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室出血是神經外科常見病與多發病,死亡率及致殘率較高。腦室出血穿刺引流手術目前在基層醫院已被廣泛開展,術后再出血是鉆孔引流術后最為兇險的并發癥,給患者往往帶來災難性后果。本文回顧2例術后再出血患者的診治過程并復習最新指南及相關文獻,現總結如下。 1.病例摘要 患者1,女性,53歲。因突然頭痛伴惡心嘔吐1天入院,既往高血壓病史多年,長期口服阿司匹林。查體:血壓201/103mmHg,GCS13分,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3mm,對光反射遲鈍,左側肢體肌力約Ⅳ級,左側下肢巴氏征陽性。顱腦CT掃描:右側丘腦后部出血并破入腦室(血腫量約5mL),三腦室及四腦室積血伴有幕上腦室輕度擴張(如圖1中1A、1B)。初步診斷為右側丘腦出血并破入腦室,高血壓病。 急診行雙側腦室外引流術,病人意識好轉,腦脊液壓力稍高。引流術后2h復查CT提示引流管位置良好(如圖1中2A、2B),術后4h患者意識進行性下降,右側瞳孔散大固定......閱讀全文
腦室出血是神經外科常見病與多發病,死亡率及致殘率較高。腦室出血穿刺引流手術目前在基層醫院已被廣泛開展,術后再出血是鉆孔引流術后最為兇險的并發癥,給患者往往帶來災難性后果。本文回顧2例術后再出血患者的診治過程并復習最新指南及相關文獻,現總結如下。?1.病例摘要?患者1,女性,53歲。因突然頭痛伴惡心嘔
2.2 治療方法?2.2.1 腦室外引流術或分流管調整術?腦室引流術仍為首選,因其可引出血性腦脊液,通過腦脊液自身置換改善IVH。主要指征為Graeb 評分,即腦室內血量。外引流可輔以應用尿激酶。目前,有文獻提到的最大注射量為10萬U,一天兩次,可有較好的效果。但也有文獻提到,6萬U與10萬
腦積水主要手術治療方式有第三腦室底造瘺術和分流術[包括腦室-腹腔分流術(ventriculoperitoneal?shunt,VPS)、腦室-心房分流術、腦室-上矢狀竇分流術、腰大池-腹腔分流術等]。VPS是治療腦積水的主要術式,常見并發癥有梗阻、感染、引流過度/不全、顱內出血等。2015年9月1日
蘇州市相城人民醫院神經外科2016年5月-2018年5月采用內鏡輔助下經側腦室額角入路手術治療重型腦室型丘腦出血病人12例,現總結經驗報告如下。?1.對象與方法?1.1臨床資料?男9例,女3例;年齡52~79歲,平均年齡63.5歲;從發病到本院急診科就診的時間0.5~16.0h。入院GCS評分:9~
【一般資料】徐某某,男,41歲,司機。【主訴】頭痛左側肢體癱瘓2小時嘔吐次來診(家屬代訴)【現病史】患者2小時前和人爭吵后出頭痛,頭痛較為劇烈,左側肢體癱瘓,嘔吐2次,為噴射狀,吐出胃內容物,非紅色及咖啡色,患者無腹痛腹瀉,無鼻塞流鼻涕,伴咳嗽2天,干咳痰少,無氣喘及咯膿痰,無咯血及盜汗,平時飲食可
蛛網膜下腔出血合并腦室出血后繼發吉蘭-巴雷綜合征病例分析吉蘭-巴雷綜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是以周圍神經和神經根的脫髓鞘病變及小血管炎性細胞浸潤為病理特點的自身免疫性周圍神經病。經典的GBS稱為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臨床表現為急性對稱性弛緩性肢體癱瘓。
治療上給予抗炎(頭孢替唑)、營養神經(腦蛋白水解物)、預防血管痙攣(尼莫同)等藥物治療。于2016-12-02行神經電生理檢查,EMG示,右三角肌、右脛前肌、左腓腸肌內側頭可見自發電位發放,MUP發放密度減少;余四肢被檢肌未見自發電位發放,MUP發放減少甚至缺如。MNCV示,雙尺神經、左腓深神經周圍
【一般資料】女性,78歲,農民【主訴】突發性左側肢體無力言語不清伴進行性意識障礙4小時【現病史】于4小時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左側肢體無力不能行走,言語不清,逐漸出現意識模糊喚不能睜眼,小便失禁,惡性嘔吐約1次為胃內容物。無胸悶氣短、抽搐、偏盲大便失禁癥狀。當地未行診治急診入我院門診查頭顱CT示:右側丘腦
1.臨床資料?患者,男性,69歲,因突發意識不清2h入院。入院時查體:深昏迷狀態,雙側瞳孔等大同圓,直徑4.5mm,直間接光反射消失,項強三橫指,刺痛肢體強直,GCS評分4分。頭部CT示右側丘腦出血破入腦室,雙側側腦室、第三腦室、第四腦室鑄型,急性梗阻性腦積水。?入院后診斷為丘腦出血破入腦室(腦室鑄
【一般資料】女性,67歲。農民【主訴】意識不清1.5小時入院,【現病史】患者于1.5小時前,患者突然出現意識不清伴惡心嘔吐,急打120入院,急診測血壓280/160mmhg,查頭CT1.腦干出血破入第四腦室。急診給予甘露醇靜點后收入我科,患者發病至今處于昏迷狀態,呼吸淺慢小便失禁,未見大便。【既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