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培養基是根據天然培養基的成分,用化學物質模擬合成、人工設計、配制的培養基。最早開發的基礎培養基(minimal essential medium, MEM),其本質為含有鹽、氨基酸、維生素和其他必需營養物的pH緩沖的等滲混合物。在此基礎上,DMEM、IMDM 、HAM F12、PRMI1640等各種合成細胞培養基被不斷開發出來。......閱讀全文
合成培養基是根據天然培養基的成分,用化學物質模擬合成、人工設計、配制的培養基。最早開發的基礎培養基(minimal essential medium, MEM),其本質為含有鹽、氨基酸、維生素和其他必需營養物的pH緩沖的等滲混合物。在此基礎上,DMEM、IMDM 、HAM F12、PRMI164
合成培養基是根據天然培養基的成分,用化學物質模擬合成、人工設計、配制的培養基。它有一定的配方,是一種理想的培養基。目前合成培養基多達10多余種,有的培養基仍在不斷進行改良。早期組織培養是利用天然培養基,目前合成培養基已經成為一種標準化的商品,從最初的基本培養基發展到無血清培養基、無蛋白培養基,并且還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教授Bruce Merrifield 在1963年發明的多肽固相合成技術(SPPS)是多肽合成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對化學,生化,醫藥,免疫和基因科學等學科和領域都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他本人也因此項發明榮獲1984化學諾貝爾獎。 時代分類 多肽合成儀的問世大大促進了
天然培養基指來自動物體液或利用組織分離提取的一類培養基,如血漿、血清、淋巴液、雞胚浸出液等。其優點是營養成分豐富,培養效果良好,但缺點是成分復雜,來源受限且制作過程復雜、批間差異大。目前廣泛使用的天然培養基是血清,另外各種組織提取液、促進細胞貼壁的膠原類物質在培養某些特殊細胞也是必不可少。 水
經歷了天然培養基、合成培養基后,無血清培養基和無血清培養成為當今細胞培養領域的一大趨勢。采用無血清培養可降低生產成本,簡化分離純化步驟,避免病毒污染造成的危害。無血清培養基,一般是在合成培養基的基礎上,加入成份完全明確的或部分明確的血清替代成份,達到既能滿足動物細胞培養的要求,又能有效克服使用血
溶菌是一種廣泛分布于動植物的組織、體液與分泌物中的堿性蛋白質。分布在人體的各種組織、器官、血液和尿液中,其中淚液含量最高。血清溶菌酶主要來源于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及巨噬細胞的溶酶體中,而淋巴細胞、血小板、紅細胞、嗜酸粒細胞、嗜堿粒細胞、原淋巴細胞與原粒細胞均無溶菌酶活性。溶菌酶的功能是使細菌壁破
起始結合在載體(一般為CPG)上的核苷酸是裝在一次性的柱子中,除柱體外,還有2個固定過濾板和2個接頭,所有的部件都由惰性材料制成。固定過濾板是多孑L性聚苯乙烯固定在兩端蓋子中。入口和出口都是母路厄氏(1uer)接頭,與儀器的公路厄氏接頭配對。柱子是對稱的(沒有頂端和底部、前后之分),可以以任何方
牛肉膏瓊脂培養基 牛肉膏0.3g ,蛋白胨1.0g,氯化鈉0.5g,瓊脂1.5g,水100ml 在燒杯內加水100ml,放入牛肉膏、蛋白胨和氯化鈉,用蠟筆在燒杯外作上記號后,放在火上加熱。待燒杯內各組分溶解后,加入瓊脂,不斷攪拌以免粘底。等瓊脂完全溶解后補足失水,用10%鹽酸或10%的氫氧化
錫膏印刷之后 如果錫膏印刷過程滿足要求,那么ICT發現的缺陷數量可大幅度的減少。典型的印刷缺陷包括以下幾點: A.焊盤上焊錫不足。 B.焊盤上焊錫過多。 C.焊錫對焊盤的重合不良。 D.焊盤之間的焊錫橋。 在ICT上,相對這些情況的缺陷概率直接與情況的嚴重性成比例。輕微的少錫很少導致
? 維持細胞生長的生物活性物質,在細胞代謝中起調節及控制作用。在細胞培養中,盡管血清是維生素重要來源,但是許多培養基中添加了各種維生素以適合更多的細胞系生長。 脂溶性維生素如:A、D、E、K。 水溶性維生素如:B1、B2、B6、B12、泛酸、葉酸、生物素、C、煙酰胺等。 許多維生素參與構成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