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鄭浩、賈金鋒等利用低溫強磁場掃描隧道顯微鏡在Bi2Te3/NbSe2體系中成功產生并探測到由庫珀對動量導致的分段費米面。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科學》。 材料費米面附近的態密度決定了它們是否導電、透光等各種物性。而傳統的物態調控都是調控費米面附近態密度,實現費米面的人工調控將會為材料物性的調控帶來革命性變化。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使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在超導體NbSe2表面精確地生長了4層厚的拓撲絕緣體Bi2Te3薄膜。在該體系中,由于Bi2Te3表面態的費米速度很大,因此,當NbSe2超導體中庫珀對動量還很小時,Bi2Te3表面態中庫珀對動量已經很大。這樣,就可以用一個很小的水平磁場在NbSe2表面上產生一個較小的超導電流,但這時Bi2Te3表面態中庫珀對動量已經足夠產生準粒子,并導致分段費米面的出現,從而巧妙地解決了實驗上的困難......閱讀全文
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周易·系辭下》
10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鄭浩、賈金鋒等利用低溫強磁場掃描隧道顯微鏡在Bi2Te3/NbSe2體系中成功產生并探測到由庫珀對動量導致的分段費米面。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科學》。 材料費米面附近的態密度決定了它們是否導電、透光等各種物性。而傳統的物態調控都
Ce基非晶合金的形成機理研究進展 非晶形成的機理以及熱力學、動力學和結構對非晶形成能力的影響是材料科學的重要問題之一,目前也是非晶材料和物理領域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物理所汪衛華小組與美國North Carolina大學Wu Yue研究小組合作,采用核磁共振NMR 27Al 方法系統研究了微量元
最近,《科學》發表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表面物理實驗室馬旭村研究組與清華大學物理系薛其坤研究組合作,在鐵基超導體FeSe電子配對對稱性研究中取得的新進展。這是我國科學家首次在Science雜志上刊登該領域的研究成果。 鐵基超導體是繼銅
科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將為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效益,毫不夸張的說,科學指引并推著著人類文明的進程。 基礎科學作為科學技術的理論基石,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基礎科學,并不斷加大對基礎科研投入,與之相對,無數奮斗在最前線的科研工作者
浙江大學關聯物質研究中心和物理學系袁輝球教授團隊首次在純凈的重費米子化合物中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并且觀察到奇異金屬行為。這一發現打破了人們普遍認為鐵磁量子臨界點不存在的傳統觀念,并且將奇異金屬行為拓展到鐵磁量子臨界材料中。這項研究于北京時間3月5日在國際頂級雜志《自然》在線發表。浙江大學物理學系
2019年10月31日,《自然》(Nature)主刊發表兩篇復旦大學科研團隊重磅研究成果! 復旦大學魯伯塤、丁澦、費義艷團隊合作研發亨廷頓病潛在新藥魯伯塤教授和學生丁澦副教授和學生費義艷副研究員和學生 亨廷頓病(或稱亨廷頓舞蹈癥)位列四大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臨床表現為不自主的舞蹈樣動作、認知
2020年12月17日,Science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為了讓廣大科技工作者和讀者更深入地了解這十大科學突破的重大意義,《中國科學基金》編輯部特邀各領域著名科學家對其中9個自然科學相關突破進行深入解讀,以更廣泛、有效地向社會公眾傳播科學發展前沿與最新進展
2009年3月12日《自然》上發表了鈉在高壓條件下可轉化為透明絕緣體的研究成果,吉林大學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馬琰銘研究小組與國外合作者實驗發現,在約200GPa壓力條件下,Na可以轉化成為一種光學透明狀態。實驗和計算結果顯示這種新構象是一種寬帶隙絕緣體,具有六配位的高度壓縮的雙六角密堆晶體
亨廷頓病(或稱亨廷頓舞蹈癥)位列四大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臨床表現為不自主的舞蹈樣動作、認知障礙、精神異常等癥狀。由于引起該病的變異亨廷頓蛋白(mHTT)生化活性未知,無法靶向,傳統依靠阻斷劑以阻斷致病蛋白活性的方法并不適用。 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魯伯塤與丁澦課題組(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
物理學迎來重大突破:由4位華人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終于找到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馬約拉那費米子,從而結束了國際物理學界對這一神秘粒子長達80年的漫長追尋。 相關論文發表在今天出版的《科學》雜志上。該成果由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王康隆課題組和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張首晟課題組、上海科技大學寇
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個面向”為線索,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礎上,發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成果15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成果10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基因剪刀 使用CRISPR基因調控技術直接操縱細胞基因組,研究人員將老鼠的皮膚細胞變成了誘導多能干細胞。曲面加速光束 美國和以色列科研團隊實現了光束軌跡偏移。此實驗可用于模擬廣義相對論現象。幽靈粒子 來自太空的一個高能中微子橫穿南極洲“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科學家認為其來源可能是耀變體。探訪“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美、日三國科學家的“超導大戰”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在那場“大戰”中,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超導研究團隊不分晝夜地在實驗室工作,困得實在受不了了,就在桌子上躺一躺或在椅子上靠一會兒打個盹兒,醒了繼續做實驗。那時,他們研究的是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 正是在這一波研究
日前,由兩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09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揭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以下簡稱“微尺度國家實驗室”)杜江峰教授研究小組的“量子計算研究獲重大突破”榮列其中。這是該實驗室自2003年獲批籌建以來連續7年有成果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自2003年以來,該實驗室
1月9日上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召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趙忠賢院士榮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趙忠賢院士頒獎。 趙忠賢是我國高溫超導研究主要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為高溫超導研究在中國扎根并躋身國際前列做出了重要貢獻,是我國高溫超
鐵基高溫超導和拓撲物理是當前凝聚態物理的兩個重要前沿研究領域。在過去長期的研究中,這兩個領域各自獨立發展,互相之間很少有研究交集。最近幾年,經過多個研究組的共同努力,結合理論和實驗發現:某些鐵基高溫超導體可以是由內稟超導近鄰效應產生的自賦性拓撲超導體(Connate Topological Su
明天,堪稱中國諾貝爾的未來科學大獎即將揭曉。哪些人可能得到這高達100萬美元的獎金呢? 知社和您一起梳理一下最有希望的幾位科學家,和他們閃耀中國的科研成果。坊間傳言其中更有今年諾貝爾獎提名工作。 未來科學大獎于2016年1月17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共設立“生命科學大獎”和“物質科學大獎”兩個獎項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英國《自然》雜志2018年1月報道,中國已成為世界發表科學論文數量最多的國家,在數量最多后,中國科學界更加提倡提高論文質量;其次值得反思的是:這些論文大都發表在國外的SCI期刊上。為何我國每年要投入近20億給國外的出版機構和論文產業鏈?最終的答案無疑是:我國要發展自己的學術期刊
俄羅斯 從化合物溶液中制備出锝 量子和光學研究亮點紛呈2020年,俄羅斯科學家在量子、光學和計算機領域不斷發力,取得了較突出的成果。 俄羅斯審計咨詢公司FinExpertiza發布研究報告稱,2010—2018年間,俄羅斯科研和研發開支從5230億盧布(約83億美元)增至1萬億盧布(約158
“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曾分文不取,幫助北京生命研究所站穩腳跟。如今,作為北生所所長的王曉東是否實現了他當初的理想?他和北京生命研究所有著怎樣的淵源?如何帶領班子走到今天?北生所面臨著哪些問題,未來的路在哪里?請看王曉東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2013年9月28日,由香港求是基金會舉辦的
一場因“開放獲取”引發的“學術戰爭”已經爆發。 過去兩年,由700家德國學術機構組成的 Project DEAL、瑞典、挪威以及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先后向國際學術出版商存續了上百年的付費訂閱模式發起沖擊。 “開放獲取”(Open Access,以下簡稱OA,又譯作開放存取),意味著研究文獻免
引言: 新材料是高新技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又是高新技術發展的基礎和先導,也是提升傳統產業技術能級 ,調整產業結構的關鍵 。 新材料產業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并對未來發展有著巨大影響 的產業,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爭奪高技術產業發展制高點的種類中,均把新材料產業放到重要戰略地位來優先發展。日本是新
1月19日,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557名院士投票評選的2010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簡稱微尺度實驗室)與清華大學聯合小組完成的“實現16公里自由空間量子態隱形傳輸”榮列其中。 這已是該實驗室自2003年獲批籌建以來連續數年有成
2002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高自友教授的研究成果“基于行為的城市交通流時空分布規律與數值計算”獲201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97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教授(左3)團隊慶賀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2009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潘建偉教授在
1月10日,以趙忠賢、陳仙輝、王楠林、聞海虎、方忠為代表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稱物理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稱中科大)團隊,憑借“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這是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 此前,這一科學成果早已在國際學界名聲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于 2016 年正式落地中國,次年,“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Innovators Under 35)中國榜單正式發布!四年成長、四屆榜單,我們持續關注和發掘中國科技發展中不斷崛起的新興力量。從實驗室里最新的技術研發成果,到各前沿領域的科技創業者們所取得的里程碑式
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國會作國情咨文報告時提出精準醫學一詞,迅速成為新年伊始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很多人不禁要問,奧巴馬口中的精準醫學長什么樣子?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啟動精準醫學計劃?精準醫學的概念不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提出的,卻因他的大名而成為2015年醫學界最熱的關鍵詞。今年
精準醫學的概念不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提出的,卻因他的大名而成為2015年醫學界最熱的關鍵詞。今年,各種形式的醫學學術會上,精準醫學都成為必不可少的“座上賓”。 什么是精準醫學? ——在生命科學和醫學實踐所處的重要轉折點上應運而生 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國會作國情咨文報告
懸浮中的超導體:物理學家們對于超低溫超導,即所謂“標準超導”背后的原理已經基本搞清,但是對于“高溫超導”領域,比如室溫環境下如何實現超導的原理仍然知之甚少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2日消息,最近科學家們在室溫超導研究方面取得了一項發現,這一結果如果得到證實,將大大加快無損遠距離輸電和磁懸浮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