鱘魚性別特異性分子標記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魚類生殖發育與細胞工程研究團隊通過對施氏鱘雌雄群體進行基因組重測序以及比較分析,篩選到施氏鱘雌性性別特異性DNA片段,并通過引物設計和群體驗證,表明所獲得的雌性性別特異性DNA分子標記在鱘科魚類中具有通用性。相關研究成果近期在國際期刊《Genomics》(2021年影響因子為5.736)發表。 鱘魚個體大、初次性成熟時間長,但未成熟鱘魚雌雄個體之間沒有明顯的第二性征,早期從形態上無法辨別雌雄。此外,經濟型鱘魚(施氏鱘、俄羅斯鱘和雜交鱘等)加工的魚子醬富含人體必需氨基酸、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等物質,營養價值極高,享有“黑色黃金”的美譽。因此,依照雌雄性別分別進行集約化養殖或一定性別比例進行飼養,可以減少飼養過多雄性個體造成的資源浪費,節約養殖成本。此前其他科研人員通過ISSR、AFLP、RAPD和RAD等不同分子標記技術檢測西伯利亞鱘、俄羅斯鱘、小體鱘、意大利鱘、湖鱘、波斯鱘和歐洲鰉、施氏......閱讀全文
鱘魚性別特異性分子標記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魚類生殖發育與細胞工程研究團隊通過對施氏鱘雌雄群體進行基因組重測序以及比較分析,篩選到施氏鱘雌性性別特異性DNA片段,并通過引物設計和群體驗證,表明所獲得的雌性性別特異性DNA分子標記在鱘科魚類中具有通用性。相關研究成果近期在國際期刊《Genomics》(2021
寧波材料所在可燃冰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
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以及能源的短缺,開發清潔環保的新能源成為建設可持續發展社會的迫切需要,而籠型水合物在新型清潔能源開發、能源儲存、溫室氣體捕獲和氣體分離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籠型水合物是在一定溫度和壓力等條件下由水(冰)和氣體分子形成的非化學計量的、具有籠狀結構的類冰固體化合物,是通過將
天津工業生物所在新型褐藻膠裂解酶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
褐藻膠是由多聚甘露糖醛酸和多聚古羅糖醛酸構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經裂解反應后獲得的褐藻寡糖水溶性強、穩定性高,而且具有諸多生物活性,如抗腫瘤、促進益生菌生長、增強植物抗逆性等。近年來,褐藻寡糖在細胞識別、信息傳導、神經退行性疾病預防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研究進展,在藥物研制、功能食品開發、綠色農業等
化學所在生物分子馬達組裝體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以活性生物大分子為構筑基元,利用分子組裝策略設計與構建仿生體系,模擬或調控生命體基本單元的結構和功能,已成為化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的前沿和熱點。生命體活動所必需的能量來源是三磷酸腺苷(ATP),一般情況下由旋轉生物分子馬達蛋白ATP合酶在跨膜質子梯度勢的推動下合成。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
上海辰山植物園在分子進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3月3日,國際學術期刊BMC Genomics 在線發表了上海辰山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植物抗逆與分子進化研究組題為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and evolutionary analyses of the PP2C gene family wi
動物所在分子系統學基礎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在現代分子系統學研究中,最大似然法和貝葉斯分析是兩種文獻中最為主要的構建系統發育樹的兩種方法。在構建系統發育樹之前,研究人員一般都需要對比對后的多條基因序列進行最優進化模型選擇。目前,通常使用的模型選擇軟件,如ModelTest等,其實包含似然比檢驗(LRT)、赤池信息標準(AIC
寧波材料所在仿生功能高分子材料方面取得新進展
關節疾病與組織損傷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頑固性疾病之一,發病率高而且難以治愈。采用人工材料實現組織缺損的填充、置換、再生,是當今世界多學科交叉的前沿課題,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但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人工材料的設計與合成、結構操控、生物活性與生物功能的實現與調控等是成功地構建
昆明動物所在食肉目分子系統學方面取得新進展
食肉目犬型超科(Caniformia)各科間的系統發育關系一直是近年來食肉目系統發育關系研究的熱點,至今仍處于眾說紛紜的狀態,尤其是小熊貓科的系統發育位置。小熊貓因其似熊非熊的形態特征,使得它的進化地位存在很大的爭議,無法得到解決。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張亞平院士、云南大
肖偉烈研究團隊在天然活性分子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云南大學教育部自然資源藥物化學重點實驗室肖偉烈研究員團隊綜合利用天然藥物化學、有機化學、藥理學以及藥物設計等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手段,從事天然活性分子的發現及新藥研發工作。長期與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鄭永唐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孫漢董院士研究團隊以及云南大學張洪彬教授合作,已在抗艾滋病活
昆明動物所等在胃癌分子病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我國是胃癌的高發區,每年新發現約40萬胃癌患者,占世界胃癌發病人數的40%左右。我國胃癌死亡率是歐美發達國家的4-8倍,是當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重大疾病。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生活中情緒壓力,不良的飲食習慣,如喜好熏烤、高鹽、辛辣食物及酗酒,都會破壞和損傷胃粘膜,造成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導致胃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