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院士團隊開創量子計算新領域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領導的量子計算機研發團隊,來了個“雙黃蛋”——“祖沖之二號”和“九章二號”兩項科研成果同時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祖沖之二號”構建了66比特可編程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實現了對“量子隨機線路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九章二號”則再次刷新了國際上光量子操縱的技術水平,處理特定問題的速度比經典超級計算機快億億億倍,進一步提供了量子計算加速的實驗證據。著名量子物理學家、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教授Barry Sanders撰寫長篇評述文章,稱該工作是“令人激動的實驗杰作”“令人印象深刻的最前沿的進步”。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超導量子和光量子兩種物理體系達到“量子計算優越性”里程碑的國家。 量子計算的前世今生 物理學界認為,1981年5月是標志著量子計算開始的重要時刻。 那年的一場會議演講中,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德·費曼提出了兩個極具前瞻性的問題:經典......閱讀全文
潘建偉:“量子夢”托起中國夢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中國夢,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為之努力,我選擇的方式是研究量子物理。”潘建偉說。 對這位44歲的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來說,“量子夢”始于二十多年前。1992年,中科大近代物理系本科生潘建偉在畢業論文中,不乏莽撞地向量子力學理論提出質疑。 從普通人的眼光來
潘建偉:希望10至15年構建通用量子計算機
11月18日,在第五屆世界聲博會暨2022科大訊飛1024全球開發者節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分享了關于量子計算未來15年的發展潛力與計劃,“我們希望在未來5年實現量子糾纏,然后完成數百個乃至數千個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縱,以解決量子化學、新材料設計和優化算法里的一些問題。同時我們希望能夠通過1
潘建偉院士:“量子京滬干線”今年建成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3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京滬干線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干網將于2016年下半年建成。 “這條量子干線連接北京與上海,貫穿山東濟南、安徽合肥等地,是千公里級高可信、可擴展的廣域光纖量子通信網絡,屬世界首例。建成后將用于金融、政務等領域信息的
潘建偉:“墨子”開啟量子通信新篇章
2017年,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實現了三大既定科學目標,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千公里級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和千公里級地星量子隱形傳態。國家發改委立項的世界首個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京滬干線”正式開通。“京滬干線”連接北京、上海,貫穿濟南、合肥,
潘建偉院士:在量子世界中執著創新
?????? 科技工作者要努力發揮科學技術對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作用,踐行科學發展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剛剛過去的2月,潘建偉、陸朝陽等人共同完成的量子點脈沖共振熒光確定性高品質單光子源的研究工作在英國《自然》雜志子刊《自然—納米技術》上發表。這是我國量子點光學量子調控領域發表在《自然
潘建偉:“墨子”開啟量子通信新篇章
2017年,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實現了三大既定科學目標,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千公里級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和千公里級地星量子隱形傳態。國家發改委立項的世界首個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京滬干線”正式開通。“京滬干線”連接北京、上海,貫穿濟南、合肥,
潘建偉:求解量子奧秘的“中國創新者”
量子論與相對論被稱為“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27年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名普通本科生潘建偉,卻在畢業論文中向量子力學發起挑戰,試圖證明這個理論“是錯的”。 改革開放使中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釋放了無數年輕人“求真”的熱望與勇氣,潘建偉就是其中之一。經過20多年創新求索,他主持研發的世界首顆
潘建偉:在與量子“糾纏”中展示神奇
? 潘建偉,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科院“百人計劃”、教育部長江學者、“千人計劃”入選者。2003年被奧地利科學院授予青年物理學家最高獎Erich Schmid獎。 200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與同事一起,利用先進的冷原子量子存儲技術,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
潘建偉院士團隊開創量子計算新領域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領導的量子計算機研發團隊,來了個“雙黃蛋”——“祖沖之二號”和“九章二號”兩項科研成果同時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祖沖之二號”構建了66比特可編程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實現了對“量子隨機線路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九章二號”則再次刷新了國際上光量子操
訪潘建偉團隊:量子理論如何為我所用
1月8日,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揭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彭承志、陳宇翱、陸朝陽、陳增兵為主要完成人的“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團隊獲此殊榮。 此前一個月,英國物理學會新聞網站《物理世界》評選出的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十大突破公布,潘建偉和陸朝陽因首次實現同時量子隱形傳輸一個基本粒子(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