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林奈氏分類系統屬于雙歧桿菌屬,按照三域系統屬于細菌域 ,按照五界分類系統屬于原核生物界。早在1899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兒科醫生Henry Tissier從母乳喂養的健康嬰兒的糞便中分離出的一種厭氧的革蘭氏陽性桿菌,當時命名為Bacillus bifidus。隨后,Tissier就發現補充這種分叉狀的桿菌能治療腸道感染方面的疾病。在Tissier發現雙歧桿菌以后,人們發現了更多的雙歧桿菌屬的成員,人們對雙歧桿菌的生理功能進行了深入的發掘與研究,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特別是近年腸道微生物組學研究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雙歧桿菌的重要性。雙歧桿菌在醫藥、食品等方面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閱讀全文
按照林奈氏分類系統屬于雙歧桿菌屬,按照三域系統屬于細菌域?,按照五界分類系統屬于原核生物界。早在1899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兒科醫生Henry Tissier從母乳喂養的健康嬰兒的糞便中分離出的一種厭氧的革蘭氏陽性桿菌,當時命名為Bacillus bifidus。隨后,Tissier就發現補充這種
?摘 要:觀察3株雙歧桿菌對人O型、人B型、綿羊、兔、雞和小鼠紅細胞的凝集滴度,并對其血凝素進行了提取。結果表明,3株雙歧桿菌均能凝集各種來源的紅細胞,血凝滴度無明顯差異;D-甘露糖不能抑制血凝。提取的脂磷壁酸(LTA)具有血凝活性。其血凝素受體為糖類。 關鍵詞:血凝素 雙歧桿菌 血凝
雙歧桿菌是一個細菌屬名。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是一種革蘭氏陽性、不運動、細胞呈桿狀、一端有時呈分叉狀、嚴格厭氧的細菌屬,廣泛存在于人和動物的消化道、陰道和口腔等生境中。雙歧桿菌屬的細菌是人和動物腸道菌群的重要組成成員之一。一些雙歧桿菌的菌株可以作為益生菌而用在食品、醫藥和飼料方
日本京都府立大學教授牛田一成率領的研究小組2月8日宣布,他們從生活在非洲中部加蓬的野生大猩猩的糞便中,發現了新種的雙歧桿菌。 雙歧桿菌生活在動物腸道內,是一種厭氧的革蘭氏陽性桿菌,末端常常分叉,由此得名。它擁有強大的殺菌能力,還能遏制有害細菌的增殖,調整腸內環境,保護腸黏膜。與
雙歧桿菌已成為人體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近年來雙歧桿菌在食品、保健以及醫療方面的功效及前景已被更多的人重視。微生態制劑微生態制劑主要用來調節動植物微生態平衡,提高健康水平。微生態制劑多為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活菌制劑,主要是一類能通過動物體胃酸、膽液、胰液、腸液等屏障,存活并且在消化道定植并繁殖,對動物機
血凝試驗已被廣泛應用于研究細菌與宿主細胞之間的粘附[1,2]。廣義而言,血凝素也是一種粘附素,已證實一些細菌的血凝素和粘附素為同一物質,如腸毒性大腸桿菌的菌毛既能粘附于人或動物的腸上皮細胞,又能凝集不同種的紅細胞,呈現甘露糖抵抗血凝(MRHA)。血凝試驗已作為一些細菌的粘附能力的標志,并用作菌
2、結 果 2.1 雙歧桿菌的血凝活性 3株青春型雙歧桿菌對6種紅細胞的血凝滴度見表1,3株細菌均能凝集6種紅細胞,菌株間及各種紅細胞間無顯著差異。 表1 雙歧桿菌血凝滴度 菌株 人O 人B 綿羊 兔 雞 小鼠 標準株 1∶4 1∶4 1∶4 1∶
2.4 血凝素受體的確定 為確定血凝素受體的成分,觀察了人O型、人B型及綿羊紅細胞懸液經各種因素處理對血凝的影響,結果見表4,過碘酸鈉能抑制血凝;胰蛋白酶無此作用。 進一步觀察了各種糖對血凝的影響,結果1%的葡萄糖、乳糖、蔗糖、D-果糖、L-山梨糖、棉子糖、麥芽糖、纖維二糖、D-木糖、鼠
雙歧桿菌具有調節腸道菌群的作用。通過用雙歧桿菌對慢性腹瀉患者臨床觀察研究表明,在服藥兩周以后,患者大便次數、形狀異常,臨床癥狀消失,對總有效率為90.3%,復發率低。許多國內醫院已將雙歧桿菌制劑作為治療慢性腹瀉的首選藥物。此外,雙歧桿菌還可以治療因過量使用抗生素而導致的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疾病。有人采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12/470097.shtm (抗擊新冠肺炎)香港兩所大學聯合研究指青春雙歧桿菌可提升新冠疫苗成效 中新社香港12月2日電 (記者 韓星童)香港中文大學(中大)12月2日公布,中大醫學院與香港大學(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