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躲垃圾急變軌太空怎么搞衛生?
國際空間站躲垃圾急變軌 太空怎么搞衛生? 太空垃圾 是指在宇宙空間中的各種人造廢棄物體及其衍生物,包括失效航天器、火箭殘骸、操作性碎片、解體碎片等。它們的運行速度接近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有撞擊其他航天器的風險,某些太空垃圾在返回大氣層時也會對地面安全造成威脅。 碰撞預警 ■發射預警 指預測發射后短期內是否會與碎片或航天器的位置及軌道交會,一旦發現危險,可以通過更改發射時間來躲避碰撞 ■在軌預警 指預測航天器在穩定運行后是否與碎片存在危險交會,若存在交會風險,需變動軌道來躲避碎片 清除方式 ■一類是接觸式,如機械臂抓、網捕等 ■一類是非接觸式,如激光推移、離子束推移等 據俄羅斯航天局當地時間12月3日消息,國際空間站(ISS)當天早些時候進行了一次變軌,以避免與美國1994年發射的火箭的一塊碎片發生碰撞。 國際空間站的軌道是利用“進步MS-19”號貨船的推進器調整的,該貨船與軌道上的實驗室對......閱讀全文
航天探索: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
最近,中國航天很火。通過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我們發現了月球上的新礦物“嫦娥石”。借助天問一號和“祝融號”火星車,我們發現火星上真的有水。有了中國空間站,我們的航天員不僅完成了多次出艙活動,還在太空進行“種菜”等科學實驗……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黨的十八大以
歐洲航天局增設載人航天等新部門
歐洲航天局3月22日宣布,該機構理事會日前召開會議,批準了機構改革方案,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增設載人航天等幾個新部門。 歐航局表示,這次機構調整旨在增強歐航局的效率和競爭力,從而為其成員國提供更多便利,新部門及其團隊將于4月1日正式投入運轉。新設的載人航天部將負責管理歐洲與國際空間站的合作事
世界航天日:致敬中國航天人!
今天(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61年前的今天,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實現人類首次太空飛行,為人類的空間探索開辟了新途徑。2011年4月7日,第6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4月12日確定為國際載人航天日,也就是世界航天日,以慶祝人類空間時代的開始。20多年前,以美國為首的16個國家研制國際空間
從航天可視化到可視化航天
自9月28日進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在歷時12天的緊張工作中,石家莊鐵道大學校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趙正旭教授及劉展威、佟寬章、王威4人圓滿地完成了嫦娥二號三維可視化前期任務。向全球展現了嫦娥二號發射任務的實時精彩仿真。 “以前是航天可視化,現在是可視化航天。”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戚發軔專訪:傳承航天精神,續寫航天新輝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72.shtm 空間站“T”字形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嫦娥五號或找到月球有“本地水”證據,長征八號運載火箭一箭22星創造新紀錄……乘著“航天強國”夢想的翅膀,中國航天六十余載負重前行、厚積薄發,
航天科技成果亮相航天創新創業大賽
4月24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作為今年航天日的預熱活動,第四屆中國航天創新創業大賽今天(21日)在青島開幕,一批航天科技成果集中亮相。 這是一款能夠在距離地表10公里至30公里平流層內長期駐留的太陽能動力無人機,同時它還擁有對地觀測及通訊功能,可以與中低軌衛星進行功能互補,未來將成為新型中繼通
國家航天局:多舉措培養航天人才
今天(1月28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介紹,航天事業的發展需要引入更多新生力量加盟,在人才培養方面:第一,通過重大工程牽引,不斷加強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創新團隊的培養,也包括大國工匠等。第二,強化人才交流機制,不斷規范和引導人才交流。第三,
堅持鑄就航天名匠
低調沉穩,是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副主任薛長斌給人的第一印象。 曾先后擔任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和嫦娥四號任務有效載荷分系統總設計師的他,將自己的成就歸結為“運氣好”,“我覺得個人是一方面,幸運的還是趕上了整個時代發展的大潮。” 在這些光環背后,他既是眾人眼中雷厲風行的總設計師,
專家解析后航天飛機時代俄美航天戰略
■ 今年4月12日,是世界上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飛天50周年——1961年的這一天,蘇聯“東方一號”宇宙飛船發射成功,該國航天員尤里·加加林乘這艘飛船繞地球飛行一圈,歷時108分鐘,而后安全返回地面。為紀念人類首次太空飛行,4月7日,第6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4月12日確定為國際
托舉航天的青春力量!走進80、90后航天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14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