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fne骨缺損(Stafne bone cavity)是以EdwardC Stafne(1894—1981年)命名的下頜骨發育性缺損疾病,其在1942年首次報道了該病病例,此后國外陸續出現報道,但國內報道較少。檢索中國知網近40年文獻,國內僅有9例報道。該病十分罕見,易被誤診為牙源性囊腫、頜骨囊腫或其他囊性病損,因此應該引起口腔科醫生的重視。現報道1例該病病例。 1.病例資料 患者男,52歲,2016-05-13于中國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科進行口腔檢查時,攝全口曲面斷層片偶然發現右側下頜骨近下頜角處有一卵圓形透射影,無自覺癥狀。查體:頜面兩側對稱,右側下頜骨外形正常,無壓痛,表面黏膜正常。 曲面斷層片(圖1)顯示:右側下頜骨角前切跡上方,下頜神經管與下頜骨下緣之間可見1.5 cm×0.8 cm大小的卵圓形透射影,邊界清楚,邊緣呈骨皮質白線,透射影下方僅留一薄層骨質。 圖......閱讀全文
Stafne骨缺損(Stafne bone cavity)是以EdwardC Stafne(1894—1981年)命名的下頜骨發育性缺損疾病,其在1942年首次報道了該病病例,此后國外陸續出現報道,但國內報道較少。檢索中國知網近40年文獻,國內僅有9例報道。該病十分罕見,易被誤診為牙源性囊腫
1942年Stafne首次報告了34例“近下頜角骨腔”以來,國外已有不少報告,國內較少。骨缺損的發生原因尚不確定,無統一命名,故文獻中所用名稱繁多。本病多無臨床癥狀,也有少數報道有疼痛癥狀,通常因拍攝X線片發現。該病的發生率約為0.1%~0.48%,好發于男性,男女比約為4∶1,各報道結論不一。好發
?上頜骨是面中份的重要組成部分,腫瘤、創傷、炎癥均可造成上頜骨缺損畸形,嚴重影響患者的美觀和功能。臨床上有多種缺損修復方式應用于上頜骨缺損,包括贋復體、頦下瓣、前臂皮瓣、股前外側皮瓣、腓骨肌皮瓣、髂骨瓣等。本文報道1例經口內吻合股骨內側髁骨瓣修復上頜骨缺損的病例。?1.病例報道?患者2018年2月因
外傷是造成前牙牙體缺損的主要原因之一,前牙特別是上頜中切牙牙體缺損嚴重影響患者的美觀甚至心理健康。瓷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穩定的色澤,良好的機械性能成為了在前牙美學修復中重要的修復材料,隨著粘接技術的不斷進步,陶瓷材料與牙釉質之間能夠獲得穩定可靠的粘接強度,為全瓷材料在前牙美學修復中的應用提供了
髕骨骨折是常見的骨科創傷疾病,常伴發髕骨周圍韌帶及支持帶的損傷,后期可繼發髕股關節骨性關節炎和伸膝裝置效能降低。有研究認為髕骨能通過桿杠作用使股四頭肌的力量增強30%,對于髕骨骨折一般要求盡量保留并恢復髕骨完整性,本例患者診斷為陳舊性髕骨骨折,受傷后未行手術治療,10年隨訪,患者仍有較好的伸膝肌力,
臨床資料患兒,女,14歲,摔倒致右膝疼痛劇烈,摔傷后4h就診。門診CT檢查顯示:右髕骨病理性骨折。骨科門診遂以“右髕骨病理性骨折”收住入院。膝關節X線檢查:右側髕骨骨質改變,考慮良性腫瘤合并病理性骨折,見圖1A。CT檢查:右側髕骨呈膨脹性生長致骨質破壞,其內多發條狀高密度影及軟組織密度影,考慮良性骨
患者,男,52歲,因右后上牙齦腫物快速生長伴牙齒松動2個月于2014年06月22日來我院就診,既往有銀屑病史,治療情況不詳。查體:右側鼻面溝膨隆,觸之質硬;右側鼻腔無通暢,無流血,右側眶下區無感覺遲鈍。雙眼視物清,無復視。張口度及咬合關系正常,15~17處前庭溝隆起,乒乓球感不明顯。頰側牙齦可見一約
單純大多角骨折非常罕見,僅占腕骨骨折的3%~5%,80%的大多角骨骨折伴發腕部其他骨折,而在大多角骨骨折中,有20%屬于矢狀面劈裂型骨折。孤立的大多角骨冠狀面骨折少有文獻報道,在臨床上常被漏診,如延遲治療,常常會導致手功能部分受損。本文報告1例罕見的大多角骨骨折。臨床資料患者男性,64歲,主因“道路
奇異性骨旁骨軟骨瘤樣增生為較罕見的良性增生性病,《2013年WHO骨腫瘤分類》中將其列為一類新增的良性軟骨來源性腫瘤,也有學者把本病看做是一種染色體異常改變的良性腫瘤。該病1983年由Nora等第一次報道,又稱為Noras’s病。我國2001年蔣智銘等人首次報道了發生于手足骨及腰椎的4例Nora’s
患者男,51歲。因左下后牙疼痛就診,3天前于外院拍曲面斷層片發現左下頜骨囊性腫物,轉院就診。查體:顏面左右對稱,下頜骨未見明顯異常,無壓痛,左下頜第二磨牙頜骨低密度減低區,病變呈卵圓形,位于下頜管與下頜骨下緣之間,下頜角前方,邊界清楚,邊緣光滑有骨白線圍繞。?CBCT:橫斷位圖像顯示下頜骨舌側皮質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