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scoli沉淀反應 由Ascoli于1902年創立,是用加熱抽提待檢炭疽菌體多糖抗原與已知抗體進行的沉淀試驗。在一支小玻璃管內把疑為炭疽病死亡動物尸體組織的浸出液與特異性炭疽沉淀素血清重疊,如在二液接觸面產生灰白色沉淀環,即可診斷。本法適用于各種病料、皮張,甚至嚴重腐敗污染的尸體材料,方法簡便,反應清晰,故應用廣泛。 2、間接血凝試驗 此法是將炭疽抗血清吸附于炭粉或乳膠上,制成炭粉診斷或乳膠診斷血清。然后采用玻片凝集試驗的方法,檢查被檢樣品中是否含有炭疽芽孢。若被檢樣品每毫升含炭疽芽孢7.8萬個以上,可判為陽性反應。 3、協同凝集試驗 此法可快速檢測炭疽桿菌或病料中的可溶性抗原。將炭疽標本的高壓滅菌濾液滴于玻片上,加1滴含陽性血清的協同試驗試劑,混勻后,于2min內呈現肉眼可見凝集者,即為陽性反應。此外,還可應用串珠熒光抗體法、瓊脂擴散試驗等檢測從動物體內分離出的細菌;也可應用酶標葡萄球菌A蛋白間接染色法和熒......閱讀全文
1、Ascoli沉淀反應 由Ascoli于1902年創立,是用加熱抽提待檢炭疽菌體多糖抗原與已知抗體進行的沉淀試驗。在一支小玻璃管內把疑為炭疽病死亡動物尸體組織的浸出液與特異性炭疽沉淀素血清重疊,如在二液接觸面產生灰白色沉淀環,即可診斷。本法適用于各種病料、皮張,甚至嚴重腐敗污染的尸體材料,方
1、涂片鏡檢 病料涂片以堿性美藍、瑞氏染色或姬姆薩染色法染色鏡檢,如發現有典型的炭疽桿菌,即可作出初步診斷,材料不新鮮時菌體易消失。 2、分離培養 取病料接種于普通瓊脂或血液瓊脂,37℃培養18~24h,觀察有無典型的炭疽桿菌菌落,同時涂片作革蘭染色鏡檢。? 3、動物感染試驗 將被檢病
炭疽桿菌屬于需氧芽孢桿菌屬,能引起羊、牛、馬等動物及人類的炭疽病。炭疽桿菌的自然宿主包括草食性野生動物(象、鹿、羚羊等)和家畜(牛、羊、馬、驢和駱駝等)。人類自然感染主要是因為接觸污染的動物尸體和皮毛,接觸被感染動物污染的土壤;也可因食用加熱不充分的病畜肉導致腸炭疽或吸入帶有芽孢的塵埃引起肺炭疽
炭疽桿菌可引起各種家畜、野獸和人類的炭疽病,牛、綿羊、鹿的易感性最強,馬、駱駝、豬、山羊等次之,犬、貓、食肉獸則有相當大的抵抗力,禽類一般不感染。實驗動物中,小白鼠、豚鼠、家兔和倉鼠最敏感,大鼠則有抵抗力。 [3] 炭疽桿菌的毒力主要與莢膜和毒素有關,在入侵機體生長繁殖后,形成莢膜,從而增強細
在營養瓊脂培養基上,在孢子囊內形成不多于1個的抗熱芽孢,為中生到端生,形狀為橢圓形或圓形不等;菌落生長豐富,不擴展,有光澤或較暗,有時微皺,生長后期一般帶黃色,長時間培養生長物和培養基可變成褐色或黑色。 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上菌落為圓形,開始半透明,后成乳白色,扁平內凹,時間長了成淺褐色。
1、形態與染色 炭疽桿菌菌體粗大,兩端平截或凹陷,排列似竹節狀,無鞭毛,無動力,革蘭染色陽性。本菌在氧氣充足、溫度適宜(25~30℃)的條件下易形成芽孢。芽孢呈橢圓形。位于菌體中央,其寬度小于菌體的寬度。在人和動物體內能形成莢膜,在含血清和碳酸氫鈉的培養基中,孵育于CO2環境下,也能形成莢膜,
芽孢又稱為孢子。最先由Cohn在枯草芽孢桿菌中發現,隨后Koch在炭疽芽孢桿菌中發現并對其進行了描述。Cohn闡述了枯草芽孢桿菌的抗熱性,而Koch則詳細描述了炭疽芽孢桿菌的芽孢形成的周期。由于芽孢形成于細胞內部,所以又被稱為內生孢子,最終孢子要從母細胞或芽孢囊釋放出來。 芽孢是自然界已經發現
?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一)致病性 人類主要通過工農業生產而感染。機體抵抗力降低時,接觸污染物品可發生下列疾病: 1.皮膚炭疽最常見,多發生于屠宰、制革或毛刷工人及飼養員。本菌由體表破損處進入體內,開始在入侵處形成水癤、水皰、膿皰、中央部呈黑色壞死,周圍有浸潤水腫、如不及時治療,細菌可進一步
? 炭疽桿菌(Bacillus Anthracis)屬于需氧芽胞桿菌屬,能引起羊、牛、馬等動物及人類的炭疽病。炭疽桿菌曾被帝國主義作為致死戰劑之一。平時,牧民、農民、皮毛和屠宰工作者易受感染。皮膚炭疽在我國各地還有散在發生,不就放松警惕。 一、生物學性狀 (一)形態染色 炭疽桿菌菌體粗大,兩端
收集皮膚炭疽的膿液、滲出物,吸入性炭疽的咯痰,腸炭疽的糞便以及病人的的血液等送檢,獸尸禁止解剖,可割取耳朵或舌尖一片送檢。將標本直接涂片,沙黃莢膜染色鏡檢,觀察形態及莢膜特征,可以初步幫助診斷,確診應進行血平板分離培養,37℃孵育12~15小時,鉤取可疑菌落,進行青霉素串珠試驗,噬菌體裂解試驗,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