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臨床資料 患者,男,48歲,心悸、氣短2個月,因兩周前出現上腹部不適,胃部灼熱等癥狀于2015年9月來我院就診。查體:呼吸深快,心率122次/分,體溫:37.1℃,血壓:110/70mmHg。左眼因急性虹膜炎失明。神志清晰,腹部壓痛不明顯,心影不大。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 肺部CT:①雙下肺多發索條影;②雙側胸腔積液;③心包積液;④心室內可見約兩處團塊狀低密度影,較大者大小4.1cm×3.5cm,CT值約2.9Hu。心室內團塊狀低密度影,請結合臨床。肝臟超聲未見明顯異常占位。頭部及胸椎CT:①胸椎退行性改變。②頭部CT掃描未見異常。 超聲心動圖:心臟各房室腔大小尚正常,心室壁厚度正常,運動不協調,幅度正常。左室后壁及右室前壁心包腔可探及液性回聲,深徑27mm 及24mm。EF53%,FS27%。心尖四腔心切面顯示(圖1、2)左室心尖部至右室側可見不規則形欠均質性中等回聲團,范圍125mm......閱讀全文
1.臨床資料?患者,男,48歲,心悸、氣短2個月,因兩周前出現上腹部不適,胃部灼熱等癥狀于2015年9月來我院就診。查體:呼吸深快,心率122次/分,體溫:37.1℃,血壓:110/70mmHg。左眼因急性虹膜炎失明。神志清晰,腹部壓痛不明顯,心影不大。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肺部CT:①雙下肺多發
病例資料 患者,男,70歲,因“上腹部脹痛20余天”入院。20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側腰腹部疼痛不適、上腹部脹痛,偶伴尿痛,無發熱,無尿頻、尿急,肉眼血尿。在當地輸液治療(具體不詳),效果欠佳。門診CT檢查考慮右腹膜后腫物。門診以“右腹膜后腫瘤”收住院,自發病以來,大便通暢,飲食一般,睡
軟組織肉瘤是起源于間充質的惡性腫瘤,特點是病理類型多,組織學亞型超過50種;發病率低,總病例數低于全身惡性腫瘤1%。總之,至少1/3軟組織肉瘤死于腫瘤進展,大多數為肺轉移。早期患者5年生產率75%,晚期患者則不足20%。 【癥狀與體征】 軟組織肉瘤可發生在身體
Kaposi肉瘤(KS)又名多發性特發性血管肉瘤,1972年由Kaposi首報。該病在我國新疆地區報告較多,主要見于當地的**爾和哈薩克等少數民族。KS的病因不明,可能是感染、遺傳易感性、地理環境和流行病學等綜合作用的結果。近年有研究表明:MCI-1,SPINK5基因可能與KS的發病有關聯,在KS
患者女,30歲。因“血尿伴右側腰部疼痛4日”入住我院泌尿外科。患者于2018年7月無明顯誘因出現全程血尿,伴血塊;伴右腰背部疼痛,劇烈難忍;伴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無尿頻尿急尿痛、發熱畏寒。外院超聲提示“右腎囊實性團塊,建議進一步檢查”。?外院增強CT提示“右腎上極異常密度影,考慮惡性病變不除
除了設計合理的四肢軟組織肉瘤保肢治療以外,很大部分患者會出現遠處轉移。對于肢體病灶,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是肺。在50%出現疾病反復的患者中, 肺是唯一的轉移部位。肺外轉移相對少見,且經常是疾病廣泛播散的晚期表現。對于原發腫瘤已控制或可控制,沒有肺外疾病,醫學上適合開胸術,所有的肺部病灶能夠全部切除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61 歲,右下肢腫物 2 年。2 年前發現右 脛前豆粒大小皮下腫物,緩慢增大,近半年出現疼 痛,于當地醫院手術切除,未做病理。術后 1 個月, 于手術邊緣又出現皮下腫物,增大較快,偶有疼痛、 瘙癢。皮膚科情況: 右小腿伸側見約 5 cm × 8 cm 大 小腫物,
? 一、股骨下端骨肉瘤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 (一)適用對象。 ??? 第一診斷為股骨下端骨肉瘤(ICD-10:C40.2 M9180/3) ??? 行腫瘤瘤段截除,腫瘤型膝關節置換術(ICD-9-CM-3:77.85-77.87伴81.5402)(已完成術前診斷及化療,不包括術后化療
小鼠纖維肉瘤細胞 WEHI 164細胞??在艾滋病(AIDS)面前,嚙齒動物似乎比人類更為強大。大鼠和小鼠對人體免疫缺損病毒(HIV)具有天生的抵抗能力——這一情況也導致研究人員尋找一種AIDS小型動物模型的夙愿一直無法實現。然而科學家zui近發現,一種經過基因改造的小鼠很容易感染HIV,這就為AI
患者男,20歲。2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骶尾部持續性脹痛,3個多月前疼痛加重,并捫及一大小約2cm×3cm質硬包塊。實驗室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影像表現:骶5椎體及尾椎不規則骨質破壞伴軟組織腫塊形成,邊界清晰,大小約4.5cm×4.1cm×4.5cm,內見殘存骨性結構,T1WI呈稍低信號,T2WI呈不均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