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歷介紹 患者,男,50歲,甲狀腺巨大腫物30年,且逐漸加大。住院后擬于擇期行甲狀腺巨大腫物切除術。患者術前意識狀態良好,無心肺基礎疾病及藥物過敏史,ASAⅡ級,CT檢查提示氣管偏離中線約0.5~1.5 cm,氣管受腫瘤壓迫狹窄超過30%,不排除氣管軟化的可能。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常規進行心電,血壓及血氧飽和度監測。麻醉物品及藥品準備包括:纖維支氣管鏡,喉鏡,口咽通氣道,4.5號、5號、5.5號、7號加強管,2%利多卡因,霧化吸入器,4μg/ml濃度的右美托咪定,以及其它常用全麻及搶救藥品。麻醉開始,調整微量泵15分鐘內輸注右美托咪定60μg,期間以2%利多卡因霧化吸入同時吸入純氧5L/min,提高機體的氧儲備,十分鐘后發現患者呈嗜睡狀態,但呼之可應,調整右美托嘧啶持續輸注濃度為0.5ug/kg/h。靜脈給予米達唑侖0.05mg/kg,患者意識狀態消失,由操作熟練的麻醉醫生應用纖支鏡進行氣管插管。 ......閱讀全文
1.病歷介紹?患者,男,50歲,甲狀腺巨大腫物30年,且逐漸加大。住院后擬于擇期行甲狀腺巨大腫物切除術。患者術前意識狀態良好,無心肺基礎疾病及藥物過敏史,ASAⅡ級,CT檢查提示氣管偏離中線約0.5~1.5 cm,氣管受腫瘤壓迫狹窄超過30%,不排除氣管軟化的可能。?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常規進行心電,血
【一般資料】男性,63歲,居民【主訴】腹部不適3月,發現腹腔腫物1月【現病史】患者于3月前無明顯出現腹部不適,1月前查腹部CT示腹腔巨大占位,不伴胸悶憋氣,不伴便血,伴排便困難,無發熱,未予以特殊治療,患者今日為求進一步診治查體后以“腹腔占位”收住我科。自發病以來:神志:清精神:可情志:調無惡寒無發
病例1,女,46歲。右肺上葉小細胞癌12個月,呼吸困難喘憋煩躁2天入院。體格檢查:脈搏152次/分,呼吸48次/分,強迫端坐位,呼吸困難,大汗、煩躁,吸氣時三凹征明顯,右側頸部可觸及20cm×20cm×15cm腫大淋巴結,左頸部5cm×10cm×10cm腫大淋巴結,質硬,邊界不清,不活動,胸片檢查提
1.臨床資料?病例1,68歲女性,因“思睡2年余”入住神經內科,MRI提示垂體大腺瘤,術前視野明顯缺損,手術指征明確,轉入神經外科,在全麻下冠狀切口經額底入路切除腫瘤,手術時間8小時,術后1小時20分鐘拔管,術后1小時52分鐘出現全身抽搐,牙口緊閉,呼之不應,伴隨氧飽和度下降、血壓下降,予以鎮靜插管
合并巨大甲狀腺腫瘤患者急診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麻醉選擇?診療手段的傷害性特征是醫學本身的一個缺陷,而且是很多醫生極易忽視的部分。現代麻醉學的發展,有更多的技術、手段供臨床選擇,為外科手術技術的發展拓展了空間;同時,伴隨的創傷和并發癥也相應增多。因此,如何選擇麻醉方式、采用哪種技術手段成為臨床麻醉決策的
剖宮產硬膜外麻醉異常廣泛阻滯致氣管插管全麻手術診治分析硬膜外麻醉為近年來國內外施行剖腹產手術的首選麻醉方式。止痛效果可靠,麻醉平面和血壓的控制較容易。本文將對我院近期在連續硬膜外麻醉下實施剖宮產術時,導致異常廣泛阻滯行氣管插管全麻1例患者進行臨床分析,觀察剖宮產患者實施硬膜外麻醉時出現異常廣泛阻滯時
患者,女,56歲,155cm,55kg,因“反復咳嗽、咳痰4年余,加重10d”入院。患者4年前出現咳嗽、咳痰。入院前10d癥狀加重,并伴有間歇性胸悶。患者既往有“甲狀腺功能減退癥”8年余,服用左旋甲狀腺素片75μg每日1次;“高脂血癥”半年余,未服藥。?查體:HR76次/分,BP116/70mmHg
氣管拔管過程是全身麻醉的重要結尾階段,它并不僅僅是插管過程的逆轉,拔管條件往往不如麻醉開始時有利,而是從受控到不受控制的情況的轉變。現將2例拔管困難報道如下。?1.病例資料?1.1 例1?患者,女,56歲,ASA Ⅱ級,因重物壓傷致骨折">骨盆骨折,經后入路行右髖髂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入室血壓1
患者,女,53歲,體重61公斤,入院診斷為左腎腫物性質待查,擬在全麻下行腹腔鏡下左腎部分切除術。患者既往無聲音嘶啞,無咽喉部不適,無胸悶憋氣。甲頦間距6 cm,Mallampati分級Ⅲ級,麻醉前評估存在喉鏡暴露困難,擬用視可尼喉鏡行明視插管。?患者入手術室時HR78次/分,BP130/75 mmH
患兒,男,1歲5個月,13kg,因“發現舌下包塊3月余”入院,擬全麻下行包塊切除術。術前體格檢查:患兒呼吸稍費力,包塊硬質,明顯凸出皮面,Mallampati為Ⅳ級。實驗室檢查:無明顯異常。影像學檢查:CT顯示下頜略偏左側可見一包塊影,大小44mm×37mm,后方氣道輕度受壓變窄,其余各項檢查未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