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子宮內翻是“災難性”的產科并發癥,常見于第三產程[1]。與大多數產科危重急癥一樣,早期識別和積極處理對于降低產后子宮內翻產婦的死亡率至關重要。為探討合理的產科臨床干預對防范產后子宮內翻的意義,現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收治的10例產后子宮內翻產婦的臨床資料總結如下。一、資料與方法1、資料來源:1996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的分娩總數為198 788例,收治產后子宮內翻產婦共10例。其中9例為陰道分娩(其中1例為陰道助產),1例為剖宮產術分娩。10例產后子宮內翻產婦的中位年齡為28歲(25~36歲),均為初產婦,5例有過1次及以上的流產史。中位產前體質指數(BMI)為26.78 kg/m(2 16.96~31.99 kg/m2);中位分娩孕周為孕39周(孕37~41周);中位新生兒出生體質量為3 250 g(2 840~4 080 g)。2、子宮內翻的分類:(1)根據發生時間:分為急性產后......閱讀全文
產后子宮內翻是“災難性”的產科并發癥,常見于第三產程[1]。與大多數產科危重急癥一樣,早期識別和積極處理對于降低產后子宮內翻產婦的死亡率至關重要。為探討合理的產科臨床干預對防范產后子宮內翻的意義,現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收治的10例產后子宮內翻產婦的臨床資料總結如下。一、資料與方法1、資料來
患者, 44歲,主因“陰道脫出物1天,意識喪失1h”于2018年2 月16日15時47分收入院。患者因腹痛并陰道脫出物伴陰道出血 量多于2018年2月16日凌晨1時左右就診于我院。超聲示:盆腔 囊實性混合性包塊(盆腔可見一無回聲區, 約11.0cm×10.0cm大) 。 血常規:WBC
昨天我值班,也就是做急診手術麻醉。 下午兩點鐘,產科王大夫打過電話來,語氣很著急,“李大夫,抓緊來產房打個麻醉啊!”。 “打什么樣的麻醉?無痛分娩么?” “不是,一個從鄉鎮醫院轉上來的產婦,子宮內翻,就打無痛流產那樣的麻醉就行。” “好。”我準備好藥品和簡易呼吸器匆匆向產房趕去。 進入產
宮內妊娠合并葡萄胎指的是部分性葡萄胎 ( partial hydatidiform mole, PHM) 或完全性葡萄胎( 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 CHM) 與胎兒共存。據 報道[1],葡萄胎在亞洲的發病率高達 2/1000,但宮內妊娠合并葡萄胎極為罕見,發病
? 一、膝內翻行脛骨高位截骨術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 (一)適用對象。 ??? 第一診斷為膝關節膝內翻畸形(ICD-10:M21.103 /Q74.104/E64.302) ??? 行脛骨高位截骨術(ICD9-CM-3:77.2701)。 ??? (二)診斷依據。 ??? 根據《臨
? 一、宮縮乏力導致產后出血的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 (一)適用對象。 ??? 第一診斷為陰道分娩因宮縮乏力導致產后出血(ICD- 10:O72.1 伴O62.0-O62.2 )行保守治療。 ??? (二)診斷依據。 ???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婦產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
【一般資料】女,26歲,職員【主訴】產后出現**稀水樣糞便1天【現病史】患者為已婚青年女性,G1P1,足月順產一次。自訴平素月經規律,初潮14歲,周期23-26天,經期5-7天,量中等,色暗紅,有血塊。患者于2018-3-12分娩一活嬰,產程持續23小時,產時產后出血少,后送入愛嬰區,3天后患者發現
知識點 2一、晚期產后出血的藥物治療晚期產后出血制定治療方案需取決于出血原因、嚴重程度以及產婦未來的生育要求。由于子宮復舊不全及感染多與其他病因共存,因此促宮縮、止血、抗感染等藥物治療必不可少。縮宮素起效快,但對產褥后期子宮不敏感。中藥制劑中關于益母草注射液">益母草注射液對報道較多,益母草中生物堿
一、病例簡介患者,女,34歲,已婚,2-0-3-2,因“引產術后陰道流血1月,增多1天”入院。現病史:1月前患者因“停經16+周,要求終止妊娠”外院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引產,引產過程一般,胎盤胎膜娩出后見局部缺損,行“清宮術”,因術中出血較多,予“欣母沛及卡孕栓”促進子宮收縮止血治療,并輸懸浮
三、病例分析知識點1一、晚期產后出血的定義、病因及臨床表現晚期產后出血(l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是產褥期常見并發癥,發生率為0.5%-2%,國內教科書將其定義為產后24小時至產后6周內發現的生殖道大量出血。目前,晚期產后出血的出血量無界定,通常是指出血量超過產婦既往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