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洋大學”,落戶這個關鍵地區!
日前,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南方科技大學相關負責人前往大鵬新區調研深圳海洋大學項目選址并召開座談會。據深圳當地媒體報道,正在緊鑼密鼓籌建的深圳海洋大學或選址壩光片區,并爭取年內開工和招生。南方科技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海洋大學選址壩光片區,在用地規模、發展備用空間等方面,都能較好滿足建設、定位及未來發展需求,有利于高標準、高起點、高規格建設好深圳海洋大學。深圳海洋大學選址壩光,具有四方面優點:壩光片區山海資源優越,無后期沉降問題,建設工期更短;空間總面積大,可容納10000名學生;鄰近國家深海科考中心項目選址,有利于深圳海洋大學與國家深海科考中心共籌共建,實現人才雙聘、雙導師制度、碼頭共享、大型設備共享、大型海洋高端平臺共建等;鄰近大鵬新區產業園,周邊人才住房等配套齊全,能更好發揮“產學研用融”的集聚效應。壩光片區,已列入深圳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范圍,是廣東省“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十大創新平臺之一,聚集生物、食......閱讀全文
“深圳海洋大學”,落戶這個關鍵地區!
日前,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南方科技大學相關負責人前往大鵬新區調研深圳海洋大學項目選址并召開座談會。據深圳當地媒體報道,正在緊鑼密鼓籌建的深圳海洋大學或選址壩光片區,并爭取年內開工和招生。南方科技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海洋大學選址壩光片區,在用地規模、發展備用空間等方面,都能較好滿
深圳先進院海洋原位觀測儀器技術取得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光電工程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李劍平團隊在海洋原位觀測儀器技術上取得突破。團隊研制了一種用于海洋浮游生物原位監測的新型水下成像儀系統,并在大亞灣海域的系泊水面浮標上進行了長期海試。相關研究成果以Development of a Buoy-Borne Under
海洋光學成功參加深圳光電博覽會(CIOE)
???? ??? 2010年9月6日至9日,海洋光學亞洲分公司攜手廣州標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云陽科技有限公司參加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在此次展覽會上,海洋光學沿襲了一貫的“為客戶提供光譜的在線測量解決方案”的做法,向觀眾展示了激光領域的太陽/環境光輻射測量
深圳先進院在海洋生物材料基礎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人體組織與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在海洋生物材料及仿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為仿生高性能復合材料研發提供新的設計與制備思路,該研究成果以Lessons from the ocean: whale baleen fracture resistance(《源自海洋的設計理念
共建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 框架協議已簽約!
作為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的重要活動安排之一,共建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框架協議簽約儀式于10月14日在深圳舉行,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張占海,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廣東省海洋局局長屈家樹,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楊洪,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深圳市政府
關愛海洋:響徹海洋日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我國首次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慶祝活動在天津舉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為本次活動發來賀信。 今年聯合國將世界海洋日的主題確定為“我們的海洋:機遇與挑戰”,我國的主題為“關愛海洋——我們一起行動”。主辦單位號召大家加入到愛護海洋、保護海洋、發展海洋事業
深圳標準是深圳質量的量化與規范
“標準決定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會有高質量。”10月30日,深圳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關于加強深圳經濟特區標準建設若干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意味著,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運用重大事項決定權,將深圳標準建設納入法律范疇,以法治力量提升深圳質量。 《決定》對“深圳
海洋光學:“海洋之心”有獎體驗征文
微型光纖光譜儀的 發明者——海洋光學(Ocean Optics)總部位于美國“陽光之州”佛羅里達,是世界領先的光傳感和光譜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光纖光譜儀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實現便攜、在線的快速現場 檢測,是發展迅速的朝陽產業。光纖光譜儀在生物、化學、醫療、環境、農業、冶金及照明等領域應用廣泛,是眾
深圳市南山區調研深圳先進院
3月22日上午,深圳市南山區委書記李小甘及區科創局、文產辦、住建局等單位負責人調研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等接待了李小甘一行。 在座談會上,深圳先進院相關負責人對深圳國際工業設計港與深圳北斗應用技術研究院建設情況進行了匯報,并就深圳先進院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與李小甘
國際海洋峰會推動國家注資海洋保護
來自80多個國家的企業、政府、學術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領導人近日齊聚“我們的海洋”2014國際大會,就如何協調經濟發展和海洋保護展開了討論。 海洋對人類極為重要,我們呼吸的氧氣50%以上來自海洋,海洋還能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并為全球數百萬人提供食物和收入來源。 據環境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