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科學院推出的一項名為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以下簡稱前沿計劃),贏得科技界的普遍點贊。許多科研人員認為,前沿計劃是我國科研管理改革的創新性舉措,在我國科研管理和人才計劃改革中具有引領作用,對我國加強基礎前沿科學研究和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具有示范意義。
中科院為何要推出前沿計劃?該計劃與以往的科技計劃有何不同?其創新性與引領性意義何在?
基礎前沿研究具有長期性和不確定性
對于前沿計劃,中科院高度重視,而且寄予厚望。中科院副秘書長汪克強研究員向記者透露。
前沿計劃的目標很明確:探索科研管理的新路徑、為頂尖科學家創造潛心研究的學術環境,支持他們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沖擊國際一流甚至國際頂尖的重大科學問題,從實現更多原創發現、提出更多原創理論、開辟更多新的領域方向,產出更多國際領先水平的重大原創成果。汪克強介紹。
他進一步解釋,長期以來我國的科研管理是圍著項目轉,經費以競爭性經費為主,穩定支持經費相對偏少。這一直是我國科研人員反映比較集中的現象,也是制約我國科技發展、特別是基礎前沿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科研人員往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申請各類科技項目,并承受隨之而來的大量評審、考核、驗收等工作,使他們難以持續研究重大前沿科學問題。同時,申請競爭性經費通常要求科研人員在短期內產出成果,這使得他們不敢選擇基礎性強、周期長、風險大、產出不確定的研究方向,坐不了冷板凳、啃不起硬骨頭,影響了重大原創性成果的產出。
基礎前沿研究具有長期性和不確定性,需要長期專注和堅持,才能有所創新和突破,只有將科學家從四處找錢的窘境中解放出來,為他們提供相對穩定的支持,才能創造寬松的學術環境,使他們集中精力、安心致研。汪克強坦誠道,中科院希望通過實施前沿計劃,創新基礎前沿研究支持方式,創新科研管理和服務方式,使科研人員有更多精力潛心科研,提升我國基礎前沿研究的創新能力和水平,為中科院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為國家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做出重要貢獻。
408名科學家的項目入選首批計劃
前沿計劃與以往的科技計劃有何不同?我國在科研資助上是以支持項目為主,是以項目定人。前沿計劃則是把支持人與支持項目結合起來,是以人定項目。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局長高鴻鈞介紹說,換句話說,我們首先是看人,其次才是看項目。
據介紹,前沿計劃主要支持三類科學家所開展的研究項目:院士級人才,即工作在科研第一線的院士和國際公認的頂尖科學家;杰青后人才,即曾經獲得過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現已結題的中年拔尖科學家;具有突破性創新思想和優秀科研潛質的40歲以下的拔尖青年科學家。
這三類人才涵蓋了老中青三個層次的拔尖人才,他們在不同的學術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科研資助需求。高鴻鈞表示,青年拔尖科學家思維活躍、熱情高、活力強,是創新的生力軍,應鼓勵和支持他們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挑戰世界科學難題、勇攀世界科學高峰,在科學前沿研究實踐中磨練成長;中年拔尖科學家已經具備良好的科研實力,年富力強,需要在他們學術發展的關鍵階段,支持其在前期科研工作基礎上厚積薄發,產出重大原創成果;而對于有長期學術積累和很強學術影響力的頂尖科學家,應支持他們充分發揮把握學術方向準、解決重大關鍵科學問題能力強、善于組織團隊協同攻關的優勢,解決重大科學問題,產出重大原創成果。
這三類頂尖科學家是我國科技實現由跟跑到領跑轉型的中堅力量,完全有能力在國際前沿領域攻城拔地、創新引領,唯一缺乏的就是能保障其潛心研究、持久攻關的穩定支持。高鴻鈞說。
據介紹,為盡量避免行政化導致的遺珠之憾,中科院采取單位推薦和院士聯名推薦兩種方式。2016年6月中科院面向全院征集項目建議,收到來自102個研究院所和大學申報的557份項目建議書。經過高規格的層層評審,最終批準了98個研究單位的408名拔尖科學家提出的項目申請入選首批前沿計劃。高鴻鈞說,資助范圍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命、醫學、地學、信息、技術、前沿交叉等多個研究領域;受資助的三類科學家比例大致為2∶4∶4,中年、青年頂尖科學家占了八成。
理論、實驗項目分類支持
據介紹,首批前沿計劃項目的總經費超過10億元這筆大錢如何分配?與以往科技計劃支持有何不同?
首先是以人為本。汪克強說,前沿計劃根據不同類型拔尖人才的學術發展階段和實際需求,確定支持項目的類型、方式和額度,充分體現了對基礎前沿研究骨干人才的重視。
在資助時間上,體現了穩定支持的特點。汪克強告訴記者,支持項目分為直接支持和后支持(動態支持)兩類,直接支持類項目將連續5年給予穩定支持;后支持(動態支持)類項目在給予2年支持后進行中期評估,根據評估情況再確定是否給予后續支持。
在資助額度上,實行分類支持。據高鴻鈞介紹,根據科研工作性質不同,分為理論類項目和實驗類項目進行支持。其中,理論類項目的支持額度為院士或頂尖科學家和中年拔尖科學家為20萬/年,拔尖青年科學家為10萬/年。實驗類項目的支持額度為院士或頂尖科學家為80萬/年100萬/年,中年拔尖科學家為60萬/年,拔尖青年科學家為50萬/年。在編制經費預算時,我們堅持總量控制、動態調整的原則,在項目執行期間可根據受資助者經費的實際需求狀況按需調整。
此外,前沿計劃所支持的科學家(或團隊)不僅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潛質,而且其科研經費存在一定缺口。高鴻鈞說,我們不想錦上添花,而是要努力雪中送炭,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近日,青海省科技廳組織開展2023年省級科研科普基地認定工作。經會議評審、實地考察、信用核查、廳務會審議和公示等程序,最終認定青海省科技創新數智科研科普基地、青海省藥用植物科研科普基地、青海省西寧湟水......
近日,科技部監督司發布《負責任研究行為規范指引(2023)》。《指引》共11個部分,覆蓋了科研活動的主要方面和重點環節,針對科研人員、科研單位、科研資助機構、科技類社團、學術期刊等不同主體,提出了開展......
績點,素來被大學生視為校園里的“硬通貨”,但部分學生“為績點而內卷”的現象,也一度引發教育界擔憂。日前,北京大學一則績點改革消息在網絡刷屏。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以下簡稱生科院)從2022年春季學期開......
12月25日,全省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回顧總結2......
一套智能產線,不僅幫企業提升了25%的生產效率,也成為南京工業大學教師方成剛晉升職稱的重要砝碼;一直沒有職稱的科研人員郭欣政,憑借扎實的學術造詣,通過“綠色通道”被直接認定為正高級職稱……如今在江蘇,......
根據往年經驗,一年一度的中科院預警期刊名單即將發布,官方回復也說明如此,最新名單將在明年1月份發布,即2周之后。但相比往年,今年的名單尤其讓人關注......回顧中科院《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至今已發布三......
根據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公眾號消息,從2023年開始,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不再統計撤稿論文的引用數據。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每年定期更新期刊影響力數據,年度發布。征訂單位用戶可......
近日,根據《泉州市院士工作站暨特級人才創新實驗室建設管理規定》(泉委人才[2023]4號)要求,經泉州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議研究,同意認定泉州華廈眼科(301267)醫院特級人才創新實驗室,管理......
法國政府12月7日宣布將采取一系列措施徹底變革該國的研究機構。總統馬克龍聲稱,這些措施會減少官僚主義,并將科學置于“政治決策的核心”。據《自然》報道,這是法國研究體系近20年來最大的一次改革。其中包括......
法國政府12月7日宣布將采取一系列措施徹底變革該國的研究機構。總統馬克龍聲稱,這些措施會減少官僚主義,并將科學置于“政治決策的核心”。據《自然》報道,這是法國研究體系近20年來最大的一次改革。其中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