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2013年度NSFC―IUPAC合作研究項目征集指南,中、巴、美、德4國開始資助可持續化學領域的合作研究。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巴西FAPESP、美國NSF以及德國DFG等科研資助機構與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達成的開展聯合資助合作研究項目的協議,自2013年起,各方將共同資助各國科學家在“可持續化學”領域開展合作研究。該類項目申請須由來自以上4國中至少3國科學家作為PI聯合提交。 該計劃2013年的合作領域是“面向可持續催化的新型分子和超分子理論及合成方法”,項目實施周期為3年,未按要求填寫指定申請代碼的申請書將不予受理。 該項目申請人應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作為項目負責人,正在承擔或承擔過3年期以上科學基金項目。各方科學家之間應當具有一定的合作基礎,項目申請應充分體現強強合作,優勢互補。 本項目類別屬于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申......閱讀全文
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國際農業磋商組織合作研究項目征集指南 一、項目說明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國際農業磋商組織(CGIAR)下屬10個中心(研究所),即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Bioversity)、國際熱帶農業中心(CIAT)、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
一、項目說明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下屬11個研究中心(研究所),即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Bioversity)、國際熱帶農業中心(CIAT)、國際林業研究中心(CIFOR)、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國際馬鈴薯中心(CIP)、國際干旱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合作研究項目指南 一、項目說明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下屬11個研究中心(研究所),即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Bioversity)、國際熱帶農業中心(CIAT)、國際林業研究中心(CIFOR
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合作研究項目指南 一、項目背景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ICIMOD)于2015年11月27日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將共同資助中國科學家與ICIMOD科學家以及ICIMOD成員國的科學家開展合作,推動中國及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發布兩個國際合作項目指南: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合作研究項目指南 一、項目說明 (一)項目背景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合作研究項目指南 一、項目說明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下屬11個研究中心(研究所),即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Bioversity)、國際熱帶農業中心(CIAT)、國際林業研究中心(CIFOR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十三五”第四批8個科學部52個重大項目指南,原文詳情如下(具體見附件):科學部項目數量申請項目名稱備注數理科學部6最優化問題的人工智能方法項目申請人申請的直接費用預算不得超過2000萬元/項力學超材料/結構波動能量輸運與調控基于FAST深度觀測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研究制定了“十三五”第三批36個重大項目指南,包含“新型稀土有機配合物的成鍵及反應性”、“共價與非共價鍵協同的可控超分子聚合體系”、“腫瘤標志物的精準測量及其分子機制”、“污水處理過程智能優化運行基礎理論及關鍵技術”、“面向靶病灶精準診療的生物熱物理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科技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關于印發《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充分發揮基礎研究對科技創新的源頭供給和引領作用,通過優化原始創新環境、強化國家科技計劃原創導向、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創新科學研究方法手段、強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原始創新
近日,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國發〔2018〕4號),充分發揮基礎研究對科技創新的源頭供給和引領作用,解決我國基礎研究缺少“從0到1”原創性成果的問題,科技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制定了《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 《方案
日前,中國科學院推出的一項名為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以下簡稱前沿計劃),贏得科技界的普遍點贊。許多科研人員認為,前沿計劃是我國科研管理改革的創新性舉措,在我國科研管理和人才計劃改革中具有引領作用,對我國加強基礎前沿科學研究和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具有示范意義。 中科院為何要推出前沿計劃?該計劃與以往
日前,中國科學院推出的一項名為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以下簡稱前沿計劃),贏得科技界的普遍點贊。許多科研人員認為,前沿計劃是我國科研管理改革的創新性舉措,在我國科研管理和人才計劃改革中具有引領作用,對我國加強基礎前沿科學研究和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具有示范意義。 中科院為何要推出前沿計劃?該計劃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達成協議,聯合資助中美兩國科學家在環境可持續性研究領域開展合作研究項目,具體項目說明和申請要求如下: 一、 項目說明 (一)資助規模:不超過3項。 (二)資助強度:NSFC對每個項目平均資助不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河南省人民政府聯合基金2016年度項目指南 一、設立宗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河南省人民政府自2016年至2020年共同設立第二期聯合基金(以下簡稱NSFC-河南聯合基金),旨在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導向作用,引導社會科技資源投入基礎研究,吸引和凝聚全國各地優秀科
2013年11月23日-25日,2013年全國無機及同位素質譜學學術會議在江蘇昆山隆重召開,來自全國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200余位從事質譜工作的專家學者參加了大會。本次大會由中國質譜學會主辦,無機質譜、同位素質譜和儀器與教育業委員會聯合承辦,江蘇天瑞儀器協辦,旨在推動我
不知何時開始,學術界許多知名學者、專家深陷“造假門”,學術界論文造假事件層出不窮,而種種造假案例都像一面警鐘一樣告誡后來者——科研沒有捷徑。 接下來,我們看看那些曾經轟動一時的學術造假事件。 學術女神STAP細胞造假事件 2014年1月29日,兩篇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的論文引發了全球
青年科技人才是社會文明進步、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富裕幸福得以持續的重要力量。如何激發青年科技人才的工作激情和活力,已成為當前新一輪人才隊伍建設中面臨的重要而又緊迫的問題。 2011年6月,中國科學院正式成立青年創新促進會(以下簡稱“青促會”),該學會是繼“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
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遴選了2011—2015年由科學基金資助完成的200項優秀成果,結集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優秀成果選編(六)》正式出版發行。正如基金委主任楊衛院士所言,在中國基礎研究和科學前沿的主要資助渠道——科學基金的支持下,它們基本代表了我國“十二五”期間基礎研究源頭創新的
日前,記者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了解到,201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全年計劃安排各類項目資助金額965178萬元。截至10月12日共批準資助了各類項目24166項,經費878566萬元。其中研究項目系列13780項,經費589330萬元;人才項目系列10018項,經費2576
①水深90 多米的紫坪鋪庫水庫保存了岷江帶下來的地震滑坡物質,科研人員艱難地采集到水庫沉積物后異常興奮。 ②在龍門山區因滑坡造成的堵車天天有,地震后更加嚴重。 ③一連數十天劃著小皮筏艇在煙霧撩人的紫坪鋪庫區進行不間斷觀察和采樣。 ④不時運動變化的近六萬個滑坡是科學家的工作場地。 ⑤20
中科院是我國承擔大科學裝置建設、運行和管理的“國家隊”――截至“十一五”,我國已建、在建和立項待建的大科學裝置中,由中科院建設、運行和管理的約占80%。在科研生涯始自大科學裝置、現在又是中科院分管此項工作副院長的詹文龍院士看來,“大科學裝置集中體現了國家科學基礎設施的水平和技術制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