失綜合征的遺傳性疾病的孩子來說,焦慮――而非智力――與較差的會影響其日常生活的,諸如自我護理和溝通技能等適應性行為有關。該發育綜合征――它與一系列的身體、
本期為大家的帶來的是有關癲癇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重大進展!首次解析出人突觸GABAA受體的三維結構,有望開發出治療癲癇等神經疾病的新型藥物 doi:10.1038/s41586-018-0255-3 許多藥物---不論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都作用
如果沒有全民主動參與的精神健康,就難以真正達到全民健康。”在今天舉辦的2018年國際臨床和轉化醫學論壇“精神衛生與精神疾病”分論壇上,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對精神衛生學科發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健康中國2030建設離不開精神健康的參與。從家庭、學校、公司到醫療機構、衛生部門,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在兒科人群中很常見。如果不治療,該疾病與多種心血管和認知疾病有關,腺樣體扁桃體切除術是兒童最常用的外科手術之一,雖然大多數接受腺樣體扁桃體切除術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紊亂的兒童可以從手術中獲益,但手術后并發癥或持續性疾病的風險要求仔細考慮每個患者的外科手術干預的風險-效益比。此外,接受
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十分常見,是一組由細菌、真菌、病毒和螺旋體等多種病原體侵犯腦實質和血管等引起的急、慢性炎癥性或非炎癥性疾病。2018年神經系統感染疾病在發病機制、治療方面取得巨大進展。 病毒可能參與阿爾茨海默病(AD)的發生和發展 微生物和病毒可能參與阿爾茨海默病(AD)的發生和發展。一項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一個成年人的細胞數量大約是10的13次方,而與人體共生的細菌比人體細胞還要多10倍,其中腸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種不同的細菌。早在1886年,就有學者發現了大腸桿菌對消化有輔助作用。由此而展開的,對大腸桿菌、雙歧桿菌等常見腸道菌的發現和功能探索也開啟了早期人類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