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將支持大規模科學研究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記者喻菲、劉藝煒)在空間站養魚、種菜,打造太空中最精準的時鐘,研制獨特的新型材料,尋找新的物理規律,探索人類如何在太空長期生存……隨著中國空間站在今年建成,一大批前沿科學實驗將陸續在“天宮”開展。中國空間站科學研究項目的主要規劃和組織單位——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近日介紹,中國空間站的“問天”和“夢天”實驗艙計劃于2022年升空,目前實驗艙內的科學實驗設施研制進展順利,將按期發射入軌,支持開展大規模、多學科科學研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總指揮、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主任、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高銘介紹,中國空間站在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學、空間天文與地球科學、空間新技術與應用等4個重要領域進行了長期、系統的規劃,研制了一大批科學研究設施,支持在軌開展1000余項研究項目。高銘說,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要深入探究空間環境各因素對生命體細胞、組織、器官等各層次的影響與作用機理,認......閱讀全文
中國空間站:“太空,我們來了!”
10年前,有人在網上發帖問:“國際空間站何時輪到中國人上去?”下面一條回復霸氣十足:“中國人要上就上自己的空間站!” 如今,這個夢想實現了。2021年4月29日,隨著“天和”核心艙發射,中國空間站正式進入組建階段。按照計劃,2021年至2022年,我國會通過11次航天發射完成空間站建設,包括4次
中國空間站“太空變形”如何實現?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3日9時32分,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這標志著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向著建成空間站的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那么,中國空間站的“太空變形”是如何實現的? 夢天實驗艙此次轉位過程分成幾個階段,包括轉位準備、兩艙分離、艙體轉位、側向捕
筑夢“太空之家”——中國空間站建設記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內,一個懸浮在空中的小小陀螺快速旋轉。“同學們,你們好!大家還記得我嗎?”熟悉的聲音響起,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太空教師”王亞平與翟志剛、葉光富出現在鏡頭之中……12月9日,“天宮課堂”在中國空間站正式開講。這是繼2013年以來,中國航天員進行的第二次太空授課。 天地合力保障
筑夢“太空之家”——中國空間站建設記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內,一個懸浮在空中的小小陀螺快速旋轉。“同學們,你們好!大家還記得我嗎?”熟悉的聲音響起,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太空教師”王亞平與翟志剛、葉光富出現在鏡頭之中……12月9日,“天宮課堂”在中國空間站正式開講。這是繼2013年以來,中國航天員進行的第二次太空授課。 天地合力保障
三種“翅膀”助力中國空間站翱翔太空
隨著夢天實驗艙成功發射,中國空間站T字構型即將亮相。有趣的是,大大小小不同的三種“翅膀”——太陽翼,助力中國空間站翱翔太空。 其中,神舟載人飛船采用剛性太陽翼,天舟貨運飛船采用半剛性太陽翼,天和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采用柔性太陽翼。 中國空間站這三種不同的太陽翼覆蓋了目前世界航天所有太陽翼的種類
筑夢“太空之家”:中國空間站開啟多艙階段
7月24日,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7月25日,問天實驗艙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隨后,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順利進入問天實驗艙——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軌進入科學實驗艙。隨著“問天”成功赴約,中國空間站正式開啟了“多艙”階段。待夢天實驗艙成功發射后,中國
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直播課不掉線的”秘密“
12月9日15時40分,中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正式推出,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面向全球進行直播。直播大家并不陌生,但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的太空“直播間”是如何將內容從空間站傳回地球呢? 讓直播不“掉線”,離不開中國電科第十研究所的智慧——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3星高速數傳
太空“牧星人”:聯通天地 守護中國空間站
今年,中國空間站正式進入運營階段,這就需要實時與地面保持聯絡。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一群航天測控人負責著中國全部航天器的測控,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牧星人。今天的《“天宮”是怎么煉成的?》系列報道,一起去看看航天測控人如何遙控“放牧”太空中的衛星。 在中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飛控大廳,飛控團隊正在對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首次太空授課于近期進行
中新網北京12月2日電 (馬帥莎)記者2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為發揮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中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即將正式推出,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于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 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蘊含著得天獨厚的豐富教育資源,對
中國空間站如何成為全人類的“太空之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632.shtm 中新社北京2月25日電 題:中國空間站如何成為全人類的“太空之家”? 中新社記者 馬帥莎 2月24日,“逐夢寰宇問蒼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北京開幕。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