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所發展定向調控分子篩骨架鋁落位的新策略
近日,我所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究部(DNL12)劉中民院士團隊以典型的絲光沸石分子篩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設計一種低分壓四氯化硅處理(LPST)的策略,實現了鋁原子選擇性地富集在絲光沸石骨架的T3位點上(位于8元環孔道)。利用該策略改性后的催化劑展現出優異的二甲醚羰基化反應性能。 催化研究一直追求更高效的催化劑,以實現選擇性地控制轉化。分子篩由于具有可調的活性位點和擇形催化能力在多相催化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分子篩催化活性位點的分布主要取決于骨架中鋁的落位,因此,調控和理解鋁在分子篩骨架中的位置對于催化劑的定制設計和揭示其構效關系有重要意義。 本工作中,團隊聯合多種研究手段,成功建立了改性過程中分子篩骨架鋁定向遷移的完整歷程。研究發現,整個過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一是鋁萃取,由于分子尺寸的限制,四氯化硅選擇性地擴散至絲光沸石的12元環孔道中,發生硅鋁同晶置換反應,硅取代12元環孔道中的骨架鋁,釋放三氯化鋁;二是鋁遷移,三氯化鋁不受擴散限......閱讀全文
劉中民院士:煤炭高效利用須產學研結合
劉中民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除了要重視新技術的研發外,更需要加強產學研的結合。 眾所周知,煤炭的組成和結構十分復雜,傳統的煤炭利用方式讓生態遭到嚴重破壞,地球已不堪重負。 如何讓煤炭實現清潔利用,打造全新的生態用煤之路,是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的追求和目標。如今,由大連化物所研發的甲醇制
劉維民:結緣固體潤滑
世界能源的1/3最終消耗在哪里? 答案是,消耗在摩擦上。除此之外,全球一半以上的機械零件失效由磨損引起;摩擦和磨損造成的損失相當于全球GDP的2%左右…… “對抗”摩擦,潤滑是重要一途。而在航天航空領域,固體潤滑技術更是直接關系重大工程的成敗。 目前,在這一國際前沿領域,中國已占據一席之地
劉中民:聚焦“雙碳”目標 助力綠色發展之路
“這一年,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正在穩步有序推進,在頂層設計和政策執行等層面都取得了積極成效。”近日,剛剛參加完中科院“雙碳”行動計劃領導小組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劉中民說。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是劉中民近年來持續關注的重點課題。劉中民等5位委員提出的《
大連化物所劉中民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2月7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我所劉中民研究員名列其中。名單中共有70名新院士,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有9人當選。 劉中民長期從事煤化工領域應用催化研究與技術開發;針對煤化工平臺產品甲醇的轉化利用,研制了甲醇制烯烴催化劑,開發了密相循環流化床工藝,作
中科院大化所合成新型發光材料拒絕“鉛污染”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最近合成新型發光材料——非鉛雙鈣鈦礦納米晶,采用毒性較低的鉍元素來取代重金屬鉛。這一新材料應用在發光二極管(LED)、太陽能電池上,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并避免重金屬元素鉛對環境和人類造成的危害。相關研究成果作為熱點文章發表在近期《德國應用化學》上。 含鉛鈣鈦礦納米晶
劉中民院士:盡快推動能源領域國家實驗室落地
劉中民院士 履職第二年,全國政協委員劉中民帶來了兩份提案。一份關于能源體系,一份關于東北振興。看似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卻都是圍繞創新機制問題。 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所長,劉中民多年致力于潔凈能源技術的開發及產業化。他在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時表
山東能源研究院正式成立,劉中民院士為首任院長!
1月9日上午,山東能源研究院成立座談會在山東大廈金色大廳舉行,標志著山東能源研究院正式成立。省委書記劉家義、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出席座談會并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龔正主持。 山東能源研究院致力于開展潔凈能源科技基礎性、前瞻性和重大關鍵技術的創新研究,支撐國家能源創新體系建設,服務山東能源高質量
劉維民院士獲摩擦學最高成就獎
劉維民院士獲摩擦學最高成就獎 在4月20日至23日召開的第十三屆全國摩擦學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維民獲得“摩擦學最高成就獎”。 劉維民是我國摩擦學領域主要學術帶頭人之一,2013年當選中科院院士,2015年入選亞太材
陳魯民:學學劉先林的“頂天立地”
學習了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劉先林院士的先進事跡后,感慨萬千,仰慕不已,我突然想起一個成語:頂天立地。毫無疑問,劉先林院士就是個頂天立地的中國人,是個頂天立地的科學家。?首先,他有著頂天立地的精神。他多次飽含深情地說:“我是中國人,要為中國爭氣,要把自己的國家建設得更好。”因而,在外國人的技術封鎖面前,
如何喚醒睡在抽屜里的科研成果 與劉中民聊創新故事
近日,一份名為《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文件的出臺,讓記者再次叩開了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中民的房門。 這份有著若干政策“干貨”的文件明確指出,要“緊扣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著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著力破除科學家、科技人員、企業家、創業
記新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劉中民
【人物檔案】劉中民,1964年9月生,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國家能源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發中心主任,2015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中民長期從事應用催化研究,在應用催化領域,尤其是甲醇制烯烴技術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20多年來,劉中民先后培養博
劉中民院士:實現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烴技術產業化
12月8日,獲悉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劉中民研究員,因其在應用催化領域,尤其是甲醇制烯烴技術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被評為201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喜訊。 烯烴,聽起來似乎有些陌生的名字,但說起輪胎,礦泉水瓶,各種塑料制品,薄膜,管材,電線電纜,您還會覺得陌生嗎?是的,烯烴就是這么廣泛的應用于我們的生活中
中科院大化所納米孔晶體材料傳質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大連化物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葉茂研究員、劉中民院士團隊在納米孔晶體材料傳質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工作以通訊的形式發表于《自然》出版集團的新刊《通訊—化學》上。 納米孔晶體材料在非均相催化和化學品分離等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常見的納米孔晶體材料有各類分子篩和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O
中科院大化所揭示含鋇鈣鈦礦材料高溫氧活化機制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無機膜與催化新材料研究組(504組)楊維慎研究員、朱雪峰研究員團隊與電鏡技術研究組(DNL2002)劉偉研究員、理論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05T8組)肖建平研究員等合作,發現了在高溫富氧條件下,含鋇(Ba)材料表面析出的BaO/BaO2納米粒子對氧活化具有超高的活性,是氧交換反應
劉中民榮獲201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11月4日,何梁何利基金2015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召開,我所劉中民研究員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的產業創新獎。 劉中民長期從事應用催化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理論和應用成果。劉中民作為技術總負責人完成世界首次萬噸級甲醇制取低碳烯烴(DMTO)技術工業性試驗和首次工
大化所開發金屬輔助氮化合成寬光譜捕光催化材料新方法
?近日,我所太陽能研究部太陽能制儲氫材料與催化研究組(DNL1621組)章福祥研究員團隊開發了一種低功函金屬粉末(Mg、Al、Zr等)輔助氮化的合成新方法,實現了在低溫、短時間內高效氮化合成基于d0區金屬元素(Ta、Zr、Ti等)的窄帶隙金屬氮氧化物半導體材料。基于該合成路線,團隊有效降低了大部分金
大化所等在納米催化的形貌效應研究中獲新進展
納米催化的形貌效應研究 日前,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反應化學研究組(501組)申文杰研究員等與中國科學院沈陽金屬所蘇黨生研究員合作,在氧化鐵納米材料的形貌效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最新研究成果以通訊形式在線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 該
大化所揭示甲醛光化學解離過程
甲醛是一種無色易溶的微刺激性氣體,作為一種空氣中最常見的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具有長期性、潛伏性、隱蔽性的特點。長期接觸低劑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經紊亂、妊娠綜合征,引起新生兒體質降低、染色體異常,甚至引起鼻咽癌。另外,高濃度甲醛對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肝臟等都有毒害。甲醛的降解主要通過光解
興民鋼圈牽手巴斯夫研制新材料輪轂
興民鋼圈公告稱,將與巴斯夫聯手研發復合材料車輪輪轂項目。在此之前,興民鋼圈剛公布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院開發纖維增強熱塑性樹脂基復合材料車輪。 根據協議,在產品的設計優化過程中,興民鋼圈從輪轂的性能及裝配角度,巴斯夫從最大限度發揮原材料性能的角度,雙方各自提出建設性意見,力爭以最優化的設
大化所二維金屬碳化物基儲能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我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DNL21T3)吳忠帥研究員團隊通過在KOH溶液中震蕩處理二維金屬碳化物納米片(MXene),成功制備層間距擴大的堿化MXene納米帶,并發現其具有優異的儲鈉和儲鉀性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納米能源》(Nano Energy)雜志上(DOI: 10.1016/
大化所鈣鈦礦納米線中載流子定向輸運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我所超快時間分辨光譜與動力學創新特區研究組(11T5組)金盛燁研究員科研團隊在金屬有機鈣鈦礦納米線中載流子定向遷移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成功實現了在單個納米線中光生載流子長距離輸運過程的定向調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J. Am. Chem. Soc.上(DOI: 10.1021/jacs.6b1
大化所84個項目獲國家自然基金資助
8月1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2011年度項目評審結果。2011年度項目集中申請期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受理項目143820項,經專家評審后資助31458項,資助率21.8%。 中科院大化所申請224項,獲資助84項,資助率37.5%,創中科院大化所基金項目資助率歷史新高。
大化所單原子催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我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張濤院士研究團隊在單原子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證明了單原子催化劑可以具有與均相催化劑相當的催化活性。該研究工作獲得了審稿人的高度評價,以Hot Paper(TOP 10%)形式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并被推薦為后封面文章(DOI:
大化所全釩液流電池用非氟離子交換膜材料研究獲新突破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華民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全釩液流電池關鍵材料——非氟離子交換膜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研究成果發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研究工作被英國皇家化學會(RSC)旗下的刊物Chemistry World作為News story進行了
遺傳所周儉民發表植物免疫新成果
七月二十一日,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Plant Cell》在線發表了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周儉民研究員帶領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這項研究報道稱,丁香假單胞菌III型效應蛋白AvrB,可通過COI1和NAC轉錄因子定義的一條經典JA信號通路,誘導氣孔開放,并使氣孔對丁香假單胞菌產生毒力。 氣
周儉民研究員、劉棟教授聯手發表Cell子刊文章
病原體效應子觸發的免疫(ETI),是植物抵御侵害的一條重要防線,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研究的熱點。在不存在病原體感染時,植物ETI受體通過與其它宿主蛋白進行分子互作,保持著未激活的狀態。而病原體效應子誘導的改變,會使這些受體激活。 十月八日,中科院和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Cell Host & Mi
大化所鈣鈦礦單晶中光生載流子擴散動力學研究進展
近日,大連化物所超快時間分辨光譜與動力學創新特區研究組(11T5組)金盛燁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在金屬有機鈣鈦礦(organolead halide perovskite)單晶光生載流子擴散動力學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成功實現了對單個鈣鈦礦單晶納米線/納米片中載流子擴散過程的可視化和定量研究。相關
劉中民出席第三屆G20潔凈能源技術研討峰會領導人會議
10月8日,第三屆二十國集團潔凈能源技術研討峰會(The 3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 for Clean Energy Technologies (RD20))領導人會議(Leaders' Session)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我所所長劉中民院士受邀代表
理化所中紅外激光變頻材料研究獲進展
近日,美國化學學會會刊(J. Am. Chem. Soc. 2015, DOI: 10.1021/jacs.5b07920)以Metal Thiophosphates with Good Mid-Infrared Nonlinear Optical Performances: A First-P
中科院大化所:甲烷室溫直接催化轉化實現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鄧德會研究員和包信和院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長期深入研究二維催化材料和納米限域催化的基礎上,發現石墨烯限域的單原子鐵中心可以在室溫條件下(25℃)直接將甲烷催化轉化為高附加值的C1含氧化合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化學》。 甲烷是天然氣、頁巖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