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大學教授鄧意達、鄭學榮團隊在氧電催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自發硫化策略調制鎳鈷—(氧)羥基硫化物局部電子結構以增強氧電催化》為題,發表在《先進能源材料》上。 金屬—空氣電池由于具有高理論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優勢而備受關注。析氧反應(OER)是其空氣電極關鍵的核心電化學反應過程。然而,催化劑緩慢的OER動力學阻礙了這些清潔能源系統的應用推廣進程。為了避免過渡依賴高成本、低儲量的傳統貴金屬 (Ir和Ru基) 催化劑,開發低成本、高豐度的過渡金屬 (TM) 基化合物 (TMCs) 已經成為OER催化劑領域發展的重要方向。 針對上述關鍵問題,鄧意達、鄭學榮團隊系統分析了過渡金屬硫化物在氧析出過程中的結構演變規律,發現了表面重構后的微量硫對提升材料電化學活性具有重要作用;提出并發展了一種超快自發硫化技術,在羥基氧化物中直接構筑具有豐富高價態金屬位點......閱讀全文
近日,海南大學教授鄧意達、鄭學榮團隊在氧電催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自發硫化策略調制鎳鈷—(氧)羥基硫化物局部電子結構以增強氧電催化》為題,發表在《先進能源材料》上。 金屬—空氣電池由于具有高理論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優勢而備受關注。析氧反應(
鈉離子電池因其原料豐富、價格低廉,且與鋰離子電池技術高度兼容等優點,成為下一代大規模儲能系統最有潛力的電池技術之一。近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綠色化工研究部研究員趙君梅團隊與四川大學磷基功能材料與新能源實驗室、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團隊合作,在鈉離子電池聚陰離子磷酸鹽正極的組成設計和性能優
水素株式會社技術總監夏曉明(右)展示新型納米級正極材料“MF-18”。 2月27日開幕的日本智能能源周上,日本水素株式會社技術總監夏曉明向科技日報記者展示了鋰電池新型正極材料“MF-18”。這種新型化合物是利用混合前體同沉積方法合成的納米級材料。目前車用鋰電池最好的三元電極材料是NCM(鎳鈷錳)和
將電池制作成能彎曲、易攜帶的配飾,甚至編入纖維制成衣服,是否會成真?2日,記者從天津大學胡文彬教授、鐘澄教授、鄧意達教授課題組獲悉,該課題組通過一種快速、簡單、連續的方法制備出一種可編織的柔性線狀鋅-空電池;此外還設計制備了一種具有高效氧還原與氧析出催化性能的原子級厚度的介孔Co3O4/N—rG
鈉離子電池因其原料豐富、價格低廉,且與鋰離子電池技術高度兼容等諸多優點,已成為下一代大規模儲能系統最有潛力的電池技術之一。近日,過程工程所綠色化工研究部趙君梅研究員團隊與四川大學磷基功能材料與新能源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團隊合作,在鈉離子電池聚陰離子磷酸鹽正極的組成設計和性能優化方
鈉離子電池因其原料豐富、價格低廉,且與鋰離子電池技術高度兼容等優點,成為下一代大規模儲能系統最有潛力的電池技術之一。近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綠色化工研究部研究員趙君梅團隊與四川大學磷基功能材料與新能源實驗室、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團隊合作,在鈉離子電池聚陰離子磷酸鹽正極的組成設計和性能優
隨著化石燃料的快速消耗以及對可穿戴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需求的不斷增長,具有高體積能量密度的緊湊型儲能裝置的開發已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高能量密度的鋰離子電池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但是成本、可用性和可持續性問題嚴重阻礙了它們的進一步大規模應用。作為最先進的能量儲存設備之一,水系電池由
“高性能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究與開發”獲2011年度新疆科技進步一等獎 根據《關于獎勵2011年度自治區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獲獎者和獲獎科技成果的決定》(新政發[2011]101號)的通知,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高性能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究與開發”榮獲2011年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進步一
導讀: 據國外科技媒體本周報道,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伯恩斯工程學院開發了一種可用于鋰離子電池的新型紙狀材料,它可以成倍地提高電池單位重量可傳輸的能量。這種紙狀材料是由厚度還不及人類頭發百分之一的海綿狀硅納米纖維材料制成的,它能被用于電動汽車的電池和個人電子設備中。 據國外科技媒體本周報道,加
? 首先從鋰電池正極材料的分類以及各自特點說起,目前正在使用和開發的鋰電池正極材料主要包括鈷酸鋰、鎳錳鈷三元材料,尖晶石型的錳酸鋰,橄欖石型的磷酸鐵鋰等。? ? 鈷酸鋰正極材料是目前目前用量zui大zui普遍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其結構穩定、比容量高、綜合性能突出、但是其安全性差、成本非常高,主要用