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籽粒積累鎘、砷關鍵生育期獲揭示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資環學院教授汪鵬課題組揭示了水稻籽粒積累鎘、砷的關鍵生育時期。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環境污染》。 農產品重金屬污染威脅人們健康,其中大米是鎘和無機砷攝入的主要來源。農田土壤中鎘、砷可以通過兩種途徑進入水稻籽粒:根系吸收、再分配轉運。然而,這兩種途徑以及水稻不同生育期所吸收的鎘、砷對最終收獲籽粒積累量的相對貢獻率尚不清楚。 針對這個問題,汪鵬課題組利用盆栽試驗,在水稻不同生育時期設置多種水分處理,調節土壤氧化還原狀況及孔隙水中鎘、砷含量,巧妙地通過數學模型評估了上述兩種途徑和水稻各生育時期對大米鎘、砷積累的相對貢獻率。 研究表明,在常規稻田水分管理條件下(從水稻營養生長階段的淹水至灌漿成熟中后期的排水,以及分蘗后期短暫排水),稻米鎘積累的關鍵時期是灌漿成熟期。該時期水稻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鎘貢獻了籽粒鎘的98%,而水稻營養生長階段莖葉所積累的鎘通過再分配轉運至籽粒的貢獻微乎其微。與鎘相反,稻米砷積累的關鍵時......閱讀全文
水稻籽粒積累鎘、砷關鍵生育期獲揭示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資環學院教授汪鵬課題組揭示了水稻籽粒積累鎘、砷的關鍵生育時期。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環境污染》。 農產品重金屬污染威脅人們健康,其中大米是鎘和無機砷攝入的主要來源。農田土壤中鎘、砷可以通過兩種途徑進入水稻籽粒:根系吸收、再分配轉運。然而,這兩種途徑以及水稻不同生育期所吸收的鎘、
水稻籽粒積累鎘、砷關鍵生育期獲揭示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資環學院教授汪鵬課題組揭示了水稻籽粒積累鎘、砷的關鍵生育時期。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環境污染》。農產品重金屬污染威脅人們健康,其中大米是鎘和無機砷攝入的主要來源。農田土壤中鎘、砷可以通過兩種途徑進入水稻籽粒:根系吸收、再分配轉運。然而,這兩種途徑以及水稻不同生育期所吸收的鎘、砷對最終
水稻籽粒積累鎘、砷關鍵生育期獲揭示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資環學院教授汪鵬課題組揭示了水稻籽粒積累鎘、砷的關鍵生育時期。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環境污染》。 農產品重金屬污染威脅人們健康,其中大米是鎘和無機砷攝入的主要來源。農田土壤中鎘、砷可以通過兩種途徑進入水稻籽粒:根系吸收、再分配轉運。然而,這兩種途徑以及水稻不同生育期所吸收的鎘、
研究發現水稻應答鎘脅迫關鍵基因
6月17日,記者從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獲悉,由該園科研人員完成的“水稻金屬耐受蛋白OsMPT1及其編碼基因和其RNA干涉片段”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過量的重金屬在水稻體內累積,不僅影響水稻產量、品質及整個農田生態系統,而且可通過食物鏈危及動物和人類健康。研究水稻對重金屬吸收轉運的分子機制,可為
AAS法分析茶葉中的鉛,鎘,砷
圖1.? PerkinElmer PinAAcle 900T原子吸收光譜儀。 分析茶葉中重金屬的主要挑戰之一,是分析物的水平極低而基質水平又非常高。多年來,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FAAS)已經被確立為進行此項分析的可靠首選的方法。使用縱向塞曼背景校正和基體改進劑,在進行高基質樣
研究在低鎘水稻研究中取得進展
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全國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然而,水稻容易吸收和富集重金屬元素鎘,使得鎘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并在人體內長期積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我國稻米鎘污染問題形勢嚴峻,其中南方稻米鎘污染情況尤為嚴重。我國栽培稻分成秈、粳兩個亞種,秈稻主要在南方地區種植,較粳稻具有更強的鎘積
新技術有望讓水稻實現高錳低鎘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種質創新課題組研究發現了一個控制水稻籽粒錳積累的主效數量性狀位點(QTL),并且創制了高錳低鎘水稻的優良育種材料。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錳作為一種重要的礦質元素,在日常飲食中往往不足。通過生物強化作用雖然可以增加水稻
研究人員發現抑制鎘蓄積的水稻基因
日本岡山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一種能抑制重金屬鎘在稻米中蓄積的水稻基因,該基因能把從土壤中吸收的鎘封閉在水稻根部細胞內。這一發現為培育難以蓄積鎘的水稻品種開辟了道路。 鎘在電鍍和電池生產中應用廣泛,但如果鎘在人體內大量蓄積,會造成骨骼中的
水稻對鎘吸收轉運機制研究獲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6747.shtm
芹菜中重金屬鎘、鉻、汞、砷的消解
近年我國蔬菜重金屬污染問題日益嚴峻,主要蔬菜中重金屬元素有:鉛(Pb)、鎘(Cd)、鉻(Cr)等,重金屬是我國蔬菜主要重金屬污染物;工業發達地區的蔬菜重金屬污染程度較嚴重;葉菜類蔬菜比根莖類和果實類蔬菜較易被重金屬污染。面臨以上這種情況,本文使用智能石墨消解儀對芹菜進行前處理,對研究芹菜中重金屬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