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研究挑戰基因隨機突變理論
長期以來,基因突變的隨機性一直是生物演化理論的基礎,然而這個生物學經典觀點受到一項新研究的挑戰。 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日前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說,他們通過擬南芥實驗發現,基因突變并非是隨機的,而是以某種對植物有益的方式進行。這一新發現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進化的理解,有望幫助科學家培育出更具優良性狀的作物,甚至幫助人類開發對抗癌癥等疾病的新療法。 基因突變是指DNA(脫氧核糖核酸)發生了無法修復的堿基對組成或順序改變。現有理論認為,最初的基因突變是隨機的,自然選擇決定了能夠在生物體中觀察到哪些突變。 這一國際團隊在實驗室中培育擬南芥并對其進行DNA測序,以發現其突變是否存在深層次規律性。 相比人類基因組由30億個堿基對組成,擬南芥基因組僅包含1.2億個堿基對,被認為是理想的遺傳實驗模型植物。 研究團隊發現,擬南芥基因組存在低突變率區域,并且這些低突......閱讀全文
一項新研究挑戰基因隨機突變理論
長期以來,基因突變的隨機性一直是生物演化理論的基礎,然而這個生物學經典觀點受到一項新研究的挑戰。 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日前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說,他們通過擬南芥實驗發現,基因突變并非是隨機的,而是以某種對植物有益的方式進行。這一
Science:新研究挑戰黑洞形成理論
一項新研究顯示,天鵝座X-1射線雙星系統中的黑洞質量大約是太陽的21倍,其質量如此之大,以至于挑戰了當前的恒星演化模型。2月19日,相關論文刊登于《科學》。圖片來源:國際射電天文學研究中心 通常,黑洞的質量是由其母恒星的性質決定的,并受到在其生命周期中“丟給”恒星風的質量的限制。如果一個黑洞與
Nature新研究挑戰細胞存活傳統理論
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一系列實驗中意外發現移植到新生小鼠大腦中的胚胎神經細胞能夠存活,這一成果為有可能利用神經細胞移植治療諸如阿爾茨海默氏癥、癲癇、亨廷頓氏舞蹈病、帕金森氏病和精神分裂癥等疾病增加了希望。研究論文發表在10月7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新論文中的這些
挑戰理論:基因調控導致人成為人
來自杜克大學生物學系,基因組科學與政策研究院(Institute for Genome Sciences and Policy)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類和黑猩猩之間的差異并不如我們之前認為的那么大——其中99%都是相同的,而且令科學家們驚訝的是,人之所以成為人,并不是由于基因差異,而是由于這些基因如何被利
基因突變新模式?這項研究正在挑戰達爾文
1944年,哥倫比亞大學的遺傳學博士生伊夫琳?威特金做實驗時出現了一個偶然的失誤。她在紐約冷泉港實驗室做的第一個實驗中,不小心用致死量的紫外線照射了數百萬個大腸桿菌(E. coli)。當她第二天回去檢查樣品的時候,那些大腸桿菌都死了——除了其中一個樣品中的四個細胞,它們存活了下來,并且能夠繼續生
Nature子刊:挑戰常規!提出腫瘤轉移新理論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納米系統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證實關于一些癌細胞如何發生轉移的一種不同尋常的理論上取得重大進展。他們的發現可能導致人們開發出新的治療策略阻止黑色素瘤擴散。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maging of
重視HBsAg突變隱患應對乙肝防治新挑戰
乙肝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數據顯示,據估計全球有20億人感染過乙肝病毒(HBV);2.57億人是慢性HBV攜帶者,其中75%的慢性病例來自亞洲。2015年,乙肝導致了全球88.7萬人死亡,其中大多數死于乙肝并發癥(包括肝硬化和肝細胞癌)。 HBV感染檢測常用的
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前列腺癌新易感基因
最近,一項主要國際研究確定了前列腺癌風險增加相關的23個新遺傳變異,因此現在科學家們可以解釋三分之一的前列腺癌遺傳風險。 這項研究將常見的前列腺癌相關遺傳變異的總數增加到了100,通過檢測它們,研究人員可以識別1%的男性,其疾病風險是普通人群的6倍高。 英國癌癥研究所和加利福尼亞的科學家們帶
基因學家一項新研究發現:DNA“復制時機”因人而異
想象一下讓你復制一個圖書館,若要一個人做這事幾乎要永無止境了。你或許要叫上一些朋友,做個分類計劃,然后各個擊破。 當人類的細胞在每次分裂的時候,都將面臨復制60億個DNA(脫氧核糖核酸)字母的艱巨任務。然而,DNA的復制機制并不是逐條染色體慢慢復制,而是在多個起源點同時“發力”。一些區段可能比
新研究:基因突變可以預防青光眼
青光眼作為當今全球不可逆失明的主要原因,深深的困擾著許多人。近日,一項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青光眼國際研究合作有可能為治療和預防青光眼指明了方向。這項涉及全世界6大洲36個國家12萬多人的研究,用深度基因測序的方法,發現了一種可以預防青光眼的突變基因。這項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自然》子刊《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