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原核細胞的細胞壁的介紹
細胞壁厚度因細菌不同而異,一般為15-30納米。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構成雙糖單元,以β(1-4)糖苷鍵連接成大分子。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有四肽側鏈,相鄰聚糖纖維之間的短肽通過肽橋(革蘭氏陽性菌)或肽鍵(革蘭氏陰性菌)橋接起來,形成了肽聚糖片層,像膠合板一樣,粘合成多層。 肽聚糖中的多糖鏈在各物種中都一樣,而橫向短肽鏈卻有物種間的差異。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厚約2080納米,有15-50層肽聚糖片層,每層厚1納米,含20-40%的磷壁酸(teichoic acid),有的還含有少量蛋白質。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厚約10納米,僅2-3層肽聚糖,其他成分較為復雜,由外向內依次為脂多糖、細菌外膜和脂蛋白。此外,外膜與細胞之間還有間隙。 肽聚糖是革蘭陽性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凡能破壞肽聚糖結構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質,都有抑菌或殺菌作用。如溶菌酶是N-乙酰胞壁酸酶,青霉素抑制轉肽酶的活性和肽橋的形成。 細菌細胞壁的......閱讀全文
關于原核細胞的細胞壁的介紹
細胞壁厚度因細菌不同而異,一般為15-30納米。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構成雙糖單元,以β(1-4)糖苷鍵連接成大分子。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有四肽側鏈,相鄰聚糖纖維之間的短肽通過肽橋(革蘭氏陽性菌)或肽鍵(革蘭氏陰性菌)橋接起來,形成了肽聚糖片層,像膠合板一樣,粘合成多
關于原核細胞的相關介紹
原核細胞(prokaryotic cell)是組成原核生物的細胞。這類細胞主要特征是沒有以核膜為界的細胞核, 也沒有核仁, 只有擬核。進化地位較低。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膜,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細胞較小,沒有成型的細胞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 原核細胞(prokaryotic
細胞壁是植物細胞和原核細胞的邊界嗎
不是,兩者都有細胞壁的。植物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最大區別在核膜的有無,植物細胞有核膜及完整的核,原核則沒有核膜,只有核區。
關于原核細胞的生物種類的介紹
原核生物(prokaryote)是以原核細胞構成的,均為單細胞生物,通常稱為細菌(bacterium)。 根據外表特征,可把原核生物粗分為“三菌三體”6種類型,即細菌(狹義的)、放線菌、藍細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和衣原體。 1、細菌 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有機體,是大自然物質循
關于植物細胞壁的介紹
植物細胞壁是存在于植物細胞外圍的一層厚壁,是區別于動物細胞的主要特征之一。 [1] 由胞間層,初生壁,次生壁三部分構成。主要成分為多糖物質。細胞壁參與維持細胞的一定形態、增強細胞的機械強度,并且還與細胞的生理活動有關。 部分植物細胞在停止生長后,其初生壁內側繼續積累的細胞壁層,位于質膜和初生壁
關于植物細胞壁的特點介紹
木質化: 細胞壁內填充和附加了木質素,可使細胞壁的硬度增加,細胞群的機械力增加。這樣的填充木質素的過程就叫做木質化。 木栓化:細胞壁中增加了脂肪性化合物木栓質,它是一種簡化的細胞,不易透氣,也不易逐水,所以造成最后細胞內的原生質體完全消失。這樣的填充脂肪族化合物的過程就叫做木栓化。 角化:指
原核細胞翻譯的調控介紹
在整體上,原核細胞可通過改變核糖體結合位點(RBS)序列或者在RBS鄰域制造二級結構來阻止小亞基和mRNA的結合進而阻止翻譯的起始。一方面由于RBS序列固定,改變其序列將會造成所有mRNA停止翻譯。另一方面由于改變序列并非快速準確的調控方法,針對單個轉錄本,原核細胞傾向于采取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調控
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介紹
原核生物的基因結構多數以操縱子形式存在,即完成同類功能的多個基因聚集在一起,處于同一個啟動子的調控之下,下游同時具有一個終止子。兩個基因之間存在長度不等的間隔序列,如與乳糖代謝有關酶的基因。在距轉錄起始點-35和-10(轉錄起始點上游的核苷酸序列為“-”,下游的核苷酸序列為“+”)附近的序列都有
關于細菌細胞壁缺陷型的介紹
細菌細胞壁缺陷型(細菌L型) 細菌細胞壁的肽聚糖結構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壞或合成被抑制,這種細胞壁受損的細菌一般在普通環境中不能耐受菌體內的高滲透壓而脹裂死亡。但在高滲環境下,它們仍可存活。 革蘭陽性菌細胞壁缺失后, 原生質僅被一層細胞膜包住,稱為原生質體(protoplast);革蘭陰性
關于植物細胞壁的組成結構介紹
植物細胞壁是植物細胞區別于動物細胞的主要特征之一。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 由三部分組成: (1)胞間層。又稱中膠層。位于兩個相鄰細胞之間,為兩相鄰細胞所共有的一層膜,主要成分為果膠質。有助于將相鄰細胞粘連在一起,并可緩沖細胞間的擠壓。 (2)初生壁。細胞分裂后,最初由原生質體分泌形成的細
關于原核細胞翻譯的終止過程
A.肽鏈的釋放 (1)釋放因子RF1/2 (tRNA結構類似)結合A位點,識別并匹配終止密碼子; (2)RF1/2的GGQ 基序(tRNA受體臂結構類似)催化肽鏈的脫離(以HOH替代HO-進行反應); (3)RF1/2進一步招募RF3·GDP結合到核糖體大亞基上; (4)RF3將GDP換
原核細胞的翻譯起始過程介紹
(1)翻譯起始因子IF3結合到小亞基的E位點,同時也橫跨至P位點;(這一過程在起始之初就已經完成)起始因子IF1結合至A位點; (2)起始因子IF2·GTP被IF3和IF1招募至P位點; (3)起始fMet·tRNA一方面被mRNA起始密碼子AUG招募,另一方面被已經結合到P位點的IF2·G
關于細菌細胞壁缺陷型的培養介紹
細菌細胞壁缺陷型— 細菌L型在體內或體外、人工誘導或自然情況下均可形成,誘發因素很多,如溶菌酶(lysozyme)、溶葡萄球菌素(lysostaphin)、青霉素、膽汁、抗體、補體等。其中溶菌酶和溶葡萄球菌素能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間的β-1,4糖苷鍵,破壞聚糖骨架。青霉素
關于細菌細胞壁缺陷型的基本介紹
細菌細胞壁缺陷型(細菌L型) 細菌細胞壁的肽聚糖結構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壞或合成被抑制,這種細胞壁受損的細菌一般在普通環境中不能耐受菌體內的高滲透壓而脹裂死亡。但在高滲環境下,它們仍可存活。 革蘭陽性菌細胞壁缺失后, 原生質僅被一層細胞膜包住,稱為原生質體(protoplast);革蘭陰性
關于放線菌的細胞壁的結構介紹
放線菌細胞壁的結構組成與革蘭陽性細菌相似,其主要成分為肽聚糖,既有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借助β-1,4糖苷鍵連接成鏈狀結構,再由胞壁酸上的短肽側鏈進一步交聯成為立體網格分子。除極個別的例外,放線菌的革蘭染色結果一般都為陽性。 在不同種類的放線菌中,短肽側鏈上的氨基酸組成略有差異,這些差
原核細胞的生物系統的介紹
傳統分類法根據生物的營養方式、運動能力和細胞結構的特點,把生物劃分為動物界和植物界。植物細胞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硬的細胞壁和進行光合作用的葉綠體。按傳統分類系統,雖然大多數生物種容易歸類,可是對某些生物來說卻遇到了分類上的困難,例如眼蟲(Euglena)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含有葉綠體,卻不具有細胞壁;
原核細胞的繁殖
細菌以一分為二的方式繁殖,某些細菌處于不利的環境,或耗盡營養時,形成內生孢子,又稱芽孢,是對不良環境有強抵抗力的休眠體,由于芽胞在細菌細胞內形成,故常稱為內生孢子。 芽孢的生命力非常頑強,有些湖底沉積土中的芽孢桿菌經500-1000年后仍有活力,肉毒梭菌的芽孢在pH7.0時能耐受100℃煮沸5
原核細胞的簡介
原核細胞(prokaryotic cell)沒有核膜,遺傳物質集中在一個沒有明確界限的低電子密度區。DNA為裸露的環狀分子,通常沒有結合蛋白,環的直徑約為2.5納米,周長約幾十納米。沒有恒定的內膜系統,核糖體為70S型,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稱為原核生物(prokaryote),均為單細胞生物,通常
原核細胞的細胞膜的相關介紹
是典型的單位膜結構,厚約8-10納米,外側緊貼細胞壁,某些革蘭氏陰性菌還具有細胞外膜。細胞膜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它與細胞的物質交換,細胞識別、分泌、排泄、免疫等都有密切的關系。通常不形成內膜系統,除核糖體外,沒有其它類似真核細胞的細胞器,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電子傳遞鏈位于細胞膜上。某些行光合作用的原
原核細胞的擬核和其他結構的介紹
擬核 擬核(nucleoid)存在于原核生物,是沒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只有一個位于形狀不規則且邊界不明顯區域的環形DNA分子,核區沒有強的Feulgen陽性反應,但是人們沿用了真核細胞的染色體概念,也把細胞的核區DNA稱為染色體,實際上它沒有真正的染色體結構 。內含遺傳物質。里面的核酸為雙股
關于原核細胞的繁殖相關內容
細菌以一分為二的方式繁殖,某些細菌處于不利的環境,或耗盡營養時,形成內生孢子,又稱芽孢,是對不良環境有強抵抗力的休眠體,由于芽胞在細菌細胞內形成,故常稱為內生孢子。 芽孢的生命力非常頑強,有些湖底沉積土中的芽孢桿菌經500-1000年后仍有活力,肉毒梭菌的芽孢在pH7.0時能耐受100℃煮沸5
關于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區別分析
一、原核細胞 核區(類核體、擬核):染色體只由環狀DNA組成,不含組蛋白。 細胞器:僅有核糖體,70S。 細胞壁:主要成分為含乙酰胞壁酸的肽聚糖。 二、真核細胞 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質膜(細胞膜):生活細胞的外表,都有一層薄膜包圍,將細胞與外界分開,這層薄膜稱為細胞膜或質膜。細
細菌細胞壁的外膜的介紹
也稱外壁,是G-細菌所特有的結構。它位于細胞壁的最外層,厚18~20nm。由脂多糖、磷脂雙分子層與脂蛋白組成。因含有脂多糖,也常被稱為脂多糖層。外膜的內層是脂蛋白,連接著磷脂雙分子層與肽聚糖層;中間是磷脂雙分子層,它與細胞膜的脂雙層非常相似,只是其中插有跨膜的孔蛋白;外層是脂多糖。
植物的細胞壁的成分介紹
在初生(生長)植物細胞壁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是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果膠。 纖維素微纖維通過半纖維素系鏈連接以形成纖維素 - 半纖維素網絡,其嵌入果膠底物中。 在初生細胞壁中最常見的半纖維素是木葡聚糖。在草的細胞壁中,木葡聚糖和果膠的豐度減少,部分被另一種半纖維素的葡糖醛酸阿拉伯木聚糖取代。 原代細胞壁
原核細胞的分裂過程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細胞分裂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簡單,細胞周期短,在適宜條件下可大量繁殖(如細菌每20分鐘就可分裂一次),其分裂方式為一分二或二分裂,習慣上又稱無絲分裂或直接分裂。
原核細胞的結構特點
原核細胞比真核細胞更簡單因此也更小,它沒有真核細胞中的細胞核和各種的細胞器。原核細胞分兩種:細菌和古菌;他們擁有相似的結構。 構成原核細胞的核物質的是直接與細胞質接觸的單個染色體。這個未與細胞質完全隔離的區域稱為擬核。 從結構上看,原核細胞分三個區域:外形,鞭毛和纖毛保護細胞的表面。由蛋白質構成的這
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
原核生物的基因結構多數以操縱子形式存在,即完成同類功能的多個基因聚集在一起,處于同一個啟動子的調控之下,下游同時具有一個終止子。兩個基因之間存在長度不等的間隔序列,如與乳糖代謝有關酶的基因。在距轉錄起始點-35和-10(轉錄起始點上游的核苷酸序列為“-”,下游的核苷酸序列為“+”)附近的序列都有
原核細胞的組成結構
細胞壁 細胞壁厚度因細菌不同而異,一般為15-30納米。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構成雙糖單元,以β(1-4)糖苷鍵連接成大分子。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有四肽側鏈,相鄰聚糖纖維之間的短肽通過肽橋(革蘭氏陽性菌)或肽鍵(革蘭氏陰性菌)橋接起來,形成了肽聚糖片層,像膠合板一樣
放線菌的細胞壁介紹
放線菌細胞壁的結構組成與革蘭陽性細菌相似,其主要成分為肽聚糖,既有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借助β-1,4糖苷鍵連接成鏈狀結構,再由胞壁酸上的短肽側鏈進一步交聯成為立體網格分子。除極個別的例外,放線菌的革蘭染色結果一般都為陽性。 在不同種類的放線菌中,短肽側鏈上的氨基酸組成略有差異,這些差
原核細胞的概念和結構
原核細胞(prokaryotic cell)是組成原核生物的細胞。這類細胞主要特征是沒有以核膜為界的細胞核, 也沒有核仁, 只有擬核。進化地位較低。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膜,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細胞較小,沒有成型的細胞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