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血栓性事件清晨高發或有新的干預靶點
中新網上海3月15日電 (記者 陳靜)中國的心內科專家研究發現了臨床血栓性事件清晨高發的晝夜節律機制,為臨床血栓性事件的發生提供了新的認知和干預靶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內科團隊方面1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血栓性事件是心血管疾病和腫瘤等慢病的共同危害。現有認知不能完全闡釋血栓事件清晨高發的臨床發現,血小板藥物研發是臨床醫學的重要需求。研究人員在臨床研究中發現,人體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具有晨峰現象。健康人體血小板中存在一種特殊的、呈現晝夜震蕩的生物鐘核受體,驅動了人類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晨峰現象。其在血栓形成中發揮關鍵作用。研究者利用多種臨床前血栓模型,揭示了相關生物鐘核受體是血栓事件中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共同驅動活性因子。他們發現,作為人體內血小板的母細胞,骨髓成熟巨核細胞中生物鐘晝夜震蕩,是急性血栓事件晨峰現象的原始驅動機制。研究者發現了一條新的血小板活化的信號通路,并發現一種特異性抑制劑,能夠抑制這一新的活......閱讀全文
血栓性事件清晨高發的節律機制被發現
血栓性事件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和腫瘤等慢病發生,且具有清晨高發的特點,但現有認知不能完全闡釋血栓事件清晨高發的原因。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教授卜軍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歐洲心臟雜志》上發表論文,發現了臨床血栓性事件清晨高發的晝夜節律機制,為臨床血栓性事件的發生提供了新的認知和干預靶點
臨床血栓性事件清晨高發 或有新的干預靶點
中新網上海3月15日電 (記者 陳靜)中國的心內科專家研究發現了臨床血栓性事件清晨高發的晝夜節律機制,為臨床血栓性事件的發生提供了新的認知和干預靶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內科團隊方面1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血栓性事件是心血管疾病和腫瘤等慢病的共同危害。現有認知不能完全闡釋血栓事件清晨高
“疫苗事件”刷屏!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回應
這兩天,疫苗問題再起風波。據媒體報道,此次被網友廣為議論的白百破疫苗事件,實際上是去年年底的問題,涉及兩家生產企業——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官方數據顯示,被查出有問題的疫苗批次高達 65 萬支,長春產的主要流通到山東,武漢產的主要銷往重慶市、河北省。許多家長對此非
我國專家新發現助力精準分辨甲狀腺結節
當下,并非所有甲狀腺癌都能得到“一錘定音”的精準診斷,20%~30%的甲狀腺結節尚無法在術前明確診斷。這不僅可能導致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手術,也可能使真正的腫瘤成為"漏網之魚"。 記者25日獲悉,中國醫學專家等率先發現甲狀腺癌精準表觀遺傳學分子標志物。該項研究應用相關技術,可直觀地將與癌癥相關的印
專家解讀2015年食品安全熱點事件
近日,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5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工商大學、江南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
專家釋疑加濕器致死事件:使用警惕“埋禍根”
日前,韓國的“加濕器殺菌劑致死事件”,讓一種名為PHMG的殺菌劑走入人們視野,其被認為是導致孕產婦等人群罹患不明肺病并致死的元兇。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副研究員羅茜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稱,PHMG即聚六亞甲基胍,是一種環保型多用途新型聚合物,因有效濃度低、作用速度快、性質穩定等
日本科技史專家談STAP造假事件
《賽先生》:小保方晴子萬能干細胞論文造假一事,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有人指出這是因為日本追逐諾貝爾獎的結果,也有人認為是理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RIKEN)為了爭取經費過度宣傳所致。為何這一造假事件會在以行事謹慎著稱的日本科學界發生? 張明國:概括地說,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是因為
湖北專家回應“毒魚”事件 稱量少不足損害健康
專家:部分野生魚確實含激素,但含量低微不足以危害健康 中科院水生所、武漢大學、華科等權威研究機構專家昨日作出正面回應:部分野生魚確實存在激素情況,但無論是英國檢測報告,還是中科院水生所的檢測報道,其激素含量都不足以危害人體健康。報告聲稱對人體毒害巨大,有嘩眾取寵之
專家稱大連灣漏油事件凸顯研究鴻溝
科學家說缺乏數據阻礙了損害評估 2010年7月在大連灣發生的中國首次大規模石油泄漏事件揭示出了一批關于安全管理以及環境影響評估的問題,包括缺乏關于這類災難的環境和地球化學研究。 “作為科學家,我們沒有資金或機會去對這類事件進行深入研究。”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彭先芝
哈醫大專家對心臟缺陷研究有新發現
作為調控心肌細胞分化和功能的關鍵性基因GATA-4的重復是否能夠導致先心病在學術界始終存有爭議。哈醫大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劉宏宇教授課題組在最新出版的美國《循環》雜志上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對此問題給出了有價值的答案,課題組對GATA-4基因的檢出率顯著高于以前估計的結果;同時認定,GATA
專家談僵尸肉事件:雞爪不會納入各國戰備物資
2015年7月1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海關總署、公安部三部門聯合發布通告,將持續加大對走私冷凍肉的打擊力度,監管部門支持媒體監督。這是針對近期媒體關于冷凍數十年的“僵尸肉”報道持續發酵后,國家部門的最新回應。 通報稱,在今年查獲的走私冷凍肉品中,有的查獲時生產日期已達四五年之久,對所有
專家談曲靖鉻渣污染事件:南盤江底泥待“刮”
《永不妥協》,是2000年一部美國紀實電影的名字。在片中,朱莉婭·羅伯茨飾演的女律師為深受鉻污染侵害的居民討回巨額賠償,她本人則憑此角色捧得當年的奧斯卡金獎。 今年8月,云南曲靖的鉻渣污染進入中國公眾視線,而是否有人能幫他們打一場“永不妥協”的生態保衛戰,猶未可知。“解毒”之后排放
新發現,肺癌放療會明顯增加重大心臟不良事件的風險
在長期乳腺癌和霍奇金淋巴瘤幸存者中觀察到放療后的心臟毒性,典型的潛伏期為十多年,隨著更高的放射劑量劑量,發病率增加。盡管這些惡性腫瘤預后較好,但在全球,肺癌卻是與癌癥相關的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鑒于癌癥特異性死亡的競爭風險和對心臟毒性的潛伏期延長的推測,放療相關的心臟毒性在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專家談科研新發現:從空間角度審視生命與疾病
“間質”示意圖 資料圖 攝 中新網北京4月7日電 (杜力)空間是人體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新陳代謝必不可少的場所。影響人體內空間的所有因素,都可能成為致病原因。若從空間的角度進行干預,很多疾病便可治愈。談到美國科學家新近發現人體內的“間質”組織,北京泰濟堂中醫醫院院長張克鎮這樣指出。 據報
國內口腔專家新發現14個唇腭裂易感基因
近日,武大口腔醫學院邊專教授團隊和安徽醫科大學孫良丹教授團隊合作完成的唇腭裂易感基因研究取得新進展。發現了14個新的非綜合征型唇腭裂相關易感基因,將唇腭裂遺傳機制的研究更進一步。相關成果在自然子刊在線發表。 該研究結果不僅加深了對非綜合征型唇腭裂遺傳機制的認識,也為建立適合中國人群的唇腭裂
拉尼娜事件是否會導致今年出現寒冬?專家回應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9月全國平均氣溫18.1℃,較常年同期偏高1.0℃,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高。全國平均降水量47.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24.1%,為歷史同期第三少。”9月29日,在中國氣象局例行發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說。 具體來講,肖潺介紹,全國91個國家氣象站日最
紫砂事件鑒定結果發布 專家認定安全無毒
6月17、18日,由中國家電協會與中國陶瓷協會主辦召開的《家電用陶瓷內生產應用情況研討會》,6月21日上述協會的官方網站公布了企業抽檢結果和專家論證鑒定結果,并由兩家協會發布了聯合聲明: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紫砂隸屬陶器,紫砂是一種“更為安全的無機材料”,“紫砂是穩定的物質,是無毒無害,安全衛生的。
臺灣爆發地溝油事件 專家:食品領域絕無僥幸之心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臺灣地區爆發的地溝油大案持續發酵,受波及的廠商遍及臺灣全島,諸如盛香珍、味王、奇美、味全、品高、85度C等眾多知名企業,百年老店也赫然在列,問題油品還流向許多小吃店、路邊攤等。 臺灣媒體以"全島淪陷"形容此次地溝油事件的惡劣影響,除了臺灣,香港和澳門也沒能幸免。
專家:內江預防用藥不良反應事件疑為用藥過量造成
記者從四川省內江市人民政府獲悉,7月15日下午,衛生部專家對四川內江預防性服藥不良反應事件進行分析后認為,此次事件疑為用藥過量造成。此外,事件中的住院和門診治療人員均已脫離生命危險,截至7月15日下午5時,已無一例重癥,有26人已康復出院。 7月12日下午,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椑南鄉麻灣村為預防
集中應對突發環境事件 貴州成立環境應急專家組
記者日前從貴州省環保廳了解到,貴州省環保廳首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專家組正式成立。 作為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喀斯特地貌突出、地下溶洞暗河豐富、功能性缺水的省份,貴州省目前正大力實施工業化、城鎮化建設。積極預防應對、及時有效處置以水環境污染為代表的突發環境事件,將突發環境事件造成的損失減小到最
柬埔寨專家從出土海洋生物化石中獲得新發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368.shtm 中新社金邊5月10日電 柬埔寨環境部的專家9日披露,他們在臘塔納基里、蒙多基里、馬德望、柏威夏等地發掘出了大量海洋動物和植物化石。這些化石提供了有關生命形式及其生活方式的信息,還
深大食堂地溝油事件追蹤:專家呼吁加快制定國標
因一份被泄露的地溝油檢測表在網上流傳,從深大開始到更廣的層面,引發了對地溝油進入食用油的擔心。連日來,記者采訪了一些食品專家,他們在無奈的同時,都表達了國家要盡快制定針對地溝油的國家檢測標準。其中一位專家更是直接地對記者說,“現有國標無法用來測定油脂是否屬于地溝油,經提煉的地溝油,若以當前國家《
12位權威專家詳解2014年食品安全熱點事件
今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14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舉辦。會議公布了由中國經濟網食品安全輿情研究所選送的12個國內最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安全熱點問題,并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龐國芳、孫寶國等權威專家一一進行解讀。 為了能夠較真實地反應社會對中國食
氣象專家詳解大范圍雪災:與拉尼娜事件有關
氣溫偏低和降水偏大是造成災害天氣的原因?記者:1月10日以來,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和西北地區東部出現建國以來罕見的持續大范圍低溫、雨雪和冰凍天氣。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矯梅燕說,這是我國氣象記錄上少見的災害性天氣過程,屬于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李維京(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對。從總體上看,這次罕見
高校再現“造黃謠”事件 專家為受害者維權支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6742.shtm繼3月17日晚網絡平臺出現蘇州大學一學生惡意P圖侮辱女性的事件后,高校再現女生被“造黃謠”事件。近日,有網友在平臺上曝光南華大學一男生將女生正臉照P在了色情圖片上出售,還使用該女生正臉
雅培卷入肉毒桿菌事件 專家:向恒天然索賠難度大
又有在華乳企卷入新西蘭恒天然乳品原料受肉毒桿菌污染事件。國家質檢總局8月6日公告,雅培(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生產的兩個批次嬰幼兒配方奶粉存在被肉毒桿菌污染的風險。雅培當天發布聲明稱,決定對這兩個批次的產品進行預防性回收并銷毀。此外,目前還沒有消費者或涉事企業向恒天然索賠的消息,法律專家表示,如果進
衛生部成立專家組 調查奶粉致嬰兒性早熟事件
8月12日,應湖北省要求,國家衛生部直接介入調查嬰兒性早熟個案;目前已委托有關技術機構對湖北省從患兒家中和市場上采集的相關奶粉樣品進行檢測,并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牽頭,成立由內分泌、兒科、婦幼、食品安全等領域9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會同有關地方,對嬰兒性早熟個案進行專題研究。這是衛生部
臺灣地溝油事件持續發酵 專家支招巧避地溝油
日前,臺灣地溝油事件仍在持續發酵。最新消息稱,溢旺貿易委托生產的“香蒜吐司”使用了問題油,而這批吐司部分已流入市場,其中一家經銷商來自大陸。與此同時,上海市食藥監局發現并下架問題食品約8700件(袋)。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避免地溝油呢? 超市未現相關食品 9月初,臺灣地區查獲一起“地溝油”混
毒蘋果事件最新進展 環保專家討改善鏈污染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沸沸揚揚的毒蘋果事件在持續三個月后,今天(15日)迎來了一個新節點。上午10點,蘋果(中國)公司和發布蘋果污染調查報告的達爾文、自然之友、環友科技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等多家環保組織在北京洽談,討論如何改善供應鏈污染問題。 早在今年8月,5家民間環保組織就
專家析轉基因問題非食品安全事件 提醒公眾勿混淆
圖為研究人員在無菌環境下給小白鼠喂食轉基因食品,做毒理與過敏實驗。90天后,將會對這些小白鼠進行血常規等一系列化驗,為人類安全食用轉基因食品提供可靠數據。中開 攝 專家指出,轉基因技術自誕生以來爭論就從未間斷過。但是,圍繞轉基因的爭論基本屬于科學認知和技術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