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討 論3.1 臨床特征 NECC 是一種罕見病理類型的宮頸 癌,發病率極低,僅占宮頸癌的 1% ~3%[1]。各年齡 段均可發病,但中年婦女更常見,文獻報道 NECC 發 病的中位年齡為45~50 歲[4]。本研究 21 例患者的 發病年齡 32~63 歲,中位年齡為 46 歲。 NECC 的臨床表現同宮頸非神經內分泌癌相 似,主要表現為不規則陰道流血、接觸性出血、陰道 排液、盆腔痛,晚期患者可出現腫瘤壓迫癥狀。少部 分患者可無典型臨床癥狀,僅在體檢中發現。本研 究21 例患者中90.5%( 19/21) 以陰道流血為首發癥 狀就診。目前,臨床報道 NECC 患者出現副腫瘤綜 合征的病例極為罕見,這可能是因 NECC 雖然具有 分化成內分泌細胞的潛能,但并不分泌肽類激素,或 分泌的肽類激素沒有生物活性及不足[5]。本研究 21 例患者無一例出現神經內分泌癥狀。NECC 的惡 性程度高,侵襲性強,早......閱讀全文
3 討 論3.1 臨床特征 NECC 是一種罕見病理類型的宮頸 癌,發病率極低,僅占宮頸癌的 1% ~3%[1]。各年齡 段均可發病,但中年婦女更常見,文獻報道 NECC 發 病的中位年齡為45~50 歲[4]。本研究 21 例患者的 發病年齡 32~63 歲,中位年齡為 46 歲。 NEC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 一,其常見病理類型為鱗癌( 69%) 及腺癌( 25%) 。 宮頸神經內分泌癌(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cervix, NECC) 是極少見的一種宮頸癌病理類型,僅 占全部宮頸癌的 1% ~ 3%[1]。NEC
患者女,29歲,5個月前行“剖宮產術”,產一男活嬰,惡露持續時間52天;2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量少,色鮮紅,伴褐色,無腹痛、腹脹、發熱等不適,無同房接觸性出血史。患者于7天前至當地醫院就診,TCT提示:1.炎癥反應性細胞改變;2.可見不典型細胞,疑上皮內病變;HPV18(+)。行宮頸
??? 臨床表現 ??? 早期宮頸癌常無明顯癥狀和體征,宮頸可光滑或難與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區別。頸管型患者因宮頸外觀正常易漏診或誤診。隨病變發展,可出現已下表現: ??? 1.癥狀 ??? (1)**流血 早期多為接觸性出血;中晚期為不規則**流血。出血量根據病灶大小、侵及間質內血管情況而
3.討論?鞍區轉移癌作為臨床罕見病,在所有接受手術切除的鞍區病變中僅占1.8%。源于多個部位的腫瘤均可轉移至鞍區,如肝癌、腎細胞癌、甲狀腺癌、前列腺癌等,其中女性最常見的原發腫瘤是乳腺癌,男性是肺癌。本組6例患者中3例為轉移性腎透明細胞癌,考慮與診斷技術的進步和人們對疾病重視程度的提高有關,肺癌和乳
3.?討論?神經內分泌癌的起源細胞遍布于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幾乎可以出現在任何器官,其中最主要的是肺和胃腸道系統。顱內的病變主要是由外周轉移而來,其中以肺部病變腦轉移為主。本文6 例中,4例由肺部轉移而來。原發于顱內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則十分少見。顱內原發性神經內分泌癌的發病率約0.74%,可
近日《科學報告》撤銷了一篇有爭議的論文,該論文聲稱給老鼠注射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疫苗,顯示出神經損傷的跡象。這篇論文被批評人士抨擊為“偽科學”,并指出它可能會破壞公眾對預防宮頸癌疫苗的信心,從而對健康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我很高興該論文終于被撤回,但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比利
2 結 果?2. 1 術中情況 12 例患者均成功實施機器人輔助經 臍單孔腹腔鏡子宮頸癌根治術,無一例另行輔助穿刺 孔,無一例中轉開腹,平均手術時間為 228 分鐘 ( 146 ~310 分鐘) ,術中平均出血量為135 ml( 80 ~ 400 ml) ,術中無一例損傷輸尿管、膀胱、直腸及
關于宮頸癌的臨床實踐指南,國內大多數參考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公布的“指南”,這個“指南”自2009年逐漸引入我國,成為國內指導宮頸癌治療的首選“指南”。NCCN基本上是每年公布一次,在內容上也是逐年更新。2019版的《宮頸癌臨床實踐指南(第1版)》也已公布。現對其內容更新部分進行簡要解
我國首個國產宮頸癌疫苗日前正式啟動臨床試驗,取得預期結果并通過審評后就能上市。 該項疫苗由廈門大學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養生堂有限公司旗下的廈門萬泰滄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萬泰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制,并將在廈門海滄生產。據悉,這也是繼美國默克(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