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下午,中科院深海所“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船載深拖設備的海上試驗應用,順利返回三亞。 1月22日—1月26日,中科院深海所聯合交通運輸部南海救助局,完成深拖設備在“探索一號”上的集成和試驗應用,為擴展載人潛水器母船科考能力奠定了基礎。 中科院深海所高級工程師 孫科林:南海冬季海況較差,我們抓住近日短暫的海況轉好時間窗口,在春節前完成了深拖設備的海上試驗,為節后開展載人潛水器和無人潛水器的協同科考打好基礎。 深拖是一種無人潛水器,它是將一種或幾種海洋調查儀器進行組合安裝在同一個拖體上,將拖體沉放到預定深度來減少水體對調查精度等影響的設備,可服務于海底地形地貌調查和海底資源開發利用等科學領域。 中科院深海所TS22-2航次首席科學家 陳傳緒:通過前幾年的努力,我們載人潛水器目前已經具備了常態化和業務化的運維能力。在未來的幾年,我們......閱讀全文
工作人員在儀器布放前做檢查工作。 潛航員在對“奮斗者”號進行檢修測試。 (一)臨時黨支部 出海第二天,我剛從東搖西擺的暈船狀態中蘇醒過來,就被通知召開航次全體黨員會議,要成立臨時黨支部。 會議室在“探索一號”三樓,很小,沒幾分鐘就擠滿了人。有年輕的研究員、有高校
中國29日晚在西北戈壁成功將無人太空實驗艙天宮一號送入低地球軌道,在相繼實現航天員上天、太空行走之后,為建設探索太空的前哨——永久載人空間站邁出關鍵一步。 國家主席胡錦濤等中央領導人來到位于北京的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目睹了這次非同尋常的太空發射。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改進后的“長征二號FT1”
1月26日下午,中科院深海所“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船載深拖設備的海上試驗應用,順利返回三亞。? ? 1月22日—1月26日,中科院深海所聯合交通運輸部南海救助局,完成深拖設備在“探索一號”上的集成和試驗應用,為擴展載人潛水器母船科考能力奠定了基礎。中科院深海所高級工程師 孫科林:南海冬季海況較差
? 6月22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探索一號”科考船從三亞母港啟航,遠赴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執行首次深海裝備海試及科考航次。“探索一號”科考船 此次航次是為了攻克深海6000米以下科考任務而設立。它將對中國研制的深淵、深海裝備進行海試驗證,檢驗“探索一號”船的
? ?5月18日澳大利亞太空科學專家戴維·弗蘭納里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為更多的科學探索帶來了希望。 弗蘭納里是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天文和太空科學,他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火星2020任務的科學小組成員之一。 弗蘭納里表示,此次天問一
我國首艘4500米載人潛水器及萬米深潛作業的工作母船“探索一號”科考船歷時13個月在廣州完成主體改修工程,5月5日正式交付中國科學院。 承擔改修任務的中船澄西(廣州)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改修于去年3月啟動,主要目的是將原名“海洋石油299”的海洋工程船擴展為“探索一號”深海科考船。改修項
北京時間12月15日9時52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確控制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從偏航模式轉為三軸穩定對地飛行姿態后,進行了有害氣體測試等一系列定期巡檢項目的檢測。目前,天宮一號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各項應用載荷在軌實驗工作進展順利。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11月20日轉入
一直以來,科學家認為,人類是哺乳動物中唯一能主動進食辣椒的物種。但最近,這一觀點卻被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賴仞的團隊推翻了。他們在一次偶然中發現,樹鼩可以主動進食辣椒。 酸、甜、苦、辣、咸俗稱“五味”。然而,對于哺乳動物而言,“辣”并非是味覺,而是一種痛覺。主流的觀點認為,只有人類可以通過
1月5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科學一號”海洋科學考察船圓滿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首次西太平洋海洋科學共享航次考察任務,順利返回青島奧帆基地碼頭。 海洋所所長孫松、黨委書記王啟堯等到碼頭迎接。 “科學一號”自2010年11月15日從青島起航,歷時52天,航程8300多
引言:2017 年,Qorvo 出版了第 1 版《5G 射頻技術 For Dummies》。該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業界許多人士掌握了一些圍繞 5G 技術的復雜概念。在之前,我們也做了《科普丨重新認識 5G》、《科普丨了解 5G 核心實現技術》、《科普丨發現 5G 的不同之處》、《科普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