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袁隆平:他的人生歷程是一部雜交水稻發展史
10日在京舉行的學習袁隆平精神交流會上,包括5位兩院院士在內的我國農業科技界數十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追憶緬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創新實踐、科學精神和崇高風范,認為袁隆平的人生歷程就是一部雜交水稻發展史;表示要學習、傳承和發揚袁隆平惟實懷真的創新膽識,經邦濟農的家國情懷,團結同輩、提攜后輩的合作態度,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奉獻精神,為實現農業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撐。 作為袁隆平的親授弟子,湖南省農科院副院長鄧華鳳回顧了袁隆平在雜交水稻從“三系法”到“兩系法”再到超級稻發展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他還談到在袁隆平的書房里,掛著一首他自題的小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自然探秘永無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當盡頭。“這正是袁老師創新精神的寫照,這也是我國雜交水稻技術一直領先于世界的原因所在。”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錢前表示,袁隆平是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閱讀全文
袁隆平院士唁電
袁隆平院士治喪委員會: 驚悉袁隆平院士不幸病逝,山川失色,江河嗚咽,舉國同悲。我謹代表中國工程院并以我個人的名義對袁隆平院士的逝世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向袁隆平院士親屬表示最誠摯的慰問! 袁隆平院士是我國杰出的農業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也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科學家。他畢生躬身田疇,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
袁隆平院士PNAS發現水稻新基因
來自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可以提高水稻產量的新基因,其有望將其應用于培育新的水稻品種。這一研究成果發布在2月4日的《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李傳友(Chuanyou Li)研究
28位院士共論“袁隆平精神”
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之際,28位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共論如何弘揚袁隆平科技創新精神。大家紛紛表示,要在科技創新中勇攀高峰,做一個矢志不渝的奮斗者。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在視頻致辭中說,袁隆平開創的雜交水稻事業,
中國工程院送別袁隆平院士
5月24日上午10時,“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遺體送別儀式在長沙市明陽山殯儀館銘德廳舉行。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鄧秀新前往送別。 銘德廳內,哀樂聲聲,袁隆平遺像懸掛大廳中央,李曉紅、鄧秀新神情悲痛,緩步來到袁隆平的遺體前肅立默哀,向袁隆平的遺體三鞠躬,
沉痛哀悼!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天空間斷放晴了一陣子的長沙,又下起了細雨。我國著名科學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長沙,與世長辭。享年91歲。 就在不久前,這位在我國乃至全世界雜交水稻事業發展中,做出了最杰出貢獻的偉大科學家,還帶病在海南三亞南繁基
農業科技界追憶袁隆平: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袁隆平同志是當代科學家的典范,是我國農業科技界的一面旗幟,也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11月10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共同舉辦的袁隆平精神學習交流會在京舉行,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院士號召農業科技工作者深入學習袁隆平的科學精神,擔負起高水平農業科
追憶袁隆平:他的人生歷程是一部雜交水稻發展史
10日在京舉行的學習袁隆平精神交流會上,包括5位兩院院士在內的我國農業科技界數十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追憶緬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創新實踐、科學精神和崇高風范,認為袁隆平的人生歷程就是一部雜交水稻發展史;表示要學習、傳承和發揚袁隆平惟實懷真的創新膽識,經邦濟農的家國情懷,團結同輩、提攜后輩的合
當庭道歉!侵害袁隆平院士名譽、榮譽案宣判
5月19日上午,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公益訴訟起訴人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訴被告張某侵害著名農業科學家袁隆平名譽、榮譽一案公開開庭審理,法院當庭宣判,被告張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在國家級新聞媒體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訴稱,被告張某于2021年5月22日至5月24日
訪袁隆平院士:讓中國水稻帶給世界更多驚喜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當習近平總書記講到這一句時,我的內心格外激動!”現場聆聽黨的十九大報告后,今年87歲的袁隆平深感重任在肩,“我們從事農業科研的人,要勇于把確保糧食安全這副擔子挑起來。” 悠悠萬事,吃飯
袁隆平何繼善院士:民間創新亟待立法保護
陽春三月,全國政協常委袁隆平院士、湖南省科協主席何繼善院士、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力元新材總經理鐘發平等知名人士,就如何動員全社會力量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問題,在兩會期間建議制定《民間創新促進與保護法》,以法律的形式,激勵、規范、協調、保護人民群眾的創新創業活動。 該建議指出,我國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