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以多種原因所致的腦靜脈回流受阻、腦脊液吸收障礙為特征的一組特殊類型腦血管疾病。發病率不足所有卒中的1%,通常以兒童和青壯年多見。其病因復雜,發病形式多樣,臨床表現輕重不一,最常見為頭痛、顱高壓、顱內出血等。常被誤診漏診,若不及時明確診斷和有效治療,常常引起死亡等嚴重并發癥。廊坊愛德堡醫院神經外科于2016年10月8日收治1例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患者,現報道如下。 女性,19歲,河北省廊坊市人,主因頭痛3d加重伴意識不清1天于2016年10月8日收治于廊坊愛德堡醫院神經外科。既往史:1年前自然分娩后出現左下肢靜脈血栓并行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術后口服華法林3個月,本次入院前1周引產后痊愈出院。入院查體:體溫:38℃,脈搏:9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壓:120/70mmHg(......閱讀全文
?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是以多種原因所致的腦靜脈回流受阻、腦脊液吸收障礙為特征的一組特殊類型腦血管疾病。發病率不足所有卒中的1%,通常以兒童和青壯年多見。其病因復雜,發病形式多樣,臨床表現輕重不一,最常見為頭痛、顱高壓、顱內出
既往:體健,無煙酒嗜好,否認濫用藥物。入院時查體:昏睡,查體欠合作,雙眼向左側凝視,雙瞳等大同圓,直徑約2.5mm,對光反射靈敏,眼底檢查見雙側視乳頭水腫,右側肢體肌力約3級,右側chaddock征陽性。NIHSS評分:21分。入院后血常規、尿常規、凝血常規、血沉、風濕3項、免疫5項、肝腎功能等化驗
顱內靜脈系統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and?sinus?thrombosis,CVST)是指由于多種病因引起的以腦靜脈回流受阻導致顱內高壓為特征的特殊類型腦血管病,在腦血管病中約占0.5%~1%。本病多數亞急性或慢性隱匿起病,其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因而極易漏診和誤診,部分CVST患
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是一種少見的特殊類型的腦血管疾病,在所有腦血管病中占0.5%~1.0%,容易誤診,現對我院收治的1例酷似為急性腦梗死的CVST患者報道如下。?1.病例資料?患者,女,35歲,1周前因頭痛和咳嗽到當地縣醫院
? 一、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 (一)適用對象。 ??? 第一診斷為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ICD-10:I67.6)。 ??? (二)診斷依據。 ???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神經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中國腦血管病防止指南》(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
顱內靜脈竇血栓(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是臨床少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大多預后良好。但CVST合并顱內血腫后患者的病情重、進展快,死亡率高達3%~15%。目前針對CVST合并顱內血腫的治療方案尚無統一意見。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2015年1月—2018
1.4治療時機?一旦明確診斷后立即給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當單純抗凝治療效果不佳,神經功能惡化或意識程度下降,出現梗死繼續加重時開始進行血管內治療。當全身抗凝聯合介入治療后仍然出現腦出血增多、腦水腫加重、腦疝或腦疝前期癥狀時,或保守治療過程中突然出現腦疝或腦疝前期癥狀時,均立即行去骨瓣減壓術及血
?Vivakaran等認為即使術前臨床表現非常嚴重的部分患者術后也能完全恢復,是由于梗死區域神經元并未完全壞死所致;故需嚴格保護血腫周圍梗死水腫區域。本組3例患者均行血腫清除術,術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此結果支持行清除血腫以進一步減壓,但須嚴格保護血腫周圍的梗死水腫區域。減壓術后仍有患者
蚌埠醫學院附屬聯勤保障部隊900醫院2018年3月采用上矢狀竇取栓術治療1例上矢狀竇血栓繼發腦出血病人,報告如下。?1.病歷摘要?女,70歲;無明顯誘因出現頭痛及左側肢體乏力,外院CT提示左側顳頂葉少量血腫,考慮為高血壓性腦出血,并給予保守治療。2d后意識障礙加重,無法對答,右側肢體肌力下降。復查C
筆者前階段參加了一個臨床疑難病例討論,有一例患者還是比較有意義,分享一下:患者,男,32 歲,因“頭痛半月”來診。 患者于入院前半月無誘因出現后枕部、頂部持續性疼痛, 和**關系不大,無惡心、嘔吐、抽搐、肢體無力等,無發熱、胸悶、心悸,稍有咽痛, 頭顱 CT 示 未見明顯異常,腰穿壓力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