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力爭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提出了未來五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思路目標和重點任務。這是首部將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并推進的規劃,近期將公開發布。”12月8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鄧小剛表示。 鄧小剛介紹,《“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通過五年的努力,到2025年,農業基礎更加穩固,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梯次推進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脫貧地區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力爭到2035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在強化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方面,《規劃》提出圍繞實現高水平的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深入推進農業科技創新,開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種子庫建設,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龍頭企業。強化大中型、......閱讀全文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人
我國力爭2035年 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提出了未來五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思路目標和重點任務。這是首部將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并推進的規劃,近期將公開發布。”12月8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鄧小剛表示。 鄧小剛介紹,《“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
楊凌農高會助力加快推進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
第16屆楊凌農高會。張行勇攝 第27屆楊凌農高會的參會人員在中國科學院展位了解最新農業成果。張行勇攝 9月9日,從第二十九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以下簡稱楊凌農高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科技部、商務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和陜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趙其國:生態高值農業是現代化新農村發展方向
上海崇明島前衛村是個生態農業村,土地3671畝,人口753人。這里水清天藍、空氣清新。來前衛村“當一日農民”已成為很多上海市民的時尚。 數據表明,該村投資規模已達1.2億元。現已成為集農、工、副、商、旅游等全面發展的綜合產業,人均年收入達到16萬元。 這是個經典案例,中國科學院院士
農業科技現代化成為農業現代化的強勁引擎
智能農機在田野里奔騰輾轉,自動播種、施肥、收割,卻不見一人;指尖在屏上輕輕一點,旅行之余也可以給大棚里的蔬菜澆水施肥;沒有土壤,沒有陽光,植物工廠里的蔬菜依然長得旺盛……科技與農業融合,描繪著最時尚、最具創造力的現代農業圖景。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
以農業標準化助推農業現代化
實施農業標準化是加快建設現代農業三大體系、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礎環節,是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的有效措施,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筆者認為,吉林省質監局作為標準化的行業主管部門,應以農業標
打響農業農村治污攻堅戰 補齊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短板
2018年9月,紐約聯合國總部,浙江“千村示范 萬村整治”工程榮膺全球環境最高獎“地球衛士獎”。這是對浙江省多年來在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上所付出努力的肯定,也是中國不少鄉村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扎實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縮影。 有多姿多彩的鄉村,才有氣象萬千的美麗中國。2018年,我國農業農村污染治
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農業污染源普查方案》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牧、農村經濟)、農機、畜牧、獸醫、漁業(海洋、水利)廳(局、委、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各有關單位: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7〕82號)和《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部門分工》(國污普〔2017〕4號)
農業農村部部署農業生態環境監測工作
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做好農業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農業生態環境監測工作。 《通知》指出,農業生態環境監測是一項長期性、基礎性工作。開展農業生態環境監測,對于準確判斷我國當前農業生態環境形勢,精準實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不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質量,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具
農業科學家為實現農業現代化貢獻力量
青紗帳里,玉米行行挺拔;汪汪水田,晚稻株株青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夏糧總產量2948億斤,比上年增加28.7億斤,增長1.0%。這離不開廣大農業科學家的持續努力。長期以來,廣大農業科學家圍繞農業農村發展,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送進億萬農民家,為實現農業穩產增產、促進農民持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