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主要用于中國和日本 的食材中。香菇皮炎(SD)是口服香菇后在皮膚上出現 鞭笞樣紅斑、丘疹、水皰甚或瘀斑,本病臨床比較少 見。筆者診治 3 例,現報告如下。1 病例資料 例 1. 患者男,31 歲,巴西人,意大利裔。因頭部、 面部、軀干及四肢出現鞭笞樣紅斑、丘疹伴瘙癢 1 d, 于 2015 年 11 月 28 日就診于鄭州人民醫院皮膚科。 患者 2 d 前曾食用未制熟的香菇,1 d 后頭部、面部、軀 干及四肢出現鞭笞樣紅斑及丘疹,自覺瘙癢,未治療。 患者既往體健,近日無發熱、腹痛、腹瀉及呼吸困難等 系統不適。否認系統性疾病史及近期用藥史。 體格檢查:系統檢查均正常。皮膚科檢查:頭部、 面部、胸部、背部及四肢可見多條較窄鞭笞樣紅斑,雜 亂無章,其上有少量小丘疹(圖 1),無水皰及滲出,黏 膜無異常,皮膚劃痕癥( -)。 實驗室檢查: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均正常。患 者拒絕行組織病理檢查。 根據典......閱讀全文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主要用于中國和日本 的食材中。香菇皮炎(SD)是口服香菇后在皮膚上出現 鞭笞樣紅斑、丘疹、水皰甚或瘀斑,本病臨床比較少 見。筆者診治 3 例,現報告如下。1 病例資料 例 1. 患者男,31 歲,巴西人,意大利裔。因頭部、 面部、軀干及四肢出現鞭笞樣紅斑、丘疹伴瘙癢 1
1 臨床資料例1 男, 44 歲,面部皮膚糜爛、潰瘍、瘢痕伴疼 痛4 年。4 年前患者無明顯誘因于面部出現糜爛、 潰瘍、結痂、瘢痕,伴有疼痛、瘙癢。患者自訴與拔牙 后感染上“無名病菌”有關,反復用手指及刀具劃破 皮膚,直至出現糜爛、潰瘍才覺癥狀減輕; 因懼怕額 部瘢痕增長,試圖將其剜除,
1 病歷摘要患者女, 52 歲。因面部、頸部及雙手背腫脹,瘀斑 伴疼痛 3d, 于 2017 年 5 月 15 日收入我院皮膚科。患者 3d 前進食大量灰菜并暴曬 30 min 后雙手背、 面部和頸 部出現腫脹,伴有陣發性刺痛、瘙癢,后雙眼瞼出現高 度腫脹, 不能睜眼。先后就診于當地兩家醫院
患兒男, 3 個月余。因腹瀉 3 個月,肛周、面部紅 斑、糜爛及滲出 1 個月余,于 2018 年 1 月 3 日至余姚市人民醫院皮膚性病科就診。患兒于出生后不久即出 現腹瀉癥狀,大便呈水樣,每日 3~6 次,伴有明顯酸臭 味,無黏液及膿血。曾在外院多次診斷為胃腸功能紊 亂, 予益生菌調
間質性肉芽腫性皮炎臨床上比較罕見, 筆者報告 2 例臨床表現各異的男性間質性肉芽腫性皮炎患者。?1 臨床資料 ?例 1. 男,62 歲。 因背部暗紅斑塊 5 個月,加重 2 個月于 2015 年 8 月就診。患者 5 個月前無明顯誘因背 部出現紅斑,無痛、癢等不適,無發熱。 外院考慮“濕 疹”予以糖
1 臨床資料患者女, 31 歲,反復全身紅斑、丘疹、結節伴瘙 癢2 年。患者2 年前出現全身皮疹,伴瘙癢不適,無 發熱、咳嗽、口腔潰瘍、關節疼痛、腹痛、腹瀉、泡沫 尿、血尿等不適,曾于當地診所診斷為“濕疹”,予 “外用藥物” ( 具體藥名不詳) ,皮疹較前好轉,皮疹 反復發作,可自行好轉。患者既往有
1 病歷摘要 患兒女,10 歲。右下肢暗褐色瘀點和瘀斑 6 個月 余,于 2015 年 12 月 21 日來大連醫科大學附屬大連市 兒童醫院皮膚科門診就診。患兒于 6 個月前無意間發 現右小腿出現二三個瘀點和瘀斑,界限清楚,無瘙癢及 疼痛等。皮損逐漸擴展到大腿及足部,壓之不褪色,皮 損大致呈線狀排列
臨床資料患者,女,28 歲。因左手反復紅斑、膿皰伴殘損 14 年,累及雙足 1 年,泛發全身 2 個月,于 2016 年 10 月就診。14 年前,無明顯誘因患者左手示指遠端皮膚出現紅斑、膿皰,膿皰破潰后形成紅色糜爛面,伴灼痛、瘙癢不適;膿皰反復出現,此起彼伏,并逐漸蔓延整個左手手指及手背。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5 歲,胸部色素痣部分切除術后 3 個 月,痣周圍紅斑半個月。患兒 3 個月前胸部行先天 性色素痣部分切除術,術后傷口一期愈合。半個月 前殘留色素痣顏色加深,周圍出現紅斑及輕度瘙癢, 紅斑逐漸自行變為淡褐色。皮膚科情況: 胸部可見 1. 5 cm × 1 cm 黑
1 病例介紹患者女性,28歲。2018年5月因面部毛孔粗大、皮膚干 燥就診,于門診行IPL光子嫩膚治療后出現急性接觸性皮 炎。治療前查體:面部膚色偏黃,欠均勻,面中部毛孔粗大,口 周較干燥,局部可見少許皮屑。患者既往無特殊病史及藥物 過敏史,近期無暴曬,無口服及外用藥物。治療前簽署治療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