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關節鏡下組織工程軟骨移植治療膝關節軟骨損傷病例分析臨床資料患者男性,23歲,因“右膝疼痛3個月”來院就診。現病史:3個月前因體育訓練不慎扭傷右膝,當時出現右膝疼痛,上下樓感覺膝關節無力,無彈響,無絞鎖,無靜息痛,癥狀進行性加重,上樓和蹲起時疼痛明顯。體格檢查:右膝浮髕試驗陰性,髕骨研磨試驗陽性,過屈試驗陽性。雙側Lachman試驗陰性,前、后抽屜試驗陰性,軸移試驗陰性。雙膝關節內外側應力試驗陰性。雙膝MCMurray征陰性。雙膝關節活動度:右側130°-0°-0°,左側130°-0°-0°。術前核磁共振:右膝股骨滑車偏內側可見局限性軟骨損傷信號,軟骨下骨水腫,關節腔內少量積液(圖1)。術前診斷:右膝關節軟骨損傷。手術治療方案:第一次手術:2015年10月18日關節鏡下右膝探查及軟骨評估術。手術方法:行常規關節鏡檢查,術中見股骨滑車偏內側面積大小約(0.8×0.8)CM2的Ⅳ度損傷,并在髁間窩部位取自體軟骨細胞體外構建組織工程......閱讀全文
一例關節鏡下組織工程軟骨移植治療膝關節軟骨損傷病例分析臨床資料患者男性,23歲,因“右膝疼痛3個月”來院就診。現病史:3個月前因體育訓練不慎扭傷右膝,當時出現右膝疼痛,上下樓感覺膝關節無力,無彈響,無絞鎖,無靜息痛,癥狀進行性加重,上樓和蹲起時疼痛明顯。體格檢查:右膝浮髕試驗陰性,髕骨研磨試驗陽性,
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 潛能、來源方便、損傷性小、可移植、低免疫原性及在不同的誘導環境下可定向誘導分化等特性,成為軟骨組織修復應用廣泛的重要種子細胞。 干細胞移植在細胞替代治療、基因治療以及組織器官再造等生物工程和臨床治療方面展示了良好的應用前景, 為干預半月板損傷帶來新途徑。 傳統方
雖然正常膝關節力線通過平臺中點,但內外側膝關節間室所承受的壓力卻不同,內側平臺為主要負重區。因此長年累月使用膝關節后,內側間室軟骨最先發生病變。繼而炎癥進一步侵襲軟骨下骨,使關節間隙變窄而加重膝內翻,導致力線內移,進一步加重炎癥反應,因此臨床上原發性膝骨關節炎(OA)常合并膝內翻。針對此類疾病,近幾
臨床資料?患者,男,57歲,因發現右腘窩包塊10年,伴右膝關節疼痛3個月入院。查體:右膝關節腘窩內可觸及大小約8.0CM×5.0CM的包塊,無壓痛,質中,活動度差。X線片提示右膝關節腘窩內多發大小不一鈣化樣結節病變。CT三維重建提示右膝關節腔、腘窩內多發大小不等游離小體,見圖1。考慮滑膜軟骨瘤。手術
臨床資料患者,男,41歲,因“右膝前內側腫物1年”于2010年8月1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年無意中發現右膝部有一腫物,無疼痛及其他不適感,未予治療。1年以來該腫物緩慢生長,近半年增長較快,現患者為進一步治療來我院。查體:肌力5級,右膝髕下前內側腫脹,局部可觸及一約6.0CM×5.0CM腫物,質硬,活
關節內游離體是骨科的常見病。由于關節腔是一個***的封閉腔隙,一旦關節內產生游離體,則會在關節腔內到處走動,猶如老鼠一樣,所以關節內游離體也稱為關節鼠。游離體可以發生在人體的所有關節內,但以膝關節最常見。 病因 滑膜軟骨瘤:是膝關節內的一個常見疾病,是良性的軟骨樣腫瘤,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 ?
病例報道患者,男,43歲,因“右膝關節反復腫痛半年”入院。患者活動后出現右膝關節腫痛不適,膝關節內有異物感,無明顯交鎖癥狀。考慮為“滑膜炎”并多次右膝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治療,關節積液呈淡黃色透明樣,治療效果欠佳。查體:右膝關節腫脹,皮膚顏色及溫度正常,膝關節周圍無明顯壓痛,膝關節活動度5°~110
關節鏡清理聯合抗生素骨水泥鏈珠植入治療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感染病例分析目前,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已成為治療前交叉韌帶損傷主要治療方案。隨著關節鏡手術的普及,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手術量的增加,術后疼痛、關節強直、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也逐漸升高。其中,關節感染是關節鏡手術較為嚴重的并發癥。有研究報道,前交叉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3日報道,英國醫生宣布他們已成功地使用患者的軟骨組織細胞,在實驗室中培育出了軟骨。在已有的幾例移植手術中,這種新軟骨在減少患者痛苦和改進膝關節的功能等方面都初見成效。 由于軟骨組織沒有血液供應,營養來源于周圍關節滑液的滋潤,所以損傷后很難再生。但是運動
妙佑醫療國際(Mayo Clinic) 準備建立迄今為止第一個活體軟骨捐獻者庫,以提供新的再生醫療方案來治療常見的膝關節損傷。該捐獻者庫將為活體捐獻者肌肉骨骼組織移植奠定基礎,以幫助恢復膝關節功能;而活體捐獻者肌肉骨骼組織移植是妙佑醫療國際 的首次嘗試,在全世界可能也屬首次。 妙佑醫療國際(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