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艘載人潛水器工作母船“探索一號”科考船改修完工
我國首艘4500米載人潛水器及萬米深潛作業的工作母船“探索一號”科考船歷時13個月在廣州完成主體改修工程,5月5日正式交付中國科學院。 承擔改修任務的中船澄西(廣州)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改修于去年3月啟動,主要目的是將原名“海洋石油299”的海洋工程船擴展為“探索一號”深海科考船。改修項目由中船重工702研究所擔任設計單位,中船澄西船舶(廣州)有限公司組織實施,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監造。 據介紹,施工過程涉及多專業交叉作業,新舊分段和設備的軟硬件融合等諸多技術和管理難題。改修后的船舶性能全部通過了中國船級社(CCS)的現場測試和檢驗,各項技術參數和指標均達到甚至超過原設計要求。 目前“探索一號”船舶滿載排水量為6250噸,船長94.45米,型寬17.9米,無限航區,二級動力定位,續航能力大于10000海里,自持力大于60天。 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深海工程技術部主任陽寧介紹,根據國家863計劃的任務,......閱讀全文
我國首艘載人潛水器工作母船-“探索一號”科考船改修完工
我國首艘4500米載人潛水器及萬米深潛作業的工作母船“探索一號”科考船歷時13個月在廣州完成主體改修工程,5月5日正式交付中國科學院。 承擔改修任務的中船澄西(廣州)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改修于去年3月啟動,主要目的是將原名“海洋石油299”的海洋工程船擴展為“探索一號”深海科考船。改修項
“探索一號”完成船載深拖設備海上試驗順利返航
1月26日下午,中科院深海所“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船載深拖設備的海上試驗應用,順利返回三亞。 1月22日—1月26日,中科院深海所聯合交通運輸部南海救助局,完成深拖設備在“探索一號”上的集成和試驗應用,為擴展載人潛水器母船科考能力奠定了基礎。 中
“探索一號”完成船載深拖設備海上試驗順利返航
1月26日下午,中科院深海所“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船載深拖設備的海上試驗應用,順利返回三亞。? ? 1月22日—1月26日,中科院深海所聯合交通運輸部南海救助局,完成深拖設備在“探索一號”上的集成和試驗應用,為擴展載人潛水器母船科考能力奠定了基礎。中科院深海所高級工程師 孫科林:南海冬季海況較差
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鈦合金載人艙通過驗收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負責研制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鈦合金載人艙于10月21日在無錫通過驗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海深載人潛水器載人艙”項目負責人、項目組成員、金屬所專項任務處相關負責人參加了驗收會。 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是我國“十三五”部署的首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該潛水器建成后將在覆蓋世界最大深度
探索二號科考船及深海勇士載人潛水器獲多項突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90.shtm 中新網北京10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中科院)27日向媒體發布信息說,在該院所屬多家機構共同參與實施的“探索二號”科考船攜“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最新航次任務中
我國載人深潛器首次完成覆蓋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科考
3月10日,搭載著“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港靠岸。這是“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3月10日攝)。3月10日,搭載著“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港靠岸。 歷時121天,航行17000余海里,我國“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了
中國載人深潛:向海底一萬米進發
3月10日,“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靠港三亞,圓滿完成了我國首次覆蓋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TS10深潛科考航次。本航次中,“深海勇士”號在高海況、海底地質環境復雜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熱液區,創造了一系列中國載人深潛作業的新紀錄。 深海潛水器被認為是發展深海技術的引擎和集
“深海勇士”返航三亞-創中國載人深潛多項紀錄
3月10日上午,“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靠港三亞,完成歷時121天、航行17000余海里的西南印度洋熱液科學考察航次(下稱“TS10航次”)科考之行。本航次中,“深海勇士”號在高海況、海底地質環境復雜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熱液區,創造了一系列中國載人深潛作業的新紀錄。 在
我國正研制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
“下船后我們將先對‘蛟龍’進行全面檢修維護,然后全力投入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的研制。”9月16日,“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現場副總指揮、潛水器本體部門負責人胡震在“蛟龍”號母船“向陽紅09”上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據了解,我國第二部載人潛水器選擇4500米的設計深度,可以滿足大部分深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驗收交付啟動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中,“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今天(13號)結束了結構探傷檢測,結果顯示潛水器狀態正常,目前潛水器驗收和交付相關工作正在按計劃進行當中。 中船重工702所“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副總設計師 李艷青:(結構探傷)主要是檢測載人球上的焊縫,包括赤道縫,
什么力量支撐中國深海科研向深淵、深遠海一再突破?
中新網三亞7月2日電(張月和)“奮斗者”號完成萬米海試,開啟全球深淵深潛探索之旅;“深海勇士”號將中國水下考古從近海帶向深遠海,今人得以借深海沉船遺址一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繁華盛景……是什么力量支撐中國深海科研向深淵、深遠海一再突破?日前,筆者走訪位于海南省三亞市的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簡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分布范圍已探明
國家文物局今天(13日)在海南瓊海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考古新成果。國家文物局介紹,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使用“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聯合對南海西北陸坡一號
未來太空探索,載人還是無人?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功邁出了征服外太空的第一步:12月5日,其新一代載人飛船“獵戶座”完成首次試飛,升上距離地球3000英里的高空后順利返回,落入太平洋預定海域,其成功發射被視作“美國航天的新起點”。NASA放言,“獵戶座”注定將一馬當先,有朝一日將人類送往月球、火星以及更遙遠的宇宙
“探索二號”順利完成任務,返航!
9月25日,“探索二號”搭載“深海勇士”號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返航,順利完成深海地質原位觀測及國產化裝備海試任務。 該航次利用“深海勇士”號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完成了“深海一號”大氣田的水下系泊系統、水下生產系統、典型陸坡區深水井場、“海馬”冷泉區等區域的原位觀測,取得了重要的工程勘測數據
沈陽自動化所助力“奮斗者”號完成首次常規科考應用
近日,“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抵達三亞錨地,完成了“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首次常規科考應用,并開展深海儀器裝備的萬米海試。 在為期59天的科考航次中,“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7700-10900米深度共下潛28次,其中7次超過萬米,在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最深區域進行科考作業
首次中國印尼爪哇海溝聯合深潛科考完成
3月28日,“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返回三亞,完成首次中國-印度尼西亞爪哇海溝聯合深潛科考航次任務。本航次由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深海所)牽頭組織實施,是國際上首次在爪哇海溝開展大范圍、系統性的載人深潛科考。科考隊于2月8日從三亞起航,歷時50天,“奮斗者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首次突破5000米海深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突破5000米海深 我國首臺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在北京時間7月26日6時12分首次下潛至5038.5米,順利完成本次5000米級海試主要任務。 這個下潛深度意味著“蛟龍”號可以到達全球超過70%的海底。 北京時間26日3時38分“
載人潛水器開辟我國深潛科研新領域
認識海洋、保護和開發海洋,深海科考及載人潛水器的技術必不可少。目前,我國已擁有“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三臺深海載人潛水器。記者日前從“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用戶科學指導委員會2022年度會議上獲悉,“深海勇士”號和“奮斗者”號2022年分別完成了100潛次、75潛次作業,這
載人潛水器開辟我國深潛科研新領域
認識海洋、保護和開發海洋,深海科考及載人潛水器的技術必不可少。目前,我國已擁有“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三臺深海載人潛水器。記者日前從“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用戶科學指導委員會2022年度會議上獲悉,“深海勇士”號和“奮斗者”號2022年分別完成了100潛次、75潛次作業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明年探7000米深海
記者從12月26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海洋工作會議上獲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將在2012年組織實施。 據介紹,2012年,在我國海洋科技發展方面,將切實提高極地和大洋科學考察能力和水平,組織好第二十九次南極科學考察和第五次北極考察。積極開展資源調查和環境評價,加大在多金屬硫化
我國在南海啟動大深度潛水器聯合科考
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1日晚通報:“海洋六號”科考船與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探索一號”科考船于4月28日—30日展開聯合科學考察活動,其間兩船分別搭載的4500米級深海作業型潛水器“海馬”號遙控潛水器和“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對南海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海馬冷泉”區進行聯合科
“奮斗者”號已完成21次萬米深潛
新華社三亞12月5日電(記者趙穎全、陳凱姿)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獲悉,“探索一號”科考船5日順利結束第21個科考航次第二航段。截至目前,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共計搭載我國27名科研人員進行了21次萬米深潛。 “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航段科考任務后從馬里亞納海溝返航,于12月
“蛟龍號”首潛大西洋--創造九天九潛新紀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8172.shtm記者近日從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獲悉,中國大洋83航次科考隊員正隨“深海一號”船在大西洋進行科考作業。中國大洋83航次是中國載人潛水器首次在大西洋開展下潛作業,也是“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與
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啟航-沖擊5000米深度
此舉是中國載人深潛從未觸及的全新紀錄,此次試驗任務為期47天。圖為“向陽紅09”試驗母船上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 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繼去年創下3759米的下潛深度記錄后,今年將沖擊下潛5000米深度的目標,這是中國載人深潛從未觸及的全新紀錄,下潛能力達到5000米深度后,可使
我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最大潛至5188米
7月28日12時許,我國第一臺自主研發、自主集成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在完成歷時9小時14分的5000米級海試第三次下潛試驗后重新出現東北太平洋海面。“蛟龍”號深入5000米海底,說明其已經具備在全球70%海域下潛的能力。 “蛟龍”號在本次下潛中進行了坐底、海底照相和聲學地形測量及取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因天氣原因推遲下潛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向陽紅09船昨天(6月11日)抵達預定深潛海域——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受熱帶氣旋影響,原定今天進行第一次下潛將推遲到14號左右。 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現在海況怎么樣啊? 現場總指揮劉峰:低壓中心將會在今天晚上到明天嚴重影響這個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中國奔向“全海深”科考時代
深海探測、深海開發,這是中國深海戰略的目標指向。在任何海域深度科考暢行無阻,業內人士稱之為“全海深”科考。要實現“全海深”科考目標,中國海洋科技工作者必須突破1.1萬米深潛技術,進入世界大洋最深處即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在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深約1.1萬米處的地方,叫挑戰者深淵。 近日
震撼!中國科學院科考團隊發現南海大型古代沉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090.shtm5月21日,國家文物局、海南省、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等單位在海南三亞舉辦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我國首次在深海發現大型古代沉船文物遺址,文物數量巨大,保存相對完好,年代為明代弘治—正德年間,
“蛟龍”號新母船“深海一號”將于今年年底下水
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6日表示,我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的新母船“深海一號”將于今年年底下水。 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軍當日在2018東亞海洋高峰論壇上說,“蛟龍”號新母船“深海一號”將于今年底下水,經過試驗后,預計2019年上半年交付使用。“深海一號”將搭載“蛟龍”號于2020
一套5枚!嫦娥五號、奮斗者號等成果登上郵票
11月24日,中國郵政發行了《科技創新(三)》特種郵票,本套科技創新郵票一套5枚,分別是“嫦娥五號”、“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華龍一號”、“古DNA揭秘中國史前人群遷徙動態與族群源流”,其中四枚郵票內容選自中國科學院近年來牽頭或參與的重大科技成果。 該套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